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对固定资产进行大修理
- B.对固定资产进行改建
- C.对经营租赁租入固定资产进行改良
- D.对固定资产进行中小修理
- E.对固定资产进行扩建
- A.计提的短期借款利息
- B.销售方发生的现金折扣
- C.销售方发生的商业折扣
- D.购货方取得的现金折扣
- E.购货方放弃的现金折扣
- A.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
- B.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 C.开办费按期摊销
- D.短期投资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 E.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 A.发行普通股筹措资本具有永久性,无到期日,不需归还
- B.普通股的筹资一般比负债的筹资成本低,且不会分敞投资者对企业的控制权
- C.增加公司的举债能力,提高公司的信誉
- D.没有固定股利负担,股利的支付视公司有无盈利和经营需要而定,不存在不能偿付的风险
- E.站在投资者角度,普通股的预期收益较高并可一定程度地抵销通货膨胀的影响,因l此普通股筹资容易吸收资金
- A.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应以未来期间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
- B.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和税款抵减,应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 C.企业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其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进而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全部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 D.除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以外,企业对于所有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 E.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量,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不要求折现
- A.债券初始投资成本
- B.债券面值
- C.相关费用
- D.实际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尚未到付息期的债券利息
- E.债券票面利息与实际利息的差额
- A.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 B.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 C.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希望的存货
- D.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 A.增加净利润
- B.在年初负债总额一定的情况下减少年初资产总额
- C.在年末负债总额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年末资产总额
- D.在资产总额一定的情况下增加负债比例
- E.在资产总额一定的情况下减少负债比例
- A.应收账款
- B.其他应收款
- C.准备持有到期的债券投资
- D.短期股票投资
- E.长期股权投资
- A.主营业务成本
- B.其他业务支出
- C.营业外支出
- D.存货跌价损失
- E.预付账款
- A.以账面价值300万元的应收账款换人公允价值为280万元的设备,并收到补价20万元
- B.以账面价值为200万元的准备持有至到期债券投资换入账面价值为260万元的存货,并支付补价60万元
- C.以公允价值为320万元的固定资产换入公允价值为220万元的专利权,并收到补价100万元
- D.以公允价值为360万元的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换入账面价值为400万元的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并支付补价40万元
- A.其他费用
- B.持有至到期投资
- C.应付账款
- D.交易性金融资产
- A.5.92%
- B.7.73%
- C.7.89%
- D.6.45%
- A.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 B.不做账务处理
- C.借方差额计人营业外支出,贷方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
- D.借方差额计入投资收益,贷方差额计人营业外收入
- A.在“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和“支付的各项税费”2个项目中分别填列50万元、5万元
- B.在“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和“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2个项目中分别填列50万元、5万元
- C.在“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中填列45万元
- D.在“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中填列10万元
- A.工业企业处置固定资产的净收益属于企业的收入
- B.工业企业对外出售原材料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属于企业的收入
- C.企业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不构成本企业的收入
- D.收入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 A.56 000
- B.67 600
- C.67 000
- D.60 600
- A.90%
- B.85%
- C.100%
- D.75%
- A.借:管理费用 1 000 000贷:无形资产 1 000 000
- B.借:管理费用 1 000 000贷:累计摊销 1 000 000
- C.借:管理费用 1 000 000贷:累计折旧 1 000000
- D.借:无形资产 1 000 000贷:累计摊销 000(100
- A.预付账款
- B.应付账款
- C.其他应付款
- D.应收账款
- A.为企业合并进行资产评估的评估价值
- B.企业合并中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对价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 C.为企业合并发行权益性证券发生的佣金
- D.为企业合并发行债券发生的手续费
- A.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加上相关的税费,减去应确认的损失
- B.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加上相关税费和应确认的收 益
- C.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补价
- D.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
- A.评价、鉴证
- B.咨询、管理
- C.咨询、评值
- D.咨询、鉴证
- A.历史成本
- B.重置成本
- C.现值
- D.可变现净值
- A.制造费用预算
- B.产品成本预算
- C.管理费用预算
- D.直接人工预算
- A.190
- B.205
- C.215
- D.225
- A.按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后确定
- B.按各项固定资产的重置成本确定
- C.按各项固定资产的市价与可变现净值孰高确定
- D.按各项同类固定资产的净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后确定
- A.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
- B.资产组是指企业产生现金流量方式相同的同类资产的组合
- C.资产组是指企业不同类资产的组合
- D.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资产组合,其产生的利润应当严格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利润
- A. 可变现净值
- B.重置成本
- C.现行市价
- D.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 A.向投资者分派利润支付现金
- B.支付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租赁费
- C.收到被投资单位分来的现金股利
- D.将持有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全部转为胀本
- A.20.8
- B.19.8
- C.9.8
- D.4.2
- A.78.408
- B.106.128
- C.117.612
- D.159.192
- A.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入账金额
- B.管理费用
- C.财务费用
- D.投资收益
- A.无形资产可能计提减值准备
- B.其摊销期限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
- C.其摊销期限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的下个月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
- D.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的当月起开始摊销
- A.总资产周转率
- B.营业利润率
- C.销售增长率
- D.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 A.根据“应付账款”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和“应收账款”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计算填列
- B.直接根据“应付账款”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填列
- C.根据“应付账款”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和“预收账款”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计算填列
- D.根据“应付账款”科目和“预付账款”科目所属相关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计算填列
- A.该股票的市场风险大于整个市场股票的风险
- B.该股票的市场风险小于整个市场股票的风险
- C.该股票的市场风险等于整个市场股票的风险
- D.该股票的市场风险与整个市场股票的风险无关 、
- A.13万元
- B.15万元
- C.13.5万元
- D.12万元
- A.补偿金额只有在很可能收到时,才能作为资产单独确认,且确认的补偿金额不应超过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
- B.补偿金额只有在基本确定能够收到时,才能作为资产单独确认,且确认的补偿金额不应超过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
- C.补偿金额只有在基本确定能够收到时,才能确认并从所需支出中扣除,且确认的补偿金额不应超过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
- D.补偿金额只有在能够收到时,才能单独确认并从所需支出中扣除。
- A.1 920.00
- B.1 825.31
- C.1 845.31
- D.1 76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