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27.22
- B.48
- C.36
- D.75.22
- A.26.64
- B.27
- C.44.4
- D.45
- A.0.36
- B.0.40
- C.1.8
- D.1.98
- A.2.955
- B.2.88
- C.2.85
- D.2.655
- A.88.5
- B.96
- C.98.5
- D.101
- A.7.07
- B.6.895
- C.6.72
- D.6.195
- A.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可以据实扣除
- B.房地产开发费用是指与房地产开发项目有关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 C.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转让房产时缴纳的印花税已列入管理费用中,故不允许单独作为税金扣除
- D.从事房地产开发的纳税人可以加计10%扣除
- A.5.1
- B.6
- C.8.5
- D.10
- A.4
- B.10
- C.16
- D.20
- A.285.15
- B.286.5
- C.633.15
- D.634.5
- A.6885
- B.6889.5
- C.8045
- D.8049.5
- A.290
- B.580
- C.582
- D.590
- A.如果是以协议、招标、拍卖等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地价款为纳税人所支付的土地出让金
- B.如果是以行政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地价款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补交的土地出让金
- C.如果是以转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地价款为向原土地使用权人实际支付的地价款
- D.以上表述均是正确的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单位或个人签发空头支票,由中国人民银行对其处以票面金额5%但不低于1000元的罚款
- B.单位或个人签发空头支票,持票人有权要求出票人赔偿支票金额5%的赔偿金
- C.单位或个人签发空头支票,持票人有权要求出票人赔偿支票金额2%的赔偿金
- D.商业承兑汇票的付款人对到期的票据故意压票拖延支付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处以压票、拖延支付期间内每日票据金额5‰的罚款
- A.具有营业执照的分公司
- B.个体工商户
- C.异地常设机构
- D.外国驻华机构
- A.税务机关不予审批减免税或者出口退税
- B.税务机关不予抵扣税款
- C.税务机关不予开具完税凭证和出具票据
- D.税务机关不予批准延期缴纳税款
- A.实名制管理
- B.账户变更事项的管理
- C.存款人预留银行签章的管理
- D.对账管理
- A.调出发票查验
- B.查阅、复制与发票有关的凭证、资料
- C.向当事人各方询问与发票有关的问题和情况
- D.检查领购、开具和保管发票的情况
- A.某公园内的索道公司经营用地
- B.某市居民居住用地
- C.某市区外资企业生产车间用地
- D.纳税单位无偿使用免税单位的土地
- A.将原有房产用于生产经营,从生产经营之月起
- B.自行新建房产用于生产经营,从建成之月起
- C.委托施工企业建设的房产,从办理验收手续之月起
- D.委托施工企业建设的房产,从办理验收手续之次月起
- A.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向红十字事业的捐赠
- B.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革命老区的捐赠
- C.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贫困地区的捐赠
- D.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向公益性青少年活动场所的捐赠
- A.购物抽奖所获奖金
- B.省级政府颁发的科技奖奖金
- C.省级电台有奖竞猜所获奖金
- D.举报偷税行为所获奖金
- A.当天国家公布的外汇牌价
- B.当月1日国家公布的外汇牌价
- C.当月月末国家公布的外汇牌价
- D.当季季末国家公布的外汇牌价
- A.稿酬所得
- B.偶然所得
- C.股息所得
- D.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 A.销售不动产采用预收款方式的,收到预收款的当天纳税
- B.转让土地使用权采用预收款方式的,收到全部款项的当天纳税
- C.转让土地使用权采用预收款方式的,收到预收款的当天纳税
- D.将不动产无偿赠与他人,不动产所有权转移的当天纳税
- A.单位将不动产无偿赠送其他单位
- B.单位将土地使用权无偿赠送其他单位
- C.单位将新建建筑物销售
- D.单位将新建建筑物自用
- A.行业协会
- B.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 C.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
- D.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
- A.福利待遇
- B.劳动报酬
- C.社会保险
- D.试用期
- A.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
- B.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
- C.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 D.对裁决持不同意见的仲裁员应当在裁决书上签名
- A.劳动合同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 B.对于劳动合同,法律规定了较多的强制性规范
- C.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过程时,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 D.在履行劳动合同的过程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 A.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 B.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的
- C.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 D.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 B.国务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 C.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深圳经济特区注册会计师条例》
- D.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
- A.审判人员
- B.书记员
- C.翻译人员
- D.鉴定人
- A.自出票日起6个月
- B.自出票日起1个月
- C.自出票日起15日
- D.自出票日起10日
- A.因欺诈而取得票据的行为
- B.因胁迫而取得票据的行为
- C.因恶意而取得票据的行为
- D.因无对价而取得票据的行为
- A.出票地
- B.付款地
- C.付款日期
- D.出票日期
- A.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
- B.取得工资、薪金的个人
- C.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
- D.个体工商户
- A.单位附属独立核算的食堂
- B.外国驻华机构
- C.个人独资企业
- D.自然人
- A.责令纳税人暂时停业,直至缴足税款
- B.扣押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
- C.查封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货物
- D.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冻结纳税人的金额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
- A.5年
- B.6年
- C.8年
- D.10年
- A.30%
- B.40%
- C.0.5
- D.0.6
- A.以房地产抵债而尚未发生房地产权属转让的
- B.以房地产抵押贷款而房地产尚在抵押期间的
- C.以房地产出租
- D.以出地、出资双方合作建房,建成后又转让给其中一方的
- A.城镇土地使用税
- B.车船税
- C.房产税
- D.印花税
- A.税务登记证
- B.工商营业执照
- C.购销合同
- D.借款合同
- A.1050万元
- B.1080万元
- C.1125万元
- D.1155万元
- A.个人提取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付的住房公积金
- B.彩票中奖所得
- C.保险赔款
- D.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 A.拥有机动车辆的外商投资企业
- B.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的保险机构
- C.拥有机动车辆的机关单位
- D.拥有机动车辆的外籍人员
- A.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 B.工资、薪金所得
- C.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所得
- D.财产转让所得
- A.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且不居住,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
- B.在中国境内无住所
- C.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居住时间满1个纳税年度
- D.在中国境内有住所,但目前未居住
- A.3
- B.12
- C.15
- D.18
- A.销售货物
- B.进口货物
- C.转让无形资产
- D.提供修理修配劳务
- A.应征收营业税
- B.减半征收营业税
- C.也不征营业税
- D.暂缓征收营业税
- A.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 B.劳动者主动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 C.被吊销营业执照的
- D.被责令关闭、撤销的
- A.人民检察院
- B.人民法院
- C.企业工会
- D.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 A.某公司不服税务局对其作出的罚款决定
- B.某公司不服工商局对其,乍出的吊销营业执照决定
- C.某公司不服公安局对其作出的查封财产决定
- D.某行政机关公务员不服单位对其作出的记过处分决定
- A.3个月
- B.6个月
- C.1年
- D.3年
- A.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 B.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 C.法凭借国家强制力而获得遵行
- D.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
- A.自愿原则
- B.一裁终局
- C.两审终审制
- D.仲裁组织依法独立行使仲裁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