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会计政策变更的内容
- B.采用追溯调整法时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 C.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
- D.会计政策变更对当期以及比较会计报表所列其他各期净损益的影响金额
- E.会计政策变更的理由
- A.材料委托加工后直接用于销售的应税消费品已缴的消费税
- B.进口物资的关税
- C.收购未税矿产品代扣代缴的资源税
- D.小规模纳税企业购入原材料已缴的增值税
- E.一般纳税企业购入原材料已交的增值税
- A.直接从总账科目的余额获得
- B.根据明细科目的余额分析获得
- C.根据几个总账科目的余额合计获得
- D.根据有关科目的余额分析获得
- E.根据有关科目本期发生额确定
- A.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 B.收到股票股利
- C.被投资企业接受实物资产捐赠
- D.被投资企业购入土地使用权
- E.被投资单位提取盈余公积
- A.会计收益率法
- B.净现值法
- C.内部收益率法
- D.回收期法
- E.获利能力指数法
- A.销售商品取得收入
- B.销售不动产取得收入
- C.出租无形资产取得收入
- D.提供运输等非工业性劳务
- E.出售无形资产取得的收入
- A.企业与其主要投资者个人之间的关系
- B.企业与关键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
- C.企业与其主要投资者个人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 D.企业与其关键管理人员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 E.企业关键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
- A.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时,按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和投资比例确认的投资收益
- B.税法折旧年限与会计折旧年限不一致产生的折旧费用
- C.企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 D.产品保修费用
- E.按实际发放的工资总额(大于计税工资)计提的福利费
- A.增加存货的期末结存数
- B.减少存货的期末结存数
- C.增加存货的期初结存数
- D.减少存货的期初结存数
- E.在增加销售的基础上增加销售成本
- A.购置的不需要经过建造过程即可使用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包装费、运输费、安装成本、交纳的有关税金等,作为入账价值
- B.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入账价值。
- C.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投资方原账面价值作为入账价值。
- D.融资租人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人账价值
- E.如果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按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 A.股本
- B.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 C.应付账款
- D.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 A.100000
- B.103000
- C.104500
- D.109000
- A.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 B.配比原则
- C.谨慎性原则
- D.重要性原则
- A.处置固定资产的价款
- B.长期股权投资收益
- C.包装物出租收入
- D.代购代销收入
- A.应收账款
- B.预收账款
- C.应付账款
- D.其他应付款
- A.1000
- B.1080
- C.1105
- D.1120
- A.营业外收入
- B.其他业务收入
- C.资本公积
- D.利润分配
- A.5
- B.20
- C.45
- D.60
- A.逐期增加
- B.逐期减少
- C.各期相等
- D.没有规律
- A.15.6
- B.17
- C.52.4
- D.53
- A.A公司与B公司
- B.A公司与C公司
- C.A公司与E公司
- D.B公司与E公司
- A.专项应付款
- B.资本公积
- C.盈余公积
- D.实收资本
- A.主营业务收入
- B.其他业务收入
- C.营业收入
- D.营业外收入
- A.单项比较法
- B.分类比较法
- C.总额比较法
- D.企业根据本身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 A.120000元和40000元
- B.120000元和50000元
- C.105000元和35000元
- D.105000元和50000元
- A.制造费用
- B.营业外支出
- C.财务费用
- D.无形资产
- A.市价法
- B.成本法
- C.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 D.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 A.202000
- B.182000
- C.162000
- D.9000
- A.119000&n
- bsp;
- D.28000
- C.25000
- D.17000
- A.主营业务成本
- B.财务费用
- C.营业费用
- D.物资采购
- A.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 B.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 C.接受现金资产捐赠
- D.发放股票股利
- A.在途物资
- B.委托加工物资
- C.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
- D.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 A.在售出商品退货期满时确认收入
- B.发出商品时,全部确认收入
- C.发出商品时,将估计不会发生退货的部分确认收入
- D.全部确认收入,发生退货时冲减收入
- A.58500
- B.36400
- C.45000
- D.28000
- A.196
- B.200
- C.198
- D.188
- A.18
- B.14.4
- C.12
- D.9.6
- A.5580
- B.6320
- C.3348
- D.6500
- A.其他应交款
- B.其他应付款
- C.应收账款
- D.主营业务收入
- A.在建工程
- B.固定资产清理
- C.待处理财产损溢
- D.管理费用
- A.8
- B.12
- C.20
- 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