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线路过短会增加乘客的换乘次数,使车辆营运速度下降
- B.线路过长会影响行车的准点,导致运能利用不平衡
- C.该城市的线路长度与城市面积、乘客平均乘距无关
- D.公共交通网密度应与城市道路网相适应
- E.该城市的公交线网密度偏低
- A.适当提高车辆的载客量
- B.提高车辆的营运速度
- C.提高行车频率
- D.增大行车间隔
- E.提高非直线系数
- A.12
- B.20
- C.25
- D.30
- E.35
- A.3.75
- B.4.0
- C.4.25
- D.5.25
- E.6.20
- A.2100
- B.1500
- C.1450
- D.1300
- E.1280
- A.500
- B.550
- C.600
- D.650
- E.680
- A.2.55
- B.2.75
- C.3.25
- D.3.75
- E.3.95
- A.组织双班运输
- B.降低运输成本
- C.提高车辆技术性能
- D.吨位利用率提高到110%
- E.吨位利用率提高到100%
- A.155
- B.175
- C.255
- D.275
- E.295
- A.45%
- B.48%
- C.50%
- D.55%
- E.60%
- A.错报货物数量
- B.误报货名
- C.不可抗力
- D.误填装卸地点
- A.有
- B.无
- C.有小部分
- D.负大部分
- A.注明名称
- B.注明份数
- C.盖章
- D.签名
- A.必须填一张
- B.须填两张
- C.分填各自的
- D.可以填一张
- A.箱号
- B.印文号码
- C.船名、船次
- D.车站货位
- A.250.9
- B.456.2
- C.557.6
- D.678.5
- A.8.5
- B.6.7
- C.6.0
- D.5.3
- A.869
- B.2182
- C.2281
- D.2788
- A.45417
- B.82575
- C.100926
- D.119807
- A.技术状况
- B.工作状态
- C.车轮个数
- D.用途
- E.托挂数量
- A.货运场站能与市内集疏道路系统有机结合,便于货物的集散
- B.专业性与综合货运场站的设置,应具体结合一部分人的特殊要求考虑
- C.货运场站应依托公路主骨架布设,与公路主骨架有快速、方便的通道
- D.路网中交通通过量大、连接路段多且具备建设条件的节点,可以作为公路主枢纽的备选场站
- E.在火车站、机场和港口附近,可能需要设置专门的公路集疏客货运场站
- A.412877
- B.412878
- C.504628
- D.642804
- A.车辆排放抽检合格率
- B.单位产值油耗量
- C.单位周转量油耗量
- D.企业燃油消耗总量
- E.油耗降低水平
- A.客流量相对集中
- B.时间性强
- C.乘距较长
- D.方向差异大
- E.昼夜起伏大
- A.确定目标和约束条件
- B.组织研究小组
- C.系统可行性研究
- D.收集资料
- E.系统评价
- A.加强对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管理
- B.加强对出租汽车服务经营过程的管理
- C.加强对农村客运的安全运行管理
- D.加强出租汽车站点管理
- E.加强对道路客运市场的监督检查
- A.客运代理费
- B.补票手续费
- C.退票费
- D.行包变更手续费
- E.行包装卸费
- A.市场的开放性
- B.不可存贮性
- C.不平衡性
- D.时空差异性
- E.共同成本特性
- A.人口及分布
- B.经济发展
- C.旅游业的发展
- D.社会治安
- E.服务质量
- A.作业分享
- B.作业消除
- C.作业合并
- D.作业选择
- E.作业减少
- A.漏风
- B.漏水
- C.漏油
- D.漏气
- E.漏电
- A.甲种运输方式的价格变动将引起乙种运输方式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
- B.乙种运输方式的价格变动将引起甲种运输方式需求量呈同方向变动
- C.两种运输方式存在相互替代性
- D.两种运输方式存在互补性
- E.两种运输方式相互独立,互不相关
- A.微型客车
- B.箱车
- C.平板车
- D.中型客车
- E.铰接客车
- A.形态效用
- B.场所效用
- C.时间效用
- D.速度效用
- E.占用效用
- A.发送作业
- B.货物票据结算作业
- C.途中作业
- D.货物开箱检查作业
- E.到达作业
- A.运输工具的技术速度小于营运速度
- B.始建投资是指运输设施设备的初始建造价值
- C.当产业结构以资源密集型为主时,应选择运量大、批量大的运输方式
- D.公路运输方式的显著特点是机动灵活
- E.各种运输方式都有其最有利的应用范围
- A.公路网的数量和里程
- B.公路网的等效车道长度
- C.公路网所属区域的土地面积
- D.公路网所属区域的人口总数
- E.公路网所属区域的国民生产总值
- A.经营证照的监督检查
- B.经营范围的监督检查
- C.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督检查
- D.运价的监督检查
- E.费用结算票据的监督检查
- A.承运人须持有经营公路货运的营业执照
- B.合同的标的是运输行为
- C.合同的履行不涉及第三人
- D.合同直接、间接受国家计划的制约和指导
- E.合同期限的不确定性
- A.班车路线长度在30公里以内的乘客
- B.城乡公共汽车的乘客
- C.工矿区接送职工上下班专用路线班车的乘客
- D.中途上车的乘客
- E.收费比较便宜的路线上的乘客
- A.托运人
- B.承运人
- C.收货人
- D.中间人
- A.二级车站
- B.三级车站
- C.四级车站
- D.五级车站
- A.月序性的客流动态变化规律
- B.星期性的客流动态变化规律
- C.昼夜性的客流动态变化规律
- D.客流动态变化的周期性与增长性规律
- A.方格型
- B.放射型
- C.放射环型
- D.不定型
- A.又称为道路运输行政管理
- B.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领导
- C.由市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
- D.为实现国家当时的中心工作目标,有效履行政府行政管理职能
- A.循环包乘制
- B.定线运行制
- C.定线包乘制
- D.循环轮乘制
- A.直线制
- B.事业部制
- C.直线—职能制
- D.职能制
- A.运输成本
- B.运输使用价值
- C.运输价值
- D.运输收入
- A.空间效应
- B.时间效应
- C.物理效应
- D.价值效应
- A.整车货物
- B.特种货物
- C.集装箱
- D.零担货物
- A.运输成本
- B.运输供求关系
- C.国家有关经济政策
- D.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
- A.甲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
- B.乙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
- C.甲省和乙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
- D.甲省或者乙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
- A.提高市场竞争力
- B.满足客户的需求
- C.追求最大效益
- D.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 A.30%
- B.50%
- C.75%
- D.80%
- A.运输效率计划
- B.企业经营计划
- C.运输生产计划
- D.车辆维修计划
- A.变动成本
- B.边际成本
- C.浮动成本
- D.成本加成
- A.政府定价
- B.市场调节
- C.企业规定
- D.学时制收费
- A.统计台账
- B.售票记录
- C.运行记录
- D.行车路单
- A.最大运量与最小运量
- B.最大运量与平均运量
- C.最小运量与平均运量
- D.平均运量与计划运量
- A.全面维护
- B.强制维护
- C.视情维护
- D.按需维护
- A.车辆额定吨位
- B.车辆额定座位率
- C.吨(座)位利用率
- D.实载率
- A.优质服务
- B.优美环境
- C.优良秩序
- D.优良管理
- A.运输供给大于运输需求
- B.运输需求方竞争激烈
- C.运输供给方竞争激烈
- D.对需求方有利
- A.速度较低
- B.经常性较差
- C.灵活性较差
- D.运行持续性弱
- A.财务费用
- B.车辆费用
- C.维修费用
- D.场站费用
- A.124.21
- B.6.37
- C.4.14
- D.0.14
- A.客、货在途时间
- B.运输工具运行时间
- C.运输工具执勤时间
- D.客、货占用运输工具的时间
- A.2.0‰
- B.2.5‰
- C.5.0‰
- D.9.2‰
- A.城乡客运
- B.直达客运
- C.包车客运
- D.班车客运
- A.多式联运
- B.铁路运输
- C.道路运输
- D.公路运输
- A.客运班次时刻表
- B.车票
- C.行包托运单
- D.行车路单
- A.不定期零担货运车
- B.定点零担货运车
- C.定期零担货运车
- D.不定点零担货运车
- A.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
- B.预测、计划、组织、指挥和服务
- C.计划、管理、挖潜、创新和监督
- D.规划、协调、监督、监督和挖潜
- A.天线
- B.阅读器
- C.射频识别标签
- D.密码技术
- A.能增加
- B.不能增加
- C.能减少
- D.不能减少
- A.整箱普通货物
- B.标准集装箱重箱
- C.整箱零担货物
- D.标准集装箱空箱
- A.不同运输工具货运量
- B.各种工农业产品数量
- C.不同线路货运量
- D.不同地区货运量
- A.差异分析方法
- B.均衡分析方法
- C.弹性分析方法
- D.理论演绎方法
- A.车辆运输费用
- B.车辆使用费用
- C.车辆管理费用
- D.车辆保险费用
- A.被动
- B.定向
- C.自动
- D.不定向
- A.时间和空间
- B.具体和抽象
- C.宏观和微观
- D.有形和无形
- A.运输时间
- B.客货运量
- C.运输距离
- D.运输劳务
- A.高效的收费系统
- B.专用车道
- C.有吸引力的场站设施和车辆
- D.智能公交系统技术
- A.32400
- B.34200
- C.42300
- D.43400
- A.《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
- B.《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
- C.《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
- D.《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
- A.装卸工作的安全
- B.储存保管工作的安全
- C.行车安全
- D.驾驶员的安全
- A.运输对象不同
- B.运营方式不同
- C.是否支付运费
- D.是否有涉外因素
- A.定点作业
- B.双班作业
- C.平行作业
- D.定时作业
- 89
-
联合运输( )。
- A.只能是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
- B.只能是多个经营者的衔接
- C.可以是多个经营者的衔接,但只能是一种运输方式
- D.可以是多个经营者,也可以是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
- A.自上而下构建模式下的信息管理系统对各个企业而言,切合度并不高
- B.采用自上而下的构建模式,资源利用率较高
- C.自上而下的构建模式前期工作大都由企业完成
- D.上下同时构建的模式实现了多方市场主体的共赢
- A.客运正班率
- B.旅客正运率
- C.班车正点率
- D.班车正运率
- A.流通加工
- B.配送
- C.运输
- D.仓储
- A.先进的公共运输系统
- B.先进的车辆系统
- C.先进的交通系统
- D.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
- A.运输生产依赖于其他社会生产活动
- B.运输生产滞后于其他社会生产活动
- C.运输需求的实现超前于相关本源性需求
- D.运输需求在整个社会需求中的从属地位
- A.运输过程管理
- B.运输企业管理
- C.运输市场管理
- D.运输场站管理
- A.交通主管部门
- B.道路运输协会
- C.工商管理部门
- D.运政管理部门
- A.运输枢纽布局
- B.运输工具布局
- C.运输网络布局
- D.运输场站布局
- A.定点运输
- B.定时运输
- C.直达行驶
- D.分段行驶
- A.0.4
- B.0.5
- C.0.6
- D.0.7
- A.客车基本运价
- B.里程基本运价
- C.等级基本运价
- D.卧铺基本运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