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资料:A公司2011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如下:
资产负债表
编制单位:A公司 2011年12月31日 单位:万元
资产
年初数
年末数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年初数
年末数
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货币资金
2 900
5 070
短期借款
700
535
交易性金融资产
475
225
应付账款
1 995
1 345
应收账款
3 600
3 985
应付职工薪酬
685
1 075
预付账款
775
940
应交税费
1 670
2 640
存货
2 660
2 870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435
535
流动资产合计
10 410
13 090
流动负债合计
5 485
6 130
非流动资产
长期负债:
长期股权投资
1 025
1 700
长期借款
600
1 000
固定资产
5 750
6 380
应付债券
450
615
非流动负债合计
1 050
1 615
负债合计
6 535
7 745
所有者权益:
实收资本
4 910
5 900
资本公积
1 660
2 470
无形资产
150
135
盈余公积
2 655
3 300
其他非流动资产
115
95
未分配利润
1 690
1 985
非流动资产合计
7 040
8 310
所有者权益合计
10 915
13 655
资产总计
17 450
21 4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
17 450
21 400
利润表
编制单位: A 公司2011年 单位:万元
项目
上期金额
本期金额
一、营业收入
38 000
49 500
减:营业成本
23 000
28 000
营业税金及附加
1 925
2 500
销售费用
1 625
1 800
管理费用
2 500
2 800
财务费用
200
230
减:资产减值损失
10
10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100
120
投资收益
260
365
二、营业利润
9 100
14 645
加:营业外收入
230
200
减:营业外支出
200
130
三、利润总额
9 130
14 715
减:所得税费用
3 020
4 865
四、净利润
6 110
9 850
要求:根据财务报表上资料计算2011年以下各个比率指标(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 流动比率。
2.速动比率。
3.应收账款周转率。
4.存货周转率。
5.流动资产周转率。
6.总资产周转率。
7.产权比率。
8.总资产报酬率。
9.总资产净利率。
10.净资产收益率。
11.总资产增长率。
12.成本费用利润率。
- A.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 B.资产负债率
- C.净资产收益率
- D.主营业务利润率
- E.存货周转率
- A.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
- B.会计估计的变更仅影响变更当期的,有关估计变更的影响数直当在变更当期予以确认
- C.会计估计变更,并不意味着以前期间会计估计是错误的,只是由于情况发生变化,或者掌握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使得变更会计估计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 D.会计估计的变更既影响变更当期又影响未来期间的,有关估计变更的影响数应当在未来期间予以确认
- E.会计估计的变更既影响变更当期又影响未来期间,有关估计变更的影响数应当在变更当期予以确认
- A.投资企业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50%以上的表决权资本
- B.投资企业虽然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50%或以下的表决权资本,但具有实质控制权
- C.投资企业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20%以下的表决权资本,但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的权力机构中派有代表
- D.被投资单位为投资企业的合营企业
- E.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的市场上没有报价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
- A. 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
- B.被投资单位发放现金股利
- C.投资企业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 D.被投资单位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 E.被投资企业接受捐赠
- A.计划成本法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大、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
- B.存货的计划成本应当根据情况随时变动,以尽可能地接近其实际成本
- C.计划成本法便于考核、分析存货成本的节约或超支情况,有利于对存货的采购和使用进行控制
- D.计划成本法下,发出原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当按期(月)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分摊
- E.计划成本法下,期末材料成本差异账户余额在借方表明计划成本大于实际成本
- A.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由5年改为 0年
- B.坏账的核算由直接转销法改为备抵法
- C.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由“加权平均法”改为“先进先出法”
- D.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由原不计提折旧改为计提折旧
- E.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由年限平均法改为加速折旧法
- A.考虑项目整个寿命期的现金流量
- B.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对现金流量按资本成本折现
- C.对于互斥项目进行比较或选优时,应能选出使公司价值最大的项目
- D.对于相互独立项目进行比较或选优时,应能选出使公司价值最大的项目
- E.考虑项目整个经营期的现金流量
- A.计算错误
- B.存货、固定资产的盘亏
- C.存货、固定资产的盘盈
- D.应用会计政策错误
- E.疏忽后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
- A.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发生的固定资产评估增值可以计提折旧,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
- B.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发生的固定资产评估增值不可以计提折旧
- C.将评估基准日与调账日之间发生的被评估资产的折旧,按评
- D.估基准日的评估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进行调整
- E.对进入股份公司的固定资产按评估后固定资产原值补提折旧 ,并相应调整股份有限公司的“未分配利润”
- F.对进入股份公司的固定资产按评估后固定资产原值补提折旧 ,并相应调整股份有限公司的“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 A.合并对价分摊事项
- B.包括商誉在内的各类资产减值测试
- C.企业整体价值
- D.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公允价值计量
- E.投资性房地产
- A.相对于普通股筹资,优先股筹资的风险低而资金成本高
- B.相对于普通股筹资,债券筹资的风险低而资金成本高
- C.相对于普通股筹资,长期借款筹资的风险高而资金成本低
- D.相对于长期借款,租赁筹资的风险高而资金成本低
- A.1 200
- B.1 500
- C.1 100
- D.2 300
- A.33 000
- B.30 333
- C.32 040
- D.30 000
- A.营业外支出
- B.其他业务支出
- C.财务费用
- D.营业外成本
- A.收入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 B.工业企业处置固定资产的净收益属于企业的收入
- C.企业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不构成本企业的收入
- D.工业企业对外出售原材料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属于企业的收入
- 20
-
A企业2011年的销售萎缩。由于该企业新产品的问世,预计2012年下半年销售会有大幅度的增长,因此企业为了均衡各年的销售,提前预计了销售收入。该企业的这种做法不符合会计信息质量基本要求中的( )。
- A. 谨慎性
- B.相关性
- C.可靠性
- D.可比性
- A.资产负债率
- B.产权比率
- C.现金比率
- D.已获利息倍数
- A.实收资本
- B.资本公积
- C.盈余公积
- D.营业外收入
- A. 谨慎性原则
- B.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 C.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 D.历史成本原则
- A.合同约定的分期收款日
- B.提供分期收款商品时
- C.发出商品满足确认条件时
- D.合同约定的最后一次付款日
- A.其他费用
- B.管理费用
- C.营业外支出
- D.长期待摊费用
- A.20
- B.25
- C.50
- D.75
- A.150
- B.215
- C.345
- D.800
- A.为购买某项无形资产而向银行专门申请的贷款发生的利息
- B.为筹集流动资金而向银行借款产生的利息
- C.为正在建造的厂房专门借款产生的利息,企业已用借款支付建筑工程费
- D.为一项在建工程专门借款产生的利息,此工程已非正常中断4个月
- A.股本
- B.银行存款
- C.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 D.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 A.124.5
- B.122.5
- C.112
- D.140
- A.19 125元,7 500元
- B.19 125元,0元
- C.22 500元,7 500元
- D.22 500元,0元
- A.其他业务支出
- B.管理费用
- C.销售费用
- D.营业外支出
- A.0.77
- B.1.1
- C.1.87
- D.3.17
- A.0.6万元
- B.1.2万元
- C.1.6万元
- D.4.5万元
- A. 1.0
- B.10
- C.20
- D.15
- A.1 200
- B.1 520
- C.1 440
- D.1 400
- A.支付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 B.自行开发并依法取得专利权的研发费用
- C.自行开发并依法取得专利权发生的注册费
- D.自行开发并依法取得专利权发生的律师费
- A.其他业务收入
- B.管理费用
- C.营业外收入
- D.投资收益
- A.资本公积
- B.投资收益
- C.该资产账面价值
- D.当期损益
- A.794
- B.798
- C.802
- D.806
- A.评估前的固定资产原值
- B.评估后的固定资产原值
- C.评估后的固定资产净值
- D.评估前的固定资产净值
- A.收到退回的增值税款
- B.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净收益
- C.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净收益
- 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增值
- A.会计估计变更
- B.会计政策变更
- C.会计差错更正
- D.或有事项披露
- A.因同-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的子公司,在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
- B.因非同-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的子公司,在编制合并利润表时,应当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
- C.母公司在报告期内处置子公司,处置后的公司在处置期末不再纳入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合并范围
- D.母公司在报告期内处置子公司,不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