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50000
- B.70000
- C.90000
- D.100000
- A.5200
- B.4840
- C.4080
- D.2160
- A.500
- B.1000
- C.1500
- D.10000
- A.5120
- B.4450
- C.4250
- D.3115
- A.200000
- B.236000
- C.243000
- D.361000
- A.50000
- B.70000
- C.150000
- D.220000
- A.5000
- B.30000
- C.45000
- D.50000
- A.24000
- B.36000
- C.40000
- D.60000
- A.32
- B.34
- C.44
- D.46
- A.6020
- B.6224
- C.6330
- D.6048
- A.600
- B.75000
- C.75600
- D.74400
- A.24400
- B.24540
- C.26740
- D.32440
- A.12500
- B.25000
- C.50000
- D.75000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出票日期
- B.付款日期
- C.出票人签章
- D.收款人名称
- A.正确
- B.错误
- A.工程指挥部
- B.筹备领导小组
- C.异地建筑施工及安装活动
- D.注册验资
- A.变更票据金额
- B.变更票据上的到期日
- C.变更票据上的签章
- D.变更票据上的付款日
- A.持票人对前手的再追索权,自清偿日或者被提起诉讼之日起3个月未行使
- B.持票人对前手的追索权,在被拒绝承兑或者被拒绝付款之日起6个月未行使
- C.持票人对支票出票人的权利,自出票日起6个月未行使
- D.持票人对本票出票人的权利,自票据到期日起2年未行使
- A.委托收款
- B.托收承付
- C.商业汇票
- D.汇兑
- A.纳税人变更法定代表人
- B.纳税人变更经营范围
- C.实行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的个体工商户停业
- D.纳税人到外县进行临时生产经营活动
- A.自行申报
- B.直接申报
- C.邮寄申报
- D.数据电文
- A.营业税
- B.城建税
- C.印花税
- D.教育费附加
- A.销售数量
- B.自用数量
- C.开采数量
- D.生产数量
- A.税务检查
- B.税务代理
- C.税务处罚
- D.代位权与撤销权
- A.权利、许可证照
- B.营业账簿中记载资金的账簿
- C.营业账簿中的其他账簿
- D.合同类凭证
- A.某外商投资企业的厂房
- B.个人出租的住房
- C.某内资企业的办公用房
- D.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的待售商品房
- A.实行混合所得税制
- B.实行分类所得税制
- C.使用单一累进税率
- D.采取课源制和申报制两种征纳方法
- A.国债利息
- B.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 C.参加企业集资取得的利息
- D.储蓄存款利息
- A.湿租业务
- B.融资租赁业务
- C.期租业务
- D.光租业务
- A.3%
- B.5%
- C.0.02
- D.0.2
- A.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
- B.当事人一方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
- C.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
- D.出现不可抗力
- A.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
- B.在试用期内随时通知用人单位
- C.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 D.提前30日以书面或口头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 A.拒付租金的
- B.履行买卖合同违约的
- C.寄存财物被毁损的
- D.货物买卖合同争议
- A.挂失止付
- B.仲裁解决
- C.普通诉讼
- D.公示催告
- A.仲裁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 B.仲裁员私自会见当事人
- C.仲裁员是本案代理人的近亲属
- D.仲裁员接受当事人的请客送礼
- A.2年
- B.3个月
- C.6个月
- D.3年
- A.个人银行结算账户
- B.一般存款账户
- C.基本存款账户
- D.增资开立的临时存款账户
- A.财政预算外资金
- B.工会经费专用账户
- C.证券交易结算资金
- D.信托基金专用存款账户
- A.1年内
- B.2年内
- C.3年内
- D.5年内
- 49
-
税务机关针对纳税人的不同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税款征收方式。根据税收法律制度的规定,对于生产经营规模较小、产品零星、税源分散、会计账册不健全,但能控制原材料或进销货的单位,适用的税款征收方式是( )。
- A.查账征收
- B.查定征收
- C.查验征收
- D.定期定额征收
- A.公司与公司之间互换房产
- B.房地产开发公司为客户代建房产
- C.兼并企业从被兼并企业取得房产
- D.双方合作建房按比例分配房产后自用
- A.营业税
- B.城建税
- C.印花税
- D.教育费附加
- A.5500吨
- B.5800吨
- C.6000吨
- D.6200吨
- A.购销合同中记载的购销金额
- B.财产租赁合同中的租赁金额
- C.货物运输合同中的运输费用
- D.借款合同中的借款本利合计金额
- A.7日内
- B.10日内
- C.15日内
- D.30日内
- A.产权属于集体的,由承典人缴纳
- B.房屋产权出典的,由出典人缴纳
- C.产权纠纷未解决的,由代管人或使用人缴纳
- D.产权属于国家所有的,不缴纳
- A.张某获得的保险赔款
- B.王某出租房屋所得
- C.李某领取的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
- D.赵某领取的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退休工资
- A.12200元
- B.12400元
- C.14400元
- D.16000元
- A.偶然所得
- B.财产转让所得
- C.股息红利所得
- D.特权使用费所得
- A.0.15
- B.0.9
- C.1.89
- D.2.7
- A.将不动产交付对方使用的当天
- B.不动产所有权转移的当天
- C.签订不动产赠与文书的当天
- D.承受不动产人缴纳契税的当天
- A.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 B.责令改正
- C.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警告
- D.给予警告
- A.保险业的利息收入
- B.联运业务总收入
- C.歌舞厅收取的各项收入
- D.非金融机构买卖有价证券的价差
- A.一般情况下,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1年
- B.劳动关系终止的,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
- C.劳动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 D.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
- A.劳动者患病或负伤,医疗期满的
- B.劳动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 C.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的
- D.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的
- A.法律援助
- B.支付令
- C.社会救济
- D.依法制裁用人单位
- A.2009年3月27日
- B.2009年3月22日
- C.39534
- D.39529
- A.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
- B.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
- C.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
- D.纠纷发生地人民法院
- A.单方的法律行为和多方的法律行为
- B.有偿的法律行为和无偿的法律行为
- C.要式的法律行为和不要式的法律行为
- D.主法律行为和从法律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