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经营活动现金流入
- B.经营活动净收益
- C.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
- D.非付现费用
- E.经营活动现金流出
- A.支付的现金股利
- B.取得短期借款
- C.增发股票收到的现金
- D.偿还公司债券支付的现金
- E.购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现金
- A.可收回金额的计量结果表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 B.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减值资产的折旧或者摊销费用应当在未来期间作相应调整,以使该资产在剩余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扣除预计净残值)
- C.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 D.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在以后会计期间可以转回
- E.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在处置资产时也不可以转回
- A.广告制作佣金应在相关广告或商业行为开始出现于公众面前时,确认为劳务收入
- B.与商品销售收入分开的安装费,应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安装的完工程度确认为收入
- C.对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如不能合理地确定退货的可能性,则应在售出商品退货期满时确认收入
- D.劳务开始和完成分属于不同的会计年度时,在劳务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情况下,应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
- E.劳务开始和完成分属于不同的会计年度且劳务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情况下,如已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够补偿,则应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已发生的劳务成本确认收入
- A.投资收益
- B.主营业务成本
- C.销售费用
- D.财务费用
- E.管理费用
- A.盈余公积转为股本
- B.资本公积转为股本
- C.发放股票股利
- D.长期负债转为股本
- E.投资者追加投资
- A.交易性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的交易费用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 B.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按取得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 C.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相关的交易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 D.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应当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
- E.交易性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相关的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 A.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
- B.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 C.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但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投资
- D.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
- E.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
- A.随同商品出售的包装物,如果单独计价,应单独反映其销售收入并通过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贷记“包装物”这一会计分录结转其销售成本
- B.随同商品出售包装物,如果不单独计价,应于包装物发出时,按其实际成本计入销售费用,即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包装物”科目
- C.企业生产部门领用的用于包装产品的包装物的成本应计入产品生产成本,借记“生产成本”等科目,贷记“包装物”科目
- D.出租、出借的包装物,在摊销其价值时,应分别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包装物”科目
- E.企业收到出租包装物的租金,应计入其他业务收入;收到出租、出借的押金时,应计入其他应付款
- A.销售商品的商业企业收到先征后返的增值税时,计入当期补贴收入
- B.兼营房地产业务的工业企业应由当期收入负担的土地增值税,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 C.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房地产收到先征后返的营业税时,冲减收到当期的营业税金及附加
- D.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委托方应将代扣代交的消费税款冲减当期应交税费
- E.矿产品开采企业生产的矿产资源对外销售时,应将按销售数量计算的应交资源税计入当期营业税金及附加
- A.以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形式的支出已经发生
- B.以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带息债务形式的支出已经发生
- C.借款费用已经发生
- D.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活动已经开始
- E.虽然没有发生为改变资产状态而进行建造活动,但已经持有建造活动所必需的资产
- A.鉴于某项固定资产经改良性能提高,决定延长其折旧年限
- B.鉴于利润计划完成情况不佳,将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原来的双倍余额递减法改为平均年限法
- C.鉴于某项专有技术已经陈旧过时,未来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将其账面价值一次性核销
- D.鉴于某被投资企业将发生亏损,将该投资由权益法核算改为成本法核算
- A.会计政策变更的日期和原因
- B.变更前和变更后采用的会计政策
- C.无法进行追溯调整的事实和原因
- D.采用追溯调整法时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 E.会计政策变更对当期和比较财务报表各期净损益的影响金额
- A.与发行权益性证券直接相关的手续费、佣金等交易费用
- B.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资本
- C.用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 D.处置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 E.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行权时
- A.设置秘密准备
- B.合理估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 C.充分估计可能取得的收益和利润
- D.不要高估资产和预计收益
- A.对外提供担保
- B.未来经营亏损事项
- C.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
- D.变成亏损合同的待执行合同
- E.已对外公告且有详细正式计划的重组
- A.实质重于形式
- B.重要性
- C.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 D.配比原则
- E.历史成本原则
- A.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不能重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 B.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以重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 C.持有至到期投资不能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 D.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以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 E.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以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 A.112
- B.240
- C.120
- D.192
- A.历史成本
- B.重置成本
- C.可变现净值
- D.现值
- E.公允价值
- A.4:3
- B.7:4
- C.7:3
- D.3:4
- A.200
- B.350
- C.400
- D.500
- A.4
- B.4.25
- C.4.375
- D.9.2
- A.贷记“坏账准备”科目6000元
- B.贷记“坏账准备”科目8000元
- C.贷记“坏账准备”科目11800元
- D.借记“坏账准备”科目8000元
- A.97220
- B.132220
- C.153520
- D.188520
- A.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别持有
- B.由合并后企业的法人单位持有
- C.由合并前各方原国有资本持有单位分别持有
- D.由合并前各方共同的国有资本持有单位持有
- A.22400
- B.21900
- C.25000
- D.11400
- A.总资产周转率
- B.不良资产比率
- C.应收账款周转率
- D.流动资产周转率
- A.同类无形资产的价格
- B.该无形资产可能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之和
- C.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
- D.投资者无形资产账面价值
- A.100000
- B.99000
- C.90000
- D.86000
- 33
-
某商场采用毛利率法计算期末存货成本。该商场本月初甲类商品成本为3200万元;本月甲类商品购货3500万元,销货净额为8000万元,上月甲类商品毛利率为25%。该商场月末甲类商品成本为( )万元。
- A.700
- B.1300
- C.3325
- D.4700
- A.企业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 B.企业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建筑物
- C.企业已经营出租的土地使用权
- D.企业已经营出租的建筑物
- A.0
- B.2000
- C.103000
- D.3000
- A.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取得的现金股利
- B.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
- C.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已确认的减值准备在以后会计期间得以恢复的部分
- 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取得时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
- A.58.90
- B.50
- C.49.08
- D.60.70
- A.财务费用
- B.短期借款
- C.营业外支出
- D.其他业务成本
- A.在融资租赁情况下,承租方获得了租赁资产的使用权,因此应该确认为企业的一项固定资产。
- B.融资租赁交易的实质是承租方在租赁资产有效使用期限的大部分时期内,获得租赁资产在使用上的报酬,并承担相应的风险。
- C.判断一项租赁是否是融资租赁,应全面考虑租赁期满时租赁资产所有权是否转移给承租人,承租人是否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租赁期占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的比例等各种因素。
- D.融资租赁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
- A.计入投资收益
- B.冲减资本公积
- C.计入营业外支出
- D.不调整初始投资成本
- A.144375.00
- B.147075.00
- C.153037.50
- D.158403.75
- A.由于非正常原因造成的单项或单位工程报废和毁损,其净损失应该计入管理费用。
- B.由于正常原因造成在建工程全部报废和毁损,其净损失应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 C.企业进行的工程项目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后竣工结算之前进行的负荷联合试车发生的有关费用,应计入工程成本。
- D.在建工程由于正常原因造成的单项或单位工程报废或毁损,扣除残料价值和过失人或保险公司等赔款后的净损失,报经批准后计入营业外支出。
- A.损失50
- B.收益50
- C.收益150
- D.损失100
- A.3000
- B.3200
- C.3500
- D.3600
- A.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 B.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 C.已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
- D.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可以随意变更
- A.0
- B.90
- C.1360
- D.1450
- A.历史成本原则
- B.谨慎性原则
- C.配比原则
- D.重要性原则
- A.“短期投资”
- B.“应收利息”
- C.“其他应收款”
- D.“应收股利”
- A.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
- B.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
- C.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 D.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 A.保管人员过失造成的原材料净损失
- B.建设期间工程物资盘亏净损失
- C.筹建期间固定资产清理发生的净损失
- D.经营期间固定资产清理发生的净损失
- A.发出存货计价所使用的个别计价法
- B.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采用公允价值计价
- C.发出存货计价所使用的先进先出法
- D.发出存货计价所使用的移动平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