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原材料
- B.在途材料
- C.物资采购
- D.工程物资
- A.债券面值
- B.票面利率
- C.债券购入时的实际利率
- D.债券从购入日至到期日的期限
- E.债券的付息次数
- A.取得投资时支付的税金
- B.取得投资时支付的手续费
- C.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
- D.股票的买人价
- A.主营业务成本
- B.其他业务支出
- C.营业外支出
- D.投资损失
- E.存货跌价损失
- A.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及其总额
- B.会计政策变更和差错更正的累积影响金额
- C.所有者投入资本和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
- D.提取的盈余公积
- E.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期初和期末余额及其调节情况
- A.该方案贴现后现金流人大于贴现后现金流出
- B.该方案的内部收益率大于预定的贴现率
- C.该方案的获利能力指数一定大于1
- D.该方案可接受,应该投资
- A.合同总收入和总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 B.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 C.劳务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
- D.不再拥有对劳务的继续管理权和控制权
- E.劳务的完成程度能够可靠地确定
- A.权益法核算下被投资企业产生的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 B.权益法核算下,被投资单位接受现金捐赠
- C.权益法核算下被投资单位用非货币性资产换入长期股权投资
- D.权益法核算下被投资企业处置接受捐赠的资产而结转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
- E.权益法核算下被投资单位将无法归还的应付账款转入资本公积
- A.应确认的投资收益
- B.投资企业持股比例
- C.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计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
- D.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计实现的净损益
- E.投资企业已冲减的投资成本
- A.制造费用
- B.生产成本
- C.主营业务成本
- D.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 A.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赁费
- B.为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的已资本化的利息费用
- C.因火灾造成固定资产损失而收到的保险赔款
- D.最后一次支付分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的价款
- E.处置子公司收到的现金净额
- A.长期投资权益法下实际收到的股利
- B.转让短期债券取得净收益
- C.在建工程完工结转为固定资产
- D.收到上个月销售给A公司的货款
- A.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 B.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 C.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 D.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 A.0
- B.4
- C.16
- D.20
- A.拒绝接受,并向会计机构负责人报告
- B.有权退回,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 C.拒绝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 D.有权退回,并要求有关人员加以更正
- A.财务费用
- B.资本公积
- C.长期待摊费用
- D.股本
- A.预提费用
- B.制造费用
- C.营业费用
- D.本年利润
- A.102000
- B.106500
- C.120000
- D.122000
- A.一个总账科目余额
- B.一个明细科目余额
- C.几个总账科目余额
- D.几个明细科目余额
- A.根据“应付账款”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和“应收账款”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计算填列
- B.直接根据“应付账款”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填列
- C.根据“应付账款”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和“预收账款”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计算填列
- D.根据“应付账款”科目和“预付账款”科目所属相关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计算填列
- A.5000
- B.5070
- C.5057
- D.5067
- A.因被投资单位接受捐赠资产
- B.因被投资单位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引起所有者权益变动
- C.接受外币资本投资时投资合同中未约定汇率
- D.接受外币资产投资时投资合同有约定汇率
- A.确认为投资收益
- B.确认为营业外收入
- C.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
- D.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
- A.盈余公积
- B.资本公积
- C.营业外收入
- D.其他业务收入
- A.消费税
- B.一般纳税企业的增值税
- C.所得税
- D.城市建设维护税
- A.24
- B.23
- C.3
- D.25
- A.30000000
- B.29500000
- C.29350000
- D.29450000
- A.16
- B.14
- C.14.4
- D.13.6
- A.5080
- B.5280
- C.4464
- D.6696
- A.增加财务费用
- B.记入营业外收入
- C.增加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
- D.记入其他应收款
- A.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
- B.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 C.资本公积
- D.无形资产
- A.营运指数小于1,说明收益质量不够好。
- B.营运指数小于1,说明一部分收益尚没有取得现金。
- C.营运指数小于1,说明营运资金减少了,同样的收益代表着较差的业绩。
- D.通常要使用连续若干年的营运指数,仅从一年数据未必能说明问题。
- A.670元
- B.630.8元
- C.709元
- D.1000元
- A.短期投资
- B.投资收益
- C.财务费用
- D.应收利息
- A.结构比率法
- B.差额计算法
- C.水平分析法
- D.纵向分析法
- A.固定资产的市价
- B.固定资产的预期销售价款减去为实现销售所发生的相关税费
- C.预期从固定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现金流量的现值
- D.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较高者
- A.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 B.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 C.存货跌价准备
- D.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 A.实际收到或存人企业开户银行的金额
- B.注册资本
- C.注册资本加资本公积
- D.注册资本减资本公积
- A.企业依据法律或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行政法规、规章的要求变更会计政策,国家发布相关的会计处理方法,则按照国家发布的相关会计处理规定进行处理
- B.国家没有发布相关的会计处理方法,则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
- C.由于经济环境、客观情况的改变而变更会计政策,应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
- D.如果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则应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
- A.应交的消费税
- B.应交的营业税
- C.应交的增值税
- D.应付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