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
第 42 题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
A集团公司与其子公司B公司作为发起人,联合C公司等三家发起设立D股份公司。注册资本50000万元,经批准于2007年12月20日注册登记。A公司以其专利权投资,占25%的份额;B公司以其所属的独立核算的分公司资产作为出资投入股份公司,占60%的份额,C公司占15%的份额。评估基准日为2007年8月31日,有关资产、负债的评估价值如下表:
财产清查及评估情况表金额单位:万元
*B公司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税款为4080力兀。项 目 清查前账面价值 清查后账面价值 评估价值 A公司无形资产原价 8000 8000 无形资产净值 5000 5000 7000 B公司投入资产 库存商品 18960 19200 19420 库存商品计税价格 24000 固定资产原值 27589 27694 29094 固定资产净值 16389 16454 17554 C公司投入货币 7500 7500 7500** **款项到后存人D公司银行存款账户。
要求:
(1)根据上述资料对A公司投资进行账务处理。
(2)根据上述资料对B公司财产清查、资产评估、投资进行账务处理。
(3)根据上述资料对D公司进行账务处理。
- 4
-
第 41 题某国有企业经批准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改制前进行财产清查,清查前的科目余额表见下表:
单位:万元
财产清查的结果如下:材料发生清查损失65万元;盘亏一台机器,该机器的原值20万元,已提折旧5万元。清查结果已报经主管财政机关批准作为营业外支出处理。项 目 借方金额 项 目 贷方金额 现金 2 短期借款 130 银行存款 8 应付票据 60 应收账款 160 应付账款 30 原材料 150 预收账款 32 产成品 300 长期借款 268 长期股权投资 240 坏账准备 20 固定资产 360 累计折旧 90 无形资产 100 实收资本 460 资本公积 70 盈余公积 90 未分配利润 70 合 计 1320 合 计 1320 在财产清查的基础上,聘请有资格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如下:
(1)原材料评估净值为95万元;
(2)产成品评估净值为270万元;
(3)长期股权投资评估净值为260万元;
(4)固定资产净额评估净值为300万元;
(5)无形资产评估净值为120万元。
该企业以评估基准日为调账日;改制后核定的股份总额为1500万股,每股面值为1元。假定该企业评估确认的净资产按1:1的比例折股,且评估增值部分按规定应计算未来应交所得税,所得税税率为33%;净资产折股后,另委托证券公司代理对外发行其余股份,发行价格为每股8元,按发行收入的1%向证券公司支付发行费用,并从发行收入中抵扣,发行款已存人银行。
要求:
(1)编制根据财产清查结果进行处理的会计分录。
(2)编制资产评估结果处理的会计分录。
(3)编制沿用旧账折股入账的会计分录。
(4)编制对外发行股份的会计分录。
(5)计算改制及对外发行股份后的净资产和每股净资产(以元为单位)。
- A.建设期间发生的工程物资盘亏净损失
- B.企业辅助生产车间部门为自营固定资产工程提供的劳务
- C.自营固定资产工程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在建工程报废净损失
- D.自营固定资产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工程物资报废净损失
- E.自营固定资产工程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因必须进行试运转而形成的能够对外销售产品的成本
- A.期初资产总额
- B.期末资产总额
- C.主营业务成本
- D.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 E.现金折扣
- A.外汇汇率发生重大变动
- B.资产负债表日以前已确认收入的商品销售发生退回
- C.有证据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对固定资产减值的估计金额存在重大失误
- D.资产负债表日以前提起的诉讼以不同于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金额结案
- E.因自然灾害造成固定资产毁损
- A.预计销售量
- B.预计期初存货
- C.预计期末存货
- D.上期销售量
- A.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 B.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 C.用盈余公积分配现金股利
- D.用未分配利润分配股票股利
- A.摊销债券溢价会增加当期财务费用
- B.摊销债券溢价会减少当期财务费用
- C.摊销债券折价会增加当期财务费用
- D.摊销债券折价会减少当期财务费用
- E.摊销债券折价是否影响当期财务费用,视其与发行费用的差额确定
- A.通常情况下,财务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 B.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 C.在会计分期前提下,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 D.在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编报财务报表
- A.期初应收账款账面余额
- B.期末应收账款账面余额
- C.提取的坏账准备
- D.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 E.主营业务成本
- A.在设立公司过程中,作为出资、折股和建账的重要依据
- B.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依据
- C.企业缴纳所得税
- D.企业进行清产核资
- A.720
- B.1040
- C.1300
- D.1330
- A.被投资单位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 B.被投资单位在境内发行外资股时收到的股本与股票面值与核定股数之积的差额
- C.投资企业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
- D.投资企业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
- A.消费税
- B.营业税
- C.土地使用税
- D.城市维护建设税
- A.物资采购
- B.银行存款——采购专户
- C.其他货币资金
- D.预付账款
- A.企业实现的收益
- B.投入资本实现的溢价
- C.投入资本未实现的溢价
- D.企业未实现的收益
- A.3208800
- B.2744700
- C.2016960
- D.2926000
- A.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车床
- B.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生产线
- C.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机器设备
- D.按照规定单独计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 A.20
- B.19.62
- C.18.57
- D.16
- A.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的信息
- B.有关企业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 C.有关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
- D.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 A.所有者权益和各期损益
- B.负债价值和所有者权益
- C.资产价值和各期损益
- D.资产价值和负债价值
- A.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 B.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
- C.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可以从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也可以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 D.自用房地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投资性房地产按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价,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
- A.原材料
- B.委托代销商品
- C.外购半成品
- D.为建造固定资产而储备的材料
- A.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为100元,相关的收入已包括在本期应税利润中
- B.一项账面余额为100元,账面价值为60元的存货
- C.账面余额为100元的应付工资,相关的费用已包括在本期应税利润中
- D.账面余额为100元的应付税款滞纳金
- A.10.24%
- B.11.5%
- C.11.2%
- D.11.35%
- A.公允价值
- B.账面价值
- C.现值
- D.重置成本
- A.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
- B.投资支付的现金
- C.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 D.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 A.计提应付债券利息
- B.发放股票股利
- C.摊销无形资产
- D.宣告现金股利
- A.该股票的市场风险大于整个市场股票的风险
- B.该股票的市场风险小于整个市场股票的风险
- C.该股票的市场风险等于整个市场股票的风险
- D.该股票的市场风险与整个市场股票的风险无关
- A.长期股权投资
- B.银行存款
- C.投资收益
- D.应收股利
- A.持有至到期投资
- B.交易性金融资产
- C.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 D.投资性房地产
- A.发出商品时
- B.收到商品销售货款时
- C.商品运抵并开始安装时
- D.商品安装完毕并检验合格时
- A.在近期内出售
- B.持有至到期
- C.套期保值
- D.进行投机
- A.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 B.会计主体、收付实现制、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
- C.收付实现制、会计要素、货币计量、会计分期
- D.会计主体、会计要素、会计分期、持续经营
- A.10400
- B.20800
- C.39800
- D.51840
- A.或有资产是企业的潜在资产,不能确认,但应做出披露
- B.或有资产作为企业的潜在资产,不能确认,但很可能带来经济利益的,应当披露其形成的原因、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等
- C.对于有可能取得的或有资产,一般应做出披露
- D.当或有资产很可能带来经济利益时一般应予以确认
- A.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企业通常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 B.在物价持续上升时,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会低估企业存货的价值和当期利润
- C.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核算工作比较简单,但不利于对存货的日常管理
- D.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本次进货的成本加原有库存的成本,除以本次进货数量加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
- A.注销应收票据后作或有事项处理
- B.不注销应收票据直接作为或有事项处理
- C.将其转入应收账款
- D.不注销应收票据直接作为短期借款处理
- A.12年
- B.15年
- C.17年
- D.使用寿命不确定
- A.材料采购
- B.原材料
- C.在途物资
- D.生产成本
- A.现行市价
- B.清算价格
- C.账面价格
- D.公允价格
- A.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
- B.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
- C.换入资产的账面价值
- D.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