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250
- B.200
- C.300
- D.150
- A.1.25
- B.2
- C.0.8
- D.1.2
- A.建立合理的农村就业结构
- B.实行简单劳动
- C.实行劳动集约
- D.实行复杂劳动
- E.引进先进技术
- A.可再生性
- B.无价性
- C.社会性
- D.时效性
- E.能动性
- A.每年的用资费用/筹资数额+筹资费用
- B.每年的用资费用/筹资数额-筹资费用
- C.筹资数额+筹资费用/每年的用资费用
- D.筹资数额-筹资费用/每年的用资费用
- A.100公斤/工日
- B.150公斤/工日
- C.200公斤/工日
- D.250公斤/工日
- A.企业债券利息
- B.银行借款手续费
- C.银行借款利息
- D.企业债券发行费
- A.企业债券利息
- B.银行借款手续费
- C.银行借款利息
- D.企业债券发行费
- A.企业积累
- B.发行的债券
- C.发行股票
- D.银行的贷款
- A.发行股票
- B.银行借款
- C.外商投资
- D.发行债券
- A.50%以上
- B.50%
- C.3/1
- D.100%
- A.1420
- B.900
- C.840
- A.380
- B.410
- C.430
- D.450
- A.对承包地有种植规划权
- B.有对承包地的利用、保护的监督权
- C.有自行变更提留统筹款的权力
- D.拥有发包耕地的所有权
- A.精耕细作,提高土地生产率
- B.兴办小型加工厂,就地生产,就地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 C.增加劳动力投放,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 D.组织劳务输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 A.其资金必须上交乡政府
- B.必须农民自愿
- C.可以下达指标
- D.其资金可用于雇请劳动力
- A.品种差价
- B.季节差价
- C.地区差价
- D.质量差价
- A.30公斤/工日
- B.15公斤/工日
- C.60公斤/工日
- D.45公斤/工日
- A.1.1
- B.0.9
- C.0.7
- D.1.3
- A.地域性
- B.科学性
- C.服务性
- D.可行性
- A.贮存、淡季时销售
- B.就地销售
- C.分级、包装后销售
- D.运往外地销售
- A.现金
- B.银行存款
- C.储备资金
- D.生产资金
- E.成品资金
- A.农业经济管理是研究农业经济系统结构,功能及调控规律的宏观经济科学
- B.农业经济管理是从农业产业体系的总体,对经济管理诸问题进行全局性的研究
- C.农业经济管理是以国民经济发展的观点,研究国民经济系统与农业子系统之间以及农业子系统自身再生产运动的规律性
- D.农业经济管理的任务是合理配置农业资源以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 A.结构上严格的层次性
- B.结构上严格的立体性与有序性
- C.运行上严格的方向性和不可逆性
- D.可再生性
- A.销售量
- B.销售额
- C.销售成本
- D.销售税金
- E.销售单价
- A.厚利限销
- B.不断创新
- C.提高产品质量
- D.迅速及时
- E.低本价廉
- A.效率定员
- B.设备定员
- C.比例定员
- D.任务定员
- A.资源占有情况
- B.市场环境
- C.政治和政策环境
- D.非农产业发达程度
- E.社会化服务体系
- A.产品使用状况
- B.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
- C.产品本身的质量
- D.产品的价格
- E.市场竞争对手的状况
- A.灵活性
- B.复合性
- C.系统性
- D.竞争性
- E.非稳定性
- A.会计核算
- B.会计监督
- C.会计分析
- D.会计预测
- A.我国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林牧副渔各业今后都必须走增加投资、提高产量的道路
- B.我国粮食与林牧副渔各业产品均呈供不应求状态,都要求加快建设发展
- C.为了增加收入,应该相应减少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
- D.解决粮食作物与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问题,必须围绕播种面积和投资制定对策
- A.集资
- B.财务
- C.税费
- D.担负活劳动
- A.大量观察法
- B.综合指标法
- C.统计分组法
- D.典型调查法
- A.播种面积结构
- B.农业总产值
- C.化肥总量
- D.商品产值结构
- A.加速农业技术改造,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农业技术装备的现代化
- B.合理利用,逐步改善自然条件
- C.重视智力的开发和利用
- D.增加劳动力的投入
- E.以上都正确
- A.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小
- B.农产品的生产较为集中
- C.农产品的流通费用较高
- D.农产品上市的季节性较强
- E.以上都是
- A.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合理
- B.农业生态系统应具有高的物质和能量转化效率
- C.农业生态系统应保持物质和能量的封闭自我循环
- D.农业生态系统对外界干扰应有一定的抗逆性
- E.以上都不对
- A.超供市场
- B.超需市场
- C.买方市场
- D.卖方市场
- A.新型农业化道路
- B.新型现代化道路
- C.新型自动化道路
- D.新型工业化道路
- A.在空间上具有分散性
- B.在时间上具有分散性
- C.同一品种农产品质量差异很大
- D.具有作为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双重用途
- E.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相一致
- A.可持续农业
- B.超级农业
- C.基因农业
- D.精细农业
- A.是各单项区划的简单合并
- B.是以省为单位划分的农业区
- C.是依据农业自然资源的综合评价来划分的
- D.研究对象具有整体性,内容具有全局性,方法具有综合性
- A.18世纪60年代
- B.19世纪70年代
- C.20世纪60年代
- D.20世纪50年代
- A.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 B.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C.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 D.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 A.我国是个农业国
- B.我国是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大国
- C.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 D.气候条件的多样性
- A.劳动资料
- B.生产资料
- C.生产力
- D.生产工具
- A.土地与生物资源
- B.土地与气候资源
- C.在农业自然条件中能被农业利用的各种因素
- D.农用土地与水利资源
- A.推进
- B.推广
- C.提高
- D.实验
- A.农业再生产的终点
- B.农业最终产品的形成和消费
- C.种植业生产的终点
- D.农工商一体化生产的范围
- A.因地因时制宜
- B.经济效果与生态相统一
- C.正确处理局部与全体
- D.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兼顾
- A.划定农业与非农业的界限
- B.农业产业部门具有的本质属性和特点
- C.种植业
- D.通过农作物生长发育和繁殖以取得生物性产品的部门
- A.报告期与基期水平的对比
- B.部分与全部的对比
- C.实际与计划的对比
- D.本企业与先进企业的对比
- A.农业
- B.工业
- C.交通业
- D.建筑业
- A.三个阶段
- B.四个阶段
- C.五个阶段
- D.六个阶段
- A.客观实际现象
- B.判断资料
- C.推理数据
- D.主观现象
- A.包销、代销
- B.展销、赊销
- C.人员推销和非人员推销
- D.厂家直销、厂店联销
- A.农业总产值结构指农、林、牧、副、渔五种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百分比
- B.总产值结构是分析农业生产结构的基本指标
- C.适用于农业生产各部门,具有较大的可比性
- D.可以单用农业总产值结构来判断农业生产结构是否合理
- A.市场促销
- B.选择目标市场
- C.发展市场营销组合
- D.评价市场机会
- A.土地承包合同
- B.土地经营权
- C.土地转包权
- D.土地使用权纠纷
- A.数量定额
- B.工时定额
- C.生产定额
- D.产量定额
- A.银行存款
- B.短期投资
- C.应收及预付款
- D.存货
- A.债务
- B.权益
- C.风险
- D.收益
- A.花费最大
- B.损失最小
- C.总成本最小
- D.回收款最大
- A.人口
- B.社会经济条件
- C.消费习惯
- D.工业发展水平及农业科技水平
- A.局部
- B.长期
- C.总体
- D.短期
- A.根据市场需求来发挥本企业优势
- B.利用辅助部门未利用的资源
- C.利用辅助部门的产品
- D.保证辅助部门生产的需要
- A.计划
- B.组织
- C.指挥
- D.控制
- A.管理体制
- B.管理机关
- C.全体成员
- D.管理者
- A.农业区划方法分定性与定量两种
- B.定量的分析方法又包括总体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
- C.定性的分析方法包括对比分析法和方案择优法
- D.农业区划的技术主要有命名法与叠置法
- A.经营目标
- B.共同活动
- C.社会化大生产
- D.经营活动
- A.资产
- B.资本
- C.资金
- D.利润
- A.3户
- B.5户
- C.8户
- D.10户
- A.会计期间
- B.生产经营
- C.资产损失
- D.招待
- A.价格
- B.使用价值
- C.总规模
- D.价值
- A.15000
- B.16500
- C.16800
- D.16000
- A.民政部
- B.国务院减轻农民负担联席会议
- C.财政部
- D.农业部
- A.间接
- B.隐性
- C.直接
- D.显性
- A.我国是个农业国
- B.我国是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大国
- C.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 D.气候条件的多样性
- A.总量较大,人均量少
- B.地区分布不均,呈梯度分布
- C.时间分布的均衡性
- D.水土组合的不均衡性
- A.地球表面的水体
- B.地表水
- C.地表水和地下水为主的淡水数量和质量
- D.江河湖海的全部水量
- A.土地与生物资源
- B.土地与气候资源
- C.在农业自然条件中能被农业利用的各种因素
- D.农用土地与水利资源
- A.一种
- B.一至三种
- C.几种
- D.一种或几种
- A.资源再生量与资源消耗量的比值
- B.资源消耗量与资源再生量的比值
- C.资源再生量减去资源消耗量的差值与资源再生量的比值
- D.资源再生量减去资源消耗量的差值与资源消耗量的比值
- A.9个
- B.8个
- C.10个
- D.11个
- A.一级
- B.初级
- C.二级
- D.次级
- A.避免灾害的
- B.防止灾害的
- C.抗御灾害的
- D.减轻灾害的
- A.地域性差异
- B.好坏程度
- C.等级与类型
- D.耕作特点
- A.种植业
- B.林业
- C.畜牧业
- D.渔业
- A.等量资本投入到同一土地所获得收益不同由此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
- B.等量资本投入到不同土地所获得收益不同由此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
- C.同一块地连续投资,各次投资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
- D.不同块地连续投资,各次投资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
- A.加强农业专业人才培养
- B.转移劳动力
- C.实行劳动集约
- D.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 A.比较长期固定在土地上的资金投放,并且要形成固定资产
- B.水利设施建设
- C.建设农业高等院校
- D.增加农业投入
- A.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 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系统
- D.土壤、水、空气、营养元素等
- A.是纯粹的自然产物,没有价值
- B.虽是经济综合体,但不体现价值
- C.虽是经济综合体,但不能增值
- D.具备价值属性,而且不断增值
- A.划定农业与非农业的界限
- B.农业产业部门具有的本质属性和特点
- C.种植业
- D.通过农作物生长发育和繁殖以取得生物性产品的部门
- A.税金
- B.利息
- C.生产成本
- D.交易费用
- A.由原料型农业向加工型农业转化
- B.由家庭经营型向集体合作经营转化
- C.由自给性农业向商品性农业转化
- D.社会主义农业的自我完善
- A.农产品交易的性质不同
- B.农产品交易的空间不同
- C.农产品市场的供求状况不同
- D.农产品交货的时间不同
- A.种植业
- B.畜牧业
- C.农业和乡镇企业
- D.经济开发区
- A.基础产业
- B.引导产业
- C.核心产业
- D.尖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