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该方案贴现后现金流人大于贴现后现金流出
- B.该方案的内部收益率大于预定的贴现率
- C.该方案的获利能力指数一定大于1
- D.该方案可接受,应该投资
- E.普通回收投资期小于企业要求的回收期
- A.或有负债比率
- B.不良资产比率
- C.带息负债比率
- D.资本保值增值率
- E.技术投入比率
- A.前期差错的原因
- B.前期差错的性质
- C.前期差错的事项
- D.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更正金额
- E.无法进行追溯重述的,说明该事实和原因以及对前期差错开始进行更正的时点、具体更正情况
- A.对外捐赠支出
- B.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
- C.违反经济合同的罚款支出
- D.债务重组损失
- E.因债务人无力支付欠款而发生的应收账款损失
- A.7500
- B.2000
- C.6500
- D.4875
- E.5000
- A.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
- B.已经完成的合同工作量占合同预计总工作量的比例
- C.已经完成的合同时间占合同预计总时间的比例
- D.实际测定的完工进度
- E.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尚未完成的合同成本的比例
- A.企业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被投资单位发生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
- B.债务重组中债务转股本时转换股权的公允价值与股本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
- C.被投资企业增发股票形成的股本溢价
- D.用于对外投资的非现金资产的评估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
- E.新加入投资者的出资额中超出投资比例的部分
- A.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
- B.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 C.已出租的建筑物
- D.自用房地产
- E.房地产开发企业作为存货的房地产
- A.个别认定法又称“个别计价法”,它所确定的存货发出成本最为准确,但核算工作量比较大,适用于品种数量不多、单位成本较高、容易识别的存货项目
- B.先进先出法的优点在于,在物价持续上涨时能够较好地贯彻谨慎性原则,但核算的工作量较大
- C.加权平均法下对加权平均单价的计算公式是: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期末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期收入存货数量+期末结存存货数量)
- D.移动平均法的优点在于可以随时结转发出存货的成本,便于对存货的日常管理;同时,相对于加权平均法,由于平均的范围较小,使计算结果比较客观
- A.企业已开出但银行尚未兑付的支票
- B.在途存款
- C.银行存到委托款项但尚未通知企业
- D.企业已收到但尚未送存银行的支票
- E.银行划付电话费并将其通知单送达企业
- A.5.92%
- B.7.73%
- C.7.89%
- D.6.45%
- A.筹资速度快
- B.筹资成本较低
- C.筹资风险大
- D.筹资富有弹性
- A.0.1059
- B.0.1227
- C.0.12
- D.0.1082
- A.每股收益
- B.市盈率
- C.每股净资产
- D.营业利润率
- A.重置资本
- B.账面价值
- C.现值
- D.公允价值
- A.重置价值
- B.再用价值
- C.市场价值
- D.投资价值
- A.评估前的固定资产原值
- B.评估后的固定资产原值
- C.评估后的固定资产净值
- D.评估前的固定资产净值
- A.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B.借:管理费用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C.借:营业外收入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D.借:投资收益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A.将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由5%调整为8%
- B.将所得税的核算由应付税款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 C.将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由10000元调整为2000元
- D.发现上年度少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5万元
- A.3
- B.6
- C.7.5
- D.24
- A.资产负债率
- B.产权比率
- C.现金比率
- D.已获利息倍数
- A.视同该项资产的销售一次性确认收入
- B.在合同规定收款时间和金额确认收入
- C.在合同规定的提供服务期满后确认收入
- D.在合同规定的有效期内分期确认收入
- A.商品发出时
- B.甲公司收到商品销售货款时
- C.购买方收到商品并验收合格时
- D.购买方正式接受商品或退货期满时
- A.1500
- B.1200
- C.2700
- D.300
- A.计入当期费用
- B.计入租入资产价值
- C.部分计入当期费用,部分计入租赁成本
- D.计入最低租赁付款额
- A.借记“实收资本——已归还投资”科目
- B.借记“已归还投资”科目
- C.贷记“已归还投资”科目
- D.贷记“实收资本——已归还投资”科目
- A.19125元,7500元
- B.19125元,0元
- C.22500元,7500元
- D.22500元,0元
- A.折价或溢价
- B.利息
- C.借款辅助费用
- D.外币借款导致的汇兑差额
- A.预付账款
- B.应付账款
- C.其他应付款
- D.应收账款
- A.30
- B.60
- C.40
- D.200
- A。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所占比重
- B.其他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所占比重
- C.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余额所占比重
- D.其他各项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所占比重
- A.为企业合并进行资产评估的评估价值
- B.企业合并中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对价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 C.为企业合并发行权益性证券发生的佣金
- D.为企业合并发行债券发生的手续费
- A.2100
- B.1800
- C.2097
- D.2112
- A.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股利”科目
- B.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 C.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 D.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 A.拒绝接受,并向会计机构负责人报告
- B.有权退回,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 C.有权退回,并要求有关人员加以更正
- D.拒绝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 A.50000
- C.55000
- D.58800
- A.100800
- B.800
- C.4200
- D.5000
- A.营业外支出
- B.应收账款
- C.其他应收款
- D.待处理财产损溢
- A.历史成本原则
- B.一贯性原则
- C.相关性原则
- D.谨慎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