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长途运输线路
- B.循环行驶线路
- C.短途往复式运输线路
- D.任何情况
- A.可以
- B.将汽车运行间隔压缩至12分钟以下可以
- C.不能
- D.将汽车停歇时间压缩至15分钟以下可以
- A.连续性
- B.平行性
- C.均衡性
- D.协调性
- A.汽车列车(装卸)工作停歇时间>主车装卸工作停歇时间+甩挂作业时间
- B.汽车列车(装卸)工作停歇时间<主车装卸工作停歇时间+甩挂作业时间
- C.汽车列车运行间隔时间>甩下挂车装卸作业时间
- D.汽车列车运行间隔时间<甩下挂车装卸作业时间
- A.提高车辆工作率
- B.降低车辆空驶,提高车辆实载率
- C.提高车辆拖运率
- D.积极对外投资
- E.提高车辆完好率
- A.一线两点、一车两挂、两端甩挂
- B.一线两点、一车三挂、两端甩挂
- C.分段行驶法
- D.一线两点、一车三挂、一端甩挂
- A.1459.2
- B.1349.2
- C.145.92
- D.134.92
- E.125.42
- A.30%
- B.35%
- C.37%
- D.40%
- E.43%
- A.55%
- B.56%
- C.57%
- D.58%
- E.60%
- A.不能完成6月份运输任务
- B.能完成6月份运输任务
- C.需新增28800吨公里的运输能力才能完成运输任务
- D.需新加2辆同吨位营运货车才能完成运输任务
- A.50%
- B.60%
- C.70%
- D.80%
- E.90%
- A.57600
- B.14400
- C.4800
- D.2880
- A.调度员调配了与货物密度不相匹配的车配的车型承运
- B.调度员未使用大吨位的车辆
- C.客观上拉装货物密度大于厢式货车比容
- D.车辆平均吨位太大
- A.建立健全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B.制定明确的线路和站点方案
- C.车辆全部达到一级技术等级
- D.驾驶人员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
- A.50%
- B.60%
- C.64%
- D.68%
- A.A型车
- B.B型车
- C.C型车
- D.D型车
- A.费用效率分析法
- B.投资回收期法
- C.年费法
- D.内部收益率法
- A.车辆运输效率不高
- B.企业经营理念落后
- C.企业规模效益差
- D.自有营运车辆数量未达到要求
- A.流量
- B.流距
- C.货流强度
- D.货流速度
- E.类别
- A.旅客运量的持续增长性
- B.客流地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
- C.平均运距变化的不同性
- D.时间上季节性
- E.方向上的不平衡性
- A.三检
- B.四清
- C.四漏
- D.防止“四漏”
- E.车内清洁
- A.客运作业
- B.货运作业
- C.计划调度
- D.运输工具的技术作业
- E.工作人员休息
- A.编制运输生产总进度计划
- B.确定企业年度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值
- C.明确企业生产各详细计划指标值
- D.制定企业长期战略计划
- E.制订企业长期经营计划
- A.基层作业信息管理
- B.物流跟踪信息
- C.领导决策信息
- D.生产管理信息
- E.订单处理信息
- A.主要通道出行需求较高
- B.市中心与支线服务区域距离不远
- C.市中心与支线服务区域距离较远
- D.客流量较大、城市各区域人口密度差异较大
- E.大型换乘枢纽站建设受到制约
- A.一类摩托车维修企业
- B.二类摩托车维修企业
- C.三类摩托车维修企业
- D.四类摩托车维修企业
- E.五类摩托车维修企业
- A.年金现值法
- B.现值法
- C.年费法
- D.投资回收期法
- E.投资返本年限法
- A.班车客运标志牌
- B.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 C.道路运输证
- D.道路客运行车路单
- E.营运车辆合格证
- A.道路货物运输的货源管理与运力调控
- B.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
- C.道路快件与零担货物运输管理
- D.集装箱货物运输管理
- E.道路货运经营许可管理
- A.运输线路和站场设施组成的系统
- B.运输组织管理系统
- C.运输车辆调度系统
- D.运输能力监测系统
- E.运输工具系统
- A.货损在免赔额以内
- B.货物不在免赔额内
- C.所涉货物未投保或未足额投保
- D.所涉货物足额投保
- E.货物利益人认为货损远超过保险赔偿额
- A.全程性
- B.协同性
- C.简便性
- D.全员性
- E.代理性
- A.运量结构
- B.区域结构
- C.技术结构
- D.市场结构
- E.运力结构
- A.管理职能
- B.管理机构
- C.管理人员
- D.管理规则
- E.运行机制
- A.运输管理因素
- B.运输组织因素
- C.运输协调因素
- D.道路与交通条件因素
- E.车辆因素
- A.客车正班率
- B.定点停靠率
- C.售票差错率
- D.车辆完好率
- E.行包正运率
- A.设施和设备的配置
- B.地理位置
- C.设计年度平均日旅客发送量
- D.运输市场状况
- E.营运客车数量
- A.企业的物流战略控制方法
- B.企业的物流目标体系
- C.企业的长期物流发展方向
- D.企业的物流评价标准
- E.企业物流战略的执行
- A.计程包车
- B.计时包车
- C.计费包车
- D.租赁运输
- A.包装材料
- B.运单
- C.保金
- D.货物说明书
- A.车流
- B.人流
- C.信息流
- D.资金流
- A.集中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相结合
- B.责权一致的原则
- C.精简与效能原则
- D.接受监督原则
- A.总行程
- B.平均行程
- C.建筑数目
- D.道路交通拥挤情况
- A.公交枢纽站
- B.停车站
- C.始末站
- D.中途站
- A.河港
- B.湖港
- C.海港
- D.军港
- A.综合运输
- B.集中运输
- C.托盘运输
- D.联合运输
- A.运输方式的不同
- B.运输距离的长短
- C.运输企业的不同
- D.运输量的大小
- A.构造物流系统无缝接口
- B.减少物流系统环节
- C.协调物流系统关系
- D.加强物流系统管理
- A.所有权
- B.空间位置
- C.使用权
- D.物理属性
- A.管理方式
- B.管理手段
- C.运行机制
- D.管理结构
- A.流量
- B.货流强度
- C.流速
- D.周转量
- A.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
- B.保障道路运输安全
- C.保护道路运输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 D.促进道路运输业健康发展
- A.现值法
- B.年费法
- C.投资回收期法
- D.成本效益分析法
- A.取得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证
- B.取得相应从业资格证
- C.2年内无重大以上交通责任事故
- D.经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有关基本知识考试合格
- A.工作率
- B.完好率
- C.技术速度
- D.营运速度
- A.使用价值状态
- B.价值状态
- C.使用价值
- D.价值
- A.旅客乘坐上出租车
- B.旅客招拦出租车准备坐车
- C.旅客上车预先付款
- D.旅客招拦出租车问路
- A.500
- B.600
- C.700
- D.800
- A.车辆安全服务费
- B.客车发班费
- C.车辆站务收费
- D.客运代理费
- A.地方道路网
- B.高速公路网
- C.省级道路网
- D.国道网
- A.投资政策
- B.社会制度
- C.社会生活方式
- D.人口及其变化
- A.灵活性低
- B.影响交叉口交通秩序
- C.道路利用率较低
- D.系统稳定性较差
- A.社会效益
- B.管理水平
- C.固定设施
- D.服务质量
- A.综合运输体系
- B.成组运输体系
- C.联合运输体系
- D.一体化运输体系
- A.一级
- B.二级
- C.三级
- D.四级
- A.运输过程
- B.运输设备
- C.运输线路
- D.运输组织
- A.提高运价能够促进运输需求
- B.降低运价能够促进运输需求
- C.降低运价能够抑制运输需求
- D.运价与运输需求没有关系
- A.集装箱基本运价
- B.集装箱空箱基本运价
- C.标准集装箱重箱运价
- D.非标准集装箱重箱运价
- A.客运正点率
- B.发车正点率
- C.旅客正运率
- D.客运正班率
- A.45000
- B.54000
- C.60000
- D.64000
- A.垄断性运输市场
- B.竞争性运输市场
- C.运输买方市场
- D.运输卖方市场
- A.车辆
- B.线路
- C.货源
- D.通讯能力
- A.零担货物
- B.特种货物
- C.普通货物
- D.整车货物
- A.总成大修
- B.车辆大修
- C.车辆小修
- D.零件修理
- A.基础设施一体化
- B.经营主体一体化
- C.管理主体一体化
- D.政策保障一体化
- A.高于零担运价
- B.低于整车运价
- C.低于整车、高于零担运价
- D.低于零担、高于整车运价
- A.水运航线由航道、航灯和灯塔构成
- B.以通航木排为主的称木排航道
- C.以通航内河运输船舶为主的称内河航道
- D.海轮航道主要有天然河流、渠化河流及通航渠道和运河
- A.运输需求者具有实现位移的愿望
- B.运输需求者具有支付能力
- C.有合适的运载工具
- D.运输供给者有提供服务的愿望
- A.忽视各种客运方式的差异,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协调发展,有机衔接,方便换乘
- B.关注于农村客运公交化或城市公交延伸营运线路扩大经营区域的问题
- C.统筹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关键是建立完善的交通衔接系统
- D.体现的是道路客运的“协作、协调和协同”
- A.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 B.沉没成本和差量成本
- C.边际成本和机会成本
- D.直接运营成本和间接运营成本
- A.0.57
- B.0.98
- C.1.2
- D.1.37
- A.行车燃料消耗定额
- B.车辆新度系数
- C.大修频率
- D.小修频率
- A.包车客运
- B.旅游客运
- C.直达班车客运
- D.班车客运
- A.运输产品
- B.司乘人员
- C.运输工具
- D.运输对象
- A.长途旅客
- B.短途旅客
- C.任意旅客
- D.其他
- A.运输与配送
- B.仓储
- C.装卸搬运
- D.资金流信息
- A.运输的旅客或货物
- B.客货运量或周转量
- C.运输方式或运输价格
- D.运输行为或运输劳务
- A.综合评价
- B.比较分析
- C.责任划分
- D.排除
- A.在采用先购票、后乘车的情况下,旅客买票的意思表示即为要约,旅客为要约人
- B.在客车运行途中,遇有旅客招拦车辆,应认为旅客招拦车辆的行为即为要约
- C.在未经承运人许可的情况下,旅客登车行为即为要约
- D.在城市公交车运输的情况下,根据交易习惯,应认为旅客登乘车辆的行为即为要约
- A.按天
- B.按月
- C.按季
- D.按年
- A.间接行驶法
- B.定时运输
- C.定点运输
- D.分段行驶法
- A.货运质量事故频率
- B.货损率
- C.货差率
- D.货运事故赔偿率
- A.以社区为主要经营范围
- B.服务对象仅限于一到四人
- C.能实现“门到门”运输的经营方式
- D.服务质量水平最高,价格也最贵
- A.交通运输部运输管理机构
- B.所在地公安交通管理机构
- C.所在地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
- D.所在地省级工商行政管理机构
- A.低固定成本和高可变成本
- B.低可变成本和高固定成本
- C.低固定成本
- D.高可变成本
- A.6万吨以上
- B.3万吨至6万吨
- C.1万吨至5万吨
- D.2万吨至6万吨
- A.旅客人公里
- B.运送的旅客人数和货物吨数
- C.旅客和货物在时间上的节省
- D.旅客和货物的空间位移
- A.代表国家的组织活动和管理活动
- B.反映着国家政府所代表的阶级实质
- C.是国家统治权力的体现
- D.与其他行政管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