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在资本化期间内,企业为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借人专门借款的,应当以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减去将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人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暂时性投资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确定
- B.在资本化期间内,企业为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借人一般借款的,企业应当根据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本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所占用的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计算确定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
- C.资本化率应当根据专门借款加权平均利率计算确定
- D.在资本化期间内,每一会计期间的利息资本化金额,不应当超过当期相关借款实际发生的利息金额
- E.每笔资产支出实际占用的天数是计算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金额的会计期间的长度
- A.通常情况下,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应当根据公平交易中的销售协议价格减去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处置费用的金额确定
- B.不存在销售协议但存在资产活跃市场的,应当按照该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金额确定
- C.如果当前的买方出价不易获得,企业可根据该项资产的历史账面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金额确定
- D.在不存在销售协议和资产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应当以可获得的最佳信息为基础,估计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该净额可参考同行业类似资产的账面价值
- E.在确定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时,不应当反映强制销售价格,除非企业管理层被迫立即出售该资产
- A.财务会计是以货币为基本计量单位,运用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方法,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为有关各方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值9、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 B.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对应,是适应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管理会计产生于西方国家,最初萌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雏形产生于20世纪上半叶,正式形成和发展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7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和传播,先后经历了传统管理会计阶段和现代管理会计阶段两个发展阶段
- C.投资者作为企业投资人,主要关注其提供给企业的资金是否安全,债权能否按期收回
- D.政府部门主要关注社会资源的分配和运用情况
- E.企业管理人员主要关注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经营业绩的大小以及现金流量的变动情况
- A.“进项税额”专栏,记录企业购入货物或应税劳务而支付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额
- B.“销项税额”专栏,记录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收取的增值税额。企业已缴纳的增值税用红字登记;退回多交的增值税额用蓝字登记
- C.“出口退税”专栏,记录企业出口货物,向海关办理报关出口手续后,凭出口报关单等有关凭证,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出口退税而收到退回的税款
- D.“进项税额转出”专栏,记录企业的购进货物、在产品、产成品等发生非正常损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应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按规定应予转出的进项税额
- E.“减免税款”专栏,反映企业按规定减免的增值税款
- A.概率
- B.期望值
- C.离散程度
- D.预期报酬率
- E.标准差
- A.向购货方收取代垫的运杂费枷元
- B.发生火灾向保险公司收取的保险金
- C.本月发生材料毁损向责任人收取的罚款
- D.向购货方收取的货款
- A.采购价格
- B.进口关税
- C.进口环节缴纳的增值税
- D.进口环节缴纳的消费税
- E.运输费和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
- A.将来可能会发生的、尚未做出承诺的重组事项或与资产改良有关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
- B.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人或流出
- C.与所得税收付有关的现金流量
- D.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预计产生的现金流人
- E.为实现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入所需预计的现金流出
- A.金额较大的采用预提方式
- B.金额较大的采用待摊方式
- C.直接计入管理费用
- D.直接计入制造费用
- A.股本
- B.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 C.应付账款
- D.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 A.10
- B.30
- C.50,
- D.1 000
- A.利息费用
- B.营业费用
- C.商品进销差价
- D.计划成本与售价的差额
- A.为了出售
- B.自用
- C.生产
- D.使用
- A.入库材料超支差异
- B.入库材料节约差异
- C.出库材料分摊的超支差异
- D.出库材料分摊的节约差异
- A.3个月
- B.1个月
- C.6个月
- D.1年
- A.折旧费用
- B.管理费用
- C.制造费用
- D.累计折旧
- A.投资对象
- B.经营活动
- C.筹资渠道
- D.筹资需求
- A.10000
- B.13 000
- C.13 300
- D.13 310
- A.实际成本
- B.历史成本
- C.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
- D.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高
- A.股本
- B.应付股利
- C.盈余公积
- D.利润分配
- A.分期收款发出商品
- B.委托代销商品
- C.代销商品款
- D.工程物资
- A.资产负债表
- B.损益表
- C.现金流量表
- D.财务状况变动表
- A.营业费用
- B.管理费用
- C.营业外支出
- D.接受资产的价值
- A.股权投资准备
- B.接受现金捐赠
- C.关联交易差价
- D.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
- A.短期借款项目
- B.坏账准备项目
- C.应收股利项目
- D.未分配利润项目
- A.销售预算
- B.产品制造成本预算
- C.现金预算
- D.生产能力
- A.33
- B.39
- C.45
- D.46
- A.递延收益
- B.营业费用
- C.营业外支出
- D.投资收益
- A.71.43%.
- B.60%.
- C.40%.
- D.28.57%.
- A.可以确保货款的及时收取
- B.可以周转资金使用
- C.确保收入的实现
- D.确保销售任务的及时完成
- A.存货的可变现价值
- B.存货的质量
- C.存货的周转速度
- D.存货的账面价值
- A.其他应收款
- B.在途货币资金
- C.银行存款
- D.其他货币资金
- A.56.1
- B.66
- C.75.9
- D.115.5
- A.成本法
- B.直线法
- C.权益法
- D.实际利率法
- A.10%.
- B.15%.
- C.20%.
- D.25%.
- A.股利与市价比率
- B.每股收益
- C.普通股每股市价
- D.股利支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