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2.6
- B.3.4
- C.2
- D.0.634
- A.380
- B.500
- C.480
- D.680
- A.60.35%
- B.30.45%
- C.165.7%
- D.212.34%
- A.4 072
- B.4 142. 67
- C.6 000
- D.70.67
- A.筹建期间的现金净流量为900万元
- B.筹建期间的现金净流量为500万元
- C.第一年的现金净流量为400万元
- D.第二年的现金净流量为1200万元
- E.第二年的现金净流量为1600万元
- A.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投资
- B.投资企业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投资
- C.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
- D.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投资
- E.对联营企业投资
- A.由有关评估行政管理部门予以警告
- B.责令停业1个月以上5个月以下
- C.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6倍以下罚款
- D.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 E.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A.营业外收入
- B.其他业务收入
- C.营业外支出
- D.其他业务支出
- E.资产处置收益
- A.买卖
- B.合法建造
- C.抵押
- D.赠与取得
- E.受遗赠取得
- A.公司债券上市交易,期限应为1年以上
- B.公司债券上市交易,实际发行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
- C.最近2年连续亏损,公司债券暂停上市交易
- D.发行公司债券所募集的资金不按照核准的用途使用,终止交易
- E.公司解散或者被宣告破产的,由证券交易所终止其公司债券上市交易
- A.确认当期损失200万元
- B.确认当期收益800万元
- C.确认当期损失1 000万元
- D.预计负债增加200万元
- E.预计负债增加1 000万元
- 14
-
国家出资企业是指( )。
- A.国有独资企业
- B.国有独资公司
- C.国有资本控股公司
- D.国有资本参股公司
- E.国有合伙企业
- A.按照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核算
- B.按照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核算
- C.企业注销回购的库存股时,所有者权益总额不变
- D.回购股份时应按照回购股份的全部支出作为库存股处理,同时进行备查登记
- E.企业回购股份时,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减少
- 16
-
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 A.销售商品涉及现金折扣的,应当按照未扣除现金折扣前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现金折扣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 B.销售商品涉及商业折扣的,应当按照未扣除商业折扣前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
- C.销售折让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 D.企业已经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退回的,非日后事项的应当在发生时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收入
- E.销售商品涉及现金折扣的,应当按照扣除现金折扣后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
- A.故意隐瞒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日期
- B.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的事实
- C.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出卖给第三人的事实
- D.故意隐瞒所售房屋为拆迁补偿安置房屋的事实
- E.提供虚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
- A.固定成本
- B.变动成本
- C.混合成本
- D.半变动成本
- E.半固定成本
- A.货币资金
- B.存货
- C.预收账款
- D.应收账款
- A.总资产周转率
- B.权益乘数
- C.产权比率
- D.资产负债率
- A.达到两期以上
- B.数额达到全部租金30%以上
- C.达到三期以上
- D.达到四期以上
- E.数额达到全部租金15%以上
- A.公司股本总额、股权分布等发生变化不再具备上市条件
- B.公司不按照规定公开其财务状况
- C.公司有重大违法行为
- D.公司最近2年连续亏损
- E.公司对财务会计报告作虚假记载,可能误导投资者
- A.自用房地产或者存货转换为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应当将转换前的账面价值作为转换后的入账价值
- B.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时,应当以其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入账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 C.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时,应当以其转换当日的账面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账面价值,不确认转换损益
- D.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量
- E.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处置该项投资性房地产时再转入处置当期损益
- A.甲公司应分别确认用于出租和用于自用的房产的账面价值
- B.甲公司应将该房产全部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 C.20X8年6月30日固定资产初始计量金额为2 800万元
- D.20X8年6月30日投资性房地产初始计量金额为4 200万元
- E.20X8年7月1日固定资产初始计量金额为7 000万元
- A.制订公司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 B.决定公司内部机构的设置
- C.决定公司的合并、分立
- D.决定发行公司债券
- E.决定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
- A.提供金融服务
- B.销售饲料
- C.提供交通运输服务
- D.销售音像制品
- E.提供生活服务
- A.应该将计提的减值准备同时结转计入相应的成本费用
- B.应该将原材料的实际成本结转计入相应的成本费用
- C.应计算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并将原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 D.应该将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与实际成本同时结转计入相应的成本费用
- E.在原材料被领用后需要结转相应的材料成本差异
- A.所有权
- B.使用权
- C.承包经营权
- D.地役权
- A.公司股东缴足出资之日
- B.公司法人企业营业执照签发之日
- C.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领取之日
- D.公司登记机关受理设立申请之日
- A.2.9927
- B.4.2064
- C.4.9927
- D.6.2064
- A.代位行使王某在A合伙企业的权利
- B.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王某在A合伙企业的财产份额用于清偿
- C.要求抵销所欠A合伙企业的部分货款
- D.直接变卖王某在A合伙企业的财产份额用于清偿
- A.甲复制乙注册的驰名商标,在不相同商品上作为商标使用,误导公众、致使乙的利益受到损害
- B.丙销售不知道是侵犯乙的注册商标权的商品,且丙证明了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并说明了商品的提供者
- C.未经商标注册人乙同意,丁更换了乙商品上的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用于个人消费
- D.戊擅自制造乙的注册商标标识,并将其卖给第三人庚
- A.7300
- B.7600
- C.9000
- D.9300
- A.电力企业
- B.高新技术企业
- C.汽车制造企业
- D.餐饮服务企业
- A.90
- B.91
- C.93
- D.95
- A.以商誉作价出资
- B.以劳务作价出资
- C.以特许经营权作价出资
- D.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
- A.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工业企业
- B.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教育机构
- C.依法设立的污水处理场超标排放应税污染物
- D.向依法设立的垃圾处理场排放应税污染物的工业企业
- A.预付年金现值系数
- B.普通年金现值系数
- C.偿债基金系数
- D.资本回收系数
- A.转让国有土地上的房地产
- B.赠与房地产
- C.转让房地产
- D.有偿转让国有土地上房地产所取得的土地增值额
- A.工作量法
- B.年限平均法
- C.年数总和法
- D.双倍余额递减法
- A.高低点法的前提是假设混合成本符合总成本模型
- B.回归分析法比价粗糙且带有主观判断
- C.技术测定法适用于投入成本与产出数量之间有规律性联系的成本分解
- D.合同确认法代表性比较差
- A.期末,企业应观察固定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
- B.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
- C.企业在计算出资产可收回金额后,应将其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比较,如果前者低于后者,应当以二者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 D.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 A.100 000
- B.101 000
- C.103 000
- D.100 500
- A.22.57%
- B.20.47%
- C.24%
- D.23.82%
- A.自专用发票开具之日起30日内
- B.自专用发票开具之日起60日内
- C.自专用发票开具之日起90日内
- D.自专用发票开具之日起180日内
- A.必须有两个以上自然人或法人共同申请
- B.必须有不侵权书面保证
- C.必须在中国实际使用
- D.必须向商标局提出书面申请
- A.因素分解的关联性
- B.顺序替代的连环性
- C.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 D.因素替代的顺序性
- A.单项资产在投资组合中所占比重
- B.单项资产的β系数
- C.单项资产的方差
- D.两种资产的协方差
- A.1.41
- B.1.26
- C.2.01
- D.1.05
- A.股本
- B.递延收益
- C.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 D.营业外收入
- A.张某以50万元人民币出资,在公司注册资本中所占比例仅为10%
- B.王某以专利权技术作价80万元人民币出资
- C.赵某以自己名下的商住房作价320万元人民币出资
- D.刘某以已被设立质权的股权作价50万元人民币出资
- A.乙、丁应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30万 元债务承担清偿责任,甲、丙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 B.乙、丙、丁应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30万元债务承担清偿责任,甲承担无限责任
- C.乙、丁应以其实缴的出资额为限对30万元债务承担清偿责任,甲、丙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 D.乙、丙、丁应以实缴的出资额为限对30万元债务承担清偿责任,甲承担无限责任
- A.1年
- B.18个月
- C.2年
- D.3年
- A.AB之间存在关联方关系
- B.AC之间存在关联方关系
- C.BC之间存在关联方关系
- D.上述均不正确
- A.高低点法
- B.回归分析法
- C.技术测定法
- D.账户分析法
- A.新设计的能够应用的技术方案
- B.新型的疾病治疗仪器
- C.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 D.对产品结构的新i受计
- A.商业汇票作为延期付款的结算方式,其付款期限一般不超过六个月
- B.商业汇票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 C.带息票据利息使用“财务费用”科目核算
- D.企业收到的票据无论是否带息,一律按面值入账
- A.201.45
- B.199.8
- C.234. 16
- D.233.77
- A.100
- B.140
- C.0
- D.36
- A.集体林地的承包期为70年
- B.农村居民在房前屋后、自留地、自留山种植的林木,归个人所有
- C.林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人股、作价出资或者合作等方式流转,但不得改变林地用途和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的性质
- D.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林权流转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时,应当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1/2以上成员或者1/2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后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 A.乙公司的财产属于甲企业
- B.乙公司的债务存在担保
- C.乙公司的债务获得清偿
- D.乙公司的财产独立于甲企业的财产
- A.10%以下
- B.20%以下
- C.25%以下
- D.30%以下
- A.150
- B.90
- C.60
- D.30
- A.3 920 万元
- B.4 000 万元
- C.12 000 万元
- D.11 920 万元
- A.股东因素
- B.公司因素
- C.法律因素
- D.债务契约因素
- A.乙公司以一栋账面价值600万元,公允价值1 000万元的房产偿还甲公司
- B.乙公司以现金1 000万元偿还甲公司
- C.乙公司以发行200万股股票方式偿还甲公司账款,发行日,乙公司股票价格4元/股
- D.乙公司以账面价值300万元,公允价值200万元的存货,及一项无形资产偿还甲公司。 该项无形资产为乙公司自有专利权,由第三方资产评估公司评估作价800万元
- A.16000
- B.17000
- C.15000
- D.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