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直接材料预算
- B.直接人工预算
- C.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
- D.产品成本预算
- E.制造费用预算
- A.合并对价分摊事项
- B.包括商誉在内的各类资产减值测试
- C.企业整体价值
- D.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公允价值计量
- E.投资性房地产
- A.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包括基本指标、修正指标和评价指标
- B.基本指标只能够对企业的绩效情况进行高度概括,需要修正指标对基础指标进行修正
- C.基本指标中的本档标准值取上下两档标准值中较高等级一档
- D.如果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分子分母同为负数,单项修正系数为1.1
- E.评议指标属于非定量指标,用于定性分析
- A.速动比率降低
- B.流动比率降低
- C.营运资本增加
- D.短期偿债能力增强
- E.存货周转次数增加
- A.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
- B.被投资单位发放现金股利
- C.投资企业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 D.被投资单位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 E.被投资企业接受捐赠
- A.所有者投入资本
- B.净利润
- C.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 D.会计政策变更
- E.每股收益
- A.企业发生的销售费用
- B.企业发生的场地清理费用
- C.企业因订立合同而发生的投标费
- D.企业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一般借款费用
- E.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管理费用
- A.为发行权益性证券支付的手续费
- B.投资时支付的不含应收股利的价款
- C.投资时支付款项中所含的已宣告而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 D.投资时支付的税金
- E.投资时支付的手续费
- A.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
- B.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 C.开办费按期摊销
- D.短期投资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 E.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 A.计划成本法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大、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
- B.存货的计划成本应当根据情况随时变动,以尽可能地接近其实际成本
- C.计划成本法便于考核、分析存货成本的节约或超支情况,有利于对存货的采购和使用进行控制
- D.计划成本法下,发出原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当按期(月)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分摊
- E.计划成本法下,期末材料成本差异账户余额在借方表明计划成本大于实际成本
- A.相对于普通股筹资,优先股筹资的风险低而资金成本高
- B.相对于普通股筹资,债券筹资的风险低而资金成本高
- C.相对于普通股筹资,长期借款筹资的风险高而资金成本低
- D.相对于长期借款,租赁筹资的风险高而资金成本低
- A.0.77
- B.1.1
- C.1.87
- D.3.17
- A.15.9%
- B.18.2%
- C.19.5%
- D.20.0%
- A.动态回收期法
- B.会计收益率法
- C.获利能力指数法
- D.内部报酬率法
- A.71.43%
- B.33.33%
- C.40%
- D.28.57%
- A.向投资者分派利润支付现金
- B.支付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租赁费
- C.收到被投资单位分来的现金股利
- D.将持有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全部转为股本
- A.不计入
- B.计人
- C.根据情况确定是否计入
- D.进行纳税调整后计入
- A.或有资产是企业的潜在资产,不能确认,但应做出披露
- B.或有资产作为企业的潜在资产,不能确认,但很可能带来经济利益的,应当披露其形成的原因、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等
- C.对于有可能取得的或有资产,一般应做出披露
- D.当或有资产很可能带来经济利益时一般应予以确认
- A.20%以下
- B.200/0以上50%以下
- C.100%
- D.50%以上
- A.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由一次摊销法变更为五五摊销法
- B.存货的计量方法由先进先出法变更为加权平均法
- C.以前年度是经营租赁,本年度内对租入的设备改为融资租赁
- D.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由平均年限法变更为双倍余额递减法
- A.4
- B.7
- C.19.8
- D.23.8
- A.向投资者分派利润支付现金
- B.支付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租赁费
- C.将持有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全部转为股本
- D.收到被投资单位分来的现金股利
- A.结转出租、出借包装物的成本
- B.结转对外出售不需用原材料的成本
- C.结转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的亏损
- D.结转随同商品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成本
- A.合同约定的分期收款日
- B.提供分期收款商品时
- C.发出商品满足确认条件时
- D.合同约定的最后一次付款日
- A.13万元
- B.15万元
- C.13.5万元
- D.12万元
- A.55%
- B.25%
- C.35%
- D.30%
- A.股本
- B.银行存款
- C.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 D.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 A.补偿金额只有在很可能收到时,才能作为资产单独确认,且确认的补偿金额不应超过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
- B.补偿金额只有在基本确定能够收到时,才能作为资产单独确认,且确认的补偿金额不应超过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
- C.补偿金额只有在基本确定能够收到时,才能确认并从所需支出中扣除,且确认的补偿金额不应超过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
- D.补偿金额只有在能够收到时,才能单独确认并从所需支出中扣除。
- A.一般借款利息
- B.专门借款的辅助费用
- C.专门借款利息
- D.外币专门借款的汇兑差额
- A.企业出租的土地使用权
- B.房地产开发企业建造的用于出售的商品房
- C.房地产开发企业将作为存货的商品房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
- D.企业用于出租的房地产
- A.700
- B.600
- C.550
- D.500
- A.以账面价值300万元的应收账款换入公允价值为280万元的设备,并收到补价20万元
- B.以账面价值为200万元的准备持有至到期债券投资换入账面价值为260万元的存货,并支付补价60万元
- C.以公允价值为320万元的固定资产换入公允价值为220万元的专利权,并收到补价100万元
- D.以公允价值为360万元的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换入账面价值为400万元的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并支付补价40万元
- A.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 B.营业外收入
- C.投资收益
- D.长期股权投资
- A.资本公积
- B.预计负债
- C.盈余公积
- D.专项储备
- A.100
- B.500
- C.700
- D.900
- A.33000
- B.30333
- C.32040
- D.30000
- A.在“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和“支付的各项税费”2个项目中分别填列50万元、5万元
- B.在“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和“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2个项目中分别填列50万元、5万元
- C.在“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中填列45万元
- D.在“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中填列10万元
- A.固定资产总分类账
- B.原始凭证
- C.记账凭证
- D.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
- A.谨慎性原则
- B.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 C.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 D.历史成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