- A.运输贸易
- B.商品贸易
- C.服务贸易
- D.金融服务
- A.按时间可分为短期计划、中期计划、长期计划
- B.按内容可分为综合计划和作业计划
- C.按重要性分为战略计划和行动计划
- D.按内容可分为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
- A.农业税以农业纯收入为课税对象,以土地常年产量为计税依据
- B.农业税的征收入库多在农作物收获以后进行,具有较强的季节性
- C.国家对农业税的征收管理严格,地方政府不得随意改变
- D.在农业税征收制度上,地方政府有较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
- A.国家对内发行公债取得的收入
- B.向外国政府借款取得的收入
- C.国家机关购买有价证券兑现的利息收入
- D.向国际组织借款取得的收入
- A.要求执行的事实
- B.要求执行的理由
- C.被执行人已履行的情况
- D.被执行人不履行的情况
- A.制造商品牌
- B.私人品牌
- C.中间商品牌
- D.生产者品牌
- E.全国性品牌
- A.价值尺度
- B.流通手段
- C.贮藏手段
- D.世界货币
- E.支付手段
- A.商业信用
- B.银行信用
- C.国家信用
- D.个人信用
- E.消费信用
- A.客户存款管理
- B.储备资产管理
- C.贷款管理
- D.缺口管理
- E.投资管理
- A.发明
- B.厂名
- C.地名
- D.商标
- E.产品用途
- A.库存现金
- B.抵押贷款
- C.购买本国政府债券
- D.购买外国政府债券
- A.以税金或利润形式按规定上缴国家
- B.以基金的形式留给企业
- C.以公积金、公益金形式作为集体提留
- D.以工资形式分配给企业职工
- E.以企业基金形式留在企业
- A.税收
- B.购买性支出
- C.国债
- D.转移性支出
- E.预算
- A.决定或报请审批企业各项计划
- B.决定企业行政机构设置
- C.任免或聘任、解聘企业中层行政领导干部
- D.依法奖惩职工
- A.双本位制
- B.金币本位制
- C.平行本位制
- D.金块本位制
- E.金汇兑本位制
- A.可以广泛吸收社会闲散资金
- B.销售时间长,政府不能及时取得大量资金
- C.由财政部直接承担发行国债的责任
- D.发行的费用和损失全部由国库承担
- E.通过邮政机关或其他通讯系统发行
- A.经济制裁
- B.民事制裁
- C.行政制裁
- D.刑事制裁
- A.比例税率
- B.全额累进税率
- C.超额累进税率
- D.定额税率
- A.外部经济的存在,通常会使市场主体的活动水平低于社会所需要的水平
- B.外部经济的存在,通常会使市场主体的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需要的最优水平
- C.外部不经济的存在,会给其他经济主体带来损失
- D.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的存在,都意味着资源配置未能达到最优
- E.外部性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产权不清晰引起的
- A.本地市场
- B.地方市场
- C.国际市场
- D.区域市场
- E.全国市场
- A.企业
- B.事业单位
- C.社会团体
- D.公民
- A.筹集建设资金
- B.调节收入分配
- C.调节国际收支
- D.弥补财政赤字
- E.连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 A.专业化银行制
- B.综合化银行制
- C.单一银行制
- D.总分行制
- A.各项存款
- B.活期存款
- C.定期存款
- D.再贴现
- E.发行资本债券
- A.物质存款
- B.活期存款
- C.定期存款
- D.储蓄存款
- E.财政存款
- A.统计管理
- B.统计数据。
- C.统计监督
- D.统计工作
- E.统计学
- A.商业银行拥有贷款利率自主权
- B.中国人民银行是管理利率的唯一机关
- C.我国的基准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控制
- D.社会融资利润由商业银行控制
- A.一个主体企业通过兼并或其他手段获得相关的企业并形成一个企业集团
- B.市场开发与产品开发
- C.相关多元化
- D.非相关多元化
- A.内生性
- B.原生性
- C.可控性
- D.传递的直接性
- E.变异性
- A.结算业务
- B.同业拆借
- C.贴现业务
- D.信托业务
- E.咨询业务
- A.资本额不低于3000万元
- B.发起人应认购不少于公司股份总数的35%
- C.公司章程中所规定发行的股份应由发起人认购缴清
- D.公司董事会可以在股份募集的同时选举
- A.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B.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 C.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 D.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 E.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 A.按劳分配
- B.按生产要素分配
- C.按个人资产分配
- D.按需要分配
- A.根据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指标
- B.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 C.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
- D.按随机原则从调查对象总体中抽选样本单位
- A.资源税
- B.城市维护费
- C.城镇土地使用税
- D.耕地占用税
- A.市场主体具有自主性
- B.完善的市场体系
- C.健全的市场机制
- D.规范的市场运行规则
- E.间接宏观调控体系
- A.不能以财产
- B.不能以劳务和信用
- C.不能以非专利技术
- D.可以财产,也可以劳务和信用
- A.仲裁庭是一种常设机构
- B.仲裁庭必须由三名仲裁员组成
- C.由三名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称为合议制仲裁庭
- D.三名仲裁员都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 A.贴水
- B.升水
- C.贬值
- D.升值
- A.管理会计
- B.成本会计
- C.财务会计
- D.外币会计
- A.负增长型周期
- B.增长型周期
- C.古典周期
- D.基钦周期
- A.市场上大部分人不喜欢公司的产品时
- B.公司的产品有害
- C.公司业务量达到满意程度
- D.需求量平稳
- A.居民个人
- B.银行
- C.国家
- D.企业
- A.单务合同
- B.双务合同
- C.正式合同
- D.以上均非
- A.资金平衡表
- B.损益表
- C.国民经济计划
- D.政府预算
- A.总体协调性
- B.直接性
- C.间接性
- D.任意性
- A.签约地点
- B.债权人所在地
- C.通常
- D.债务人所在地
- A.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就是指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 B.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税收管理体制
- C.财政管理体制是预算管理体制的主导环节
- D.我国目前的预算管理体制是分级包干
- A.2
- B.10
- C.4
- D.5
- A.年利息收入÷面值 ×100%
- B.年利息收入÷市场价格 ×100%
- C.年利息收入×期限+面值-市场价÷市场价×保留年数 ×100%
- D.年利息收入÷银行利率 ×100%
- A.市场调查
- B.消费群体分析
- C.环境扫描
- D.市场预测
- A.保持供给水平
- B.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 C.保障需求总量
- D.保障国家税收总量
- A.一
- B.二
- C.不超过二次
- D.不低于二次
- A.全部投资
- B.最终消费
- C.当期全民净收入
- D.全部社会成本
- A.外贸经营依法登记制
- B.对外经济体制
- C.外贸出口战略
- D.合理利用外资
- A.输入型
- B.结构型
- C.需求拉上型
- D.成本推进型
- A.同组的单位必须相互对立
- B.同组单位性质必须互补
- C.同组的标志和单位具有唯一性
- D.同组单位之间与组与组之间不相兼容
- A.收大于支
- B.支大于收
- C.收支平衡
- D.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 A.600元
- B.500元
- C.300元
- D.475元
- A.四个现代化
- B.自力更生
- C.对外开放
- D.经济改革
- A.财产保全
- B.取保候审
- C.证据保全
- D.强制执行
- A.10
- B.15
- C.20
- D.30
- A.税收制度是国家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的总称
- B.税收制度是国家规定的各种征收办法的总称
- C.税收制度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和进行财政支出的具体程序时所应遵行的制度
- D.税收制度是国家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办法的总称
- A.市场约束
- B.法律约束
- C.预算约束
- D.行政约束
- A.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
- B.未纳入预算管理的非财政性资金
- C.纳入预算管理的非财政性资金
- D.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
- A.国家的性质
- B.财政政策所遵循的经济规律
- C.财政政策依据
- D.财政政策的性质
- A.1000
- B.2000
- C.5000
- D.10000
- A.组织环境
- B.组织传统
- C.组织形象
- D.组织文化
- A.从紧
- B.宽松
- C.紧松结合
- D.先紧后松
- A.中央银行
- B.国家
- C.财政部
- D.使用部门
- A.部门
- B.地区
- C.经济性质
- D.行政性质
- A.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或不同所有制
- B.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 C.现代商业银行的出现
- D.科学技术的发达与通讯方式的便捷
- A.普查
- B.抽样调查
- C.重点调查
- D.典型调查
- A.自下而上安排,自下而上报送
- B.自下而上安排,自上而下送达
- C.自上而下统一布置,自下而上报送
- D.自上而下统一布置,自上而下送达
- A.18
- B.20
- C.27
- D.28
- A.财务会计
- B.成本会计
- C.管理会计
- D.人力资源会计
- A.(债券面额×(1+债券利率×期限))/(1+银行利率×期限)
- B.(债券面额×(1+银行利率×期限))/(1+债券利率×期限)
- C.债券收益/债券利率
- D.债券利益/(1+银行利率)
- A.关税
- B.税收
- C.罚款
- D.财政收入
- A.剑桥学派
- B.欧文、费雪
- C.马克思、恩格斯
- D.凯恩斯
- A.空间效力
- B.时间效力
- C.溯及力
- D.对人的效力
- A.规模大,范围广
- B.规模中等,范围广
- C.规模小,范围窄
- D.规模小,范围广
- A.1年
- B.2年
- C.3年
- D.4年
- A.经济布局
- B.产业结构
- C.经济增长方式
- D.经济转变途径
- A.金融工具是媒介金融交易的票据和证券等,是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对象
- B.它是一种债权、债务契约,是具有法律效应的
- C.它可分为短期和长期金融工具
- D.它的风险性仅包括市场风险
- A.3
- B.5
- C.7
- D.10
- A.稳定战略
- B.成长战略
- C.紧缩战略
- D.稳定与成长相结合战略
- A.3
- B.5
- C.6
- D.10
- A.杰克逊
- B.费得勒
- C.布莱克
- D.施密特
- A.科技人员
- B.技术知识交换关系
- C.专利技术
- D.技术咨询服务
- A.市场不断突破原有边界和范围
- B.商品和要素的交换不被行政部门和地区分割所封锁
- C.让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使价格真实反映供求
- D.以健全完善的法规和制度有效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确保公平竞争环境,防止垄断,保持正常的市场秩序
- A.有害需求
- B.下降需求
- C.充分需求
- D.负需求
- A.法制
- B.购买力
- C.技术
- D.文化环境
- A.市场机制
- B.价格机制
- C.财政政策
- D.调整经济结构
- A.国民收入
- B.国民生产总值
- C.国内生产总值
- D.国民生产净值
- A.外国商业银行信贷
- B.出口信贷
- C.租赁信贷
- D.补偿贸易
- A.外国政府
- B.国家专利局
- C.专利评审委员会
- D.中国国务院
- A.盈余
- B.中性
- C.扩张性
- D.结余
- A.当事人订立合同要经过申请和协议和两个订立合同的必经程序
- B.当事人订立合同要经过要约和协议这两个订立合同的必经程序
- C.当事人订立合同要经过协议和承诺这两个订立合同的必经程序
- D.当事人订立合同要经过要约和承诺这两个订立合同的必经程序
- A.需求管理
- B.产品管理
- C.价值管理
- D.服务管理
- A.改革
- B.开放
- C.初级
- D.较成熟
- A.专项收入
- B.专用基金收入
- C.规费收入
- D.政府收入
- A.定额
- B.差别比例
- C.全额累进
- D.幅度比例
- A.缺口率等于1
- B.负缺口
- C.缺口率大于1
- D.缺口率小于1
- A.1864
- B.1899
- C.1913
- D.1945
- 105
-
第 1 题产权清晰指的是( )。
- A.财产归属权与运营权的统一
- B.财产所有权的明确和法人财产权的确立
- C.法人财产权,改变财产的归属
- D.财产的私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