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拒绝原假设,该地区居民的高等学历比例有显著提高
- B.不拒绝原假设,该地区居民的高等学历比例有显著提高
- C.拒绝原假设,该地区居民的高等学历比例没有显著提高
- D.不拒绝原假设,该地区居民的高等学历比例没有显著提高
- A.原假设是真拒绝原假设
- B.原假设是真不拒绝原假设
- C.原假设是假不拒绝原假设
- D.原假设是假拒绝原假设
- A.A
- B.B
- C.C
- D.D
- A.345
- B.350
- C.180
- D.384
- A.t检验是检验解释变量xi对因变量y的影响是否显著
- B.t检验是从回归效果检验回归方程的显著性
- C.F检验是检验解释变量xi对因变量y的影响是否显著
- D.F检验是从回归效果检验回归方程的显著性
- A.因为随机数产生电话号码是随机的,所以不存在调查偏差
- B.因为是电话调查,所以不会有偏差
- C.因为没有电话的居民不会被抽取到,所以会存在调查偏差
- D.因为任何电话调查都不是随机抽样调查,所以会存在调查偏差
- A.等于0.8451
- B.等于0.8269
- C.统计含义是:亩产量的全部离差中,有84.51%可以由降雨量与气温的二元回归方程所解释
- D.统计含义是:亩产量的全部离差中,有82.69%可以由降雨量与气温的二元回归方程所解释
- A.b1=2.6869表示,在气温不变的条件下,降雨量每增加1毫米,亩产量增加2.6869公斤
- B.b1=2.6869表示,在气温不变的条件下,降雨量每增加1毫米,亩产量平均增加2.6869公斤
- C.b2=59.0323表示,在降雨量不变的条件下,气温每增加1度,亩产量增加59.0323公斤
- D.b2=59.0323表示,在降雨量不变的条件下,气温每增加1度,亩产量平均增加59.0323公斤
- A.折线图
- B.散点图
- C.直方图
- D.环形图
- A.观测数据
- B.实验数据
- C.定性数据
- D.定量数据
- A.11.93%
- B.9.02%
- C.10.61%
- D.9.53%
- A.6.2‰
- B.5.1‰
- C.8.3‰
- D.10.3‰
- A.11.78%
- B.10.25%
- C.8.31%
- D.7.18%
- A.1545万人
- B.950.01万人
- C.945.91万人
- D.1449.46万人
- A.1418.87亿元
- B.2029.24亿元
- C.4950亿元
- D.1134亿元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统计表是组织数据的一种有效形式
- B.表头放在统计表的上方
- C.行标题放在统计表的第二行
- D.统计表的左右两边不能封口
- E.统计表可用来支持使用者的观点
- A.预付账款
- B.固定资产清理
- C.应付票据
- D.货币资金
- E.其他应付款
- A.负债
- B.资产
- C.利润
- D.费用
- E.收入
- A.政府干预
- B.信息不充分
- C.外部性
- D.垄断
- E.公共物品
- A.统计调查
- B.文献检索
- C.实验
- D.调查机构发布的调查结果
- E.图书中数据
- A.原假设
- B.备择假设
- C.零假设
- D.备选假设
- E.假设
- A.边际消费倾向递增
- B.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 C.自发消费倾向递增
- D.自发消费为零
- E.边际储蓄倾向不变
- A.统计表是组织数据的一种有效形式
- B.表头放在统计表的上方
- C.行标题放在统计表的第二行
- D.统计表的左右两边不能封口
- E.统计表可用来支持使用者的观点
- A.电力公司排放的污染物造成的环境破坏
- B.海尔公司当前生产但未能销售出去的空调
- C.某房地产公司购买一块土地
- D.某饭店厨师在自己家里烹制膳食
- E.中石油设在外国的工厂所创造的利润
- A.提高推断可靠程度,误差范围必扩大
- B.提高推断可靠程度,误差范围必缩小
- C.降低推断可靠程度,误差范围必扩大
- D.降低推断可靠程度,误差范围必缩小
- E.推断可靠程度与误差范围成正比关系
- A.报告期销售量的规模
- B.报告期销售额的规模
- C.总销售额的变动程度
- D.价格总水平的变动程度
- E.价格影响总销售额的变动程度
- A.增加政府支出
- B.减少政府支出
- C.增加税收
- D.减少税收
- E.增加政府转移支付
- A.统计调查
- B.文献检索
- C.实验
- D.调查机构发布的调查结果
- E.图书中数据
- A.企业的财务状况
- B.企业的经营成果
- C.企业的现金流量及其变动
- D.企业的管理绩效
- A.报告期销售量的规模
- B.报告期销售额的规模
- C.总销售额的变动程度
- D.价格总水平的变动程度
- E.价格影响总销售额的变动程度
- A.自制原始凭证
- B.外来原始凭证
- C.专用原始凭证
- D.通用原始凭证
- E.一次性原始凭证
- A.该地区所有居民的收入水平X与购买商业保险额Y之间的相关系数也是0.428
- B.购买商业保险额变量中大约有18%可以由居民的收入水平X与购买商业保险额Y之间的线性关系解释
- C.如果该地区居民收入水平降低,肯定会导致购买商业保险的数额减少
- D.由于这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较低,说明居民的收入水平与购买商业保险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
- A.产出增加大于10%
- B.产出增加小于10%
- C.产出增加10%
- D.产出减少10%
- A.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 B.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 C.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
- D.均衡价格同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
- A.政府投资支出
- B.政府消费支出
- C.财政信用
- D.转移支付
- 56
-
供给法则说明,( )。
- A.生产技术提高使得产品供应量增加
- B.政策鼓励使得产品供应量增加
- C.消费者偏好使得产品供应量增加
- D.价格上升使得产品供应量增加
- A.大于84%
- B.等于78%
- C.在76%-84%之间
- D.在78%-82%之间
- A.由于0.3 +0.6<1,因此该国货币贬值可以改善贸易收支
- B.由于0.3+0.6<1,因此该国货币贬值对改善贸易收支无影响
- C.由于0.3 +0.6<1,因此该国货币贬值反而导致贸易收支恶化
- D.由于0.6<1,因此该国货币贬值反而导致贸易收支恶化
- A.逐日
- B.隔日
- C.每周
- D.每月
- A.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
- B.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
- C.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
- D.以上都不是
- A.1%
- B.2%
- C.0.5
- D.2
- A.S+I=NT+G+(X-M)
- B.S+I=G+(X-M)-NT
- C.S-I=G+(X-M)–NT
- D.S-I=NT+G+(X-M)
- A.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 B.资产是企业未来的经济资源
- C.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 D.资产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产生的结果
- A.两者相等
- B.前者比后者大
- C.前者比后者小
- D.不能确定
- A.具有数量上的差异
- B.具有实际数字含义
- C.只是一个编号
- D.可以进行运算
- A.涂改更正法
- B.划线更正法
- C.红字更正法
- D.补充登记法
- A.大幅增加政府公共投资,加强各项重点建设
- B.推进税制改革,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
- C.调整国民收人分配格局,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 D.不改变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
- A.接受原假设,拒绝备择假设
- B.拒绝原假设,接受备择假设
- C.在95%的置信水平下, β2是由β2 =0这样的总体产生的
- D.在95%的置信水平下,居住面积对居民家庭电力消耗量的影响是显著的
- A.环比发展速度
- B.环比增长速度
- C.定基发展速度
- D.定基增长速度
- A.实地盘点
- B.目测
- C.估计
- D.上报
- A.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
- B.长期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
- C.资产负债率
- D.长期负债占总负债的比率
- A.货币需求高于货币供给
- B.人们对货币有过度需求
- C.人们开始把多余的货币用来购买债券
- D.有人不得不以低价出售债券
- 73
-
某企业2011年和2012年总资产分别为6 568 000元和7 658 000元,税前利润为245 250元,净利润为165 250元,财务费用为32 000元,计算该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 )。
- A.245 250 / [(6 568 000+7 658 000)/2]*100%=3.45%
- B.(245 250+32 000)/[(6 568 000+7 658 000)/2]*100%=3.90%
- C.165 250 / [(6 568 000+7 658 000)/2]*100%=2.32%
- D.(165 250+32 000)/[(6 568 000+7 658 000)/2]*100%=2.77%
- A.左侧检验
- B.右侧检验
- C.双侧检验
- D.左侧或右侧均可
-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 B.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 C.价格水平上升时,需求会减少
- 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 A.从获得的国际援助
- B.对国外的直接投资
- C.对国外投资者发放红利
- D.从国外进口的机器设备
- A.各组的单位数
- B.总体单位数
- C.各组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
- D.各组的单位数与标志值的乘积
- A.国际经济交易存在的信息及运输费用
- B.很多商品本身属于非贸易品
- C.各国不同的经济增长水平
- D.各种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的存在
- A.770亿元
- B.4300亿元
- C.3400亿元
- D.7000亿元
- A.提高公司所得税
- B.提高个人所得税
- C.增加政府支出
- D.增加货币发行量
- A.2
- B.3
- C.1.5
- D.2.8
- A.半年以内
- B.一年以内(含1年)
- C.一年以内(不含1年)
- D.两年以内
- A.总投资超过资本折旧,则净投资为正
- B.总投资少于资本折旧,则净投资为负
- C.净投资为正,资本存量在下降,通常经济处于衰退或者不景气
- D.总投资等于资本折旧,净投资为零,资本存量未变
- A.不变
- B.减少
- C.增加
- D.难以确定
- A.拒绝了正确的零假设
- B.不能拒绝错误的零假设
- C.接受了正确的备择假设
- D.拒绝了正确的备择假设
- A.报销单
- B.限额领料单
- C.工资结算汇总表
- D.销货发票
- A.接受正确原假设
- B.拒绝正确原假设
- C.接受错误原假设
- D.假设设立不正确
- A.增加投资
- B.刺激消费
- C.增加投资的同时增加货币供给
- D.增加投资的同时减少政府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