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车辆购置税=(到岸价人民币数+关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税率
- B.外贸手续费=离岸价(FOB)×外贸手续费率
- C.银行财务费=到岸价(CIF)×费率
- D.国外运输保险费=(FOB+海运费)×保险费率
- E.海运费=离岸价(FOB)×海运费率
- A.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的基本原理是替代原理
- B.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所使用的基准地价就是宗地地价
- C.采用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需要对基准地价进行年期修正、期日修正、容积率修正系数、其他因素修正
- D.大面积的数量众多的土地价值评估不适合采用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
- E.使用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要满足基准地价的评估基准日距估价对象评估基准日2年以内的条件
- A.其他长期性资产主要包括具有长期性质的待摊费用和其他长期资产
- B.在评估其他长期性资产时必须了解其合法性、合理性、真实性和准确性;了解费用支出和摊余情况,了解形成新资产和权利的尚存情况
- C.其他长期待摊费用评估,如果物价总水平波动不大,可以将其账面价值作为其评估价值
- D.其他长期待摊费用评估,不可以按其发生额的平均数计算
- E.如果企业是在筹建期间评估,由于开办费的尚存资产或权利的价值难以计算,故可按其账面价值
- A.重置核算法
- B.趋势分析法
- C.市场法
- D.成本核算法
- E.统计分析法
- A.土地取得费
- B.前期工程费
- C.基础设施建设费
- D.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费
- E.开发期间税费
- A.是区域性价格
- B.是平均价格
- C.是单位土地面积价格
- D.是宗地价格
- E.不是交易价格
- A.形象进度法
- B.重置成本法
- C.重置核算法
- D.假设开发法
- E.重编预算工程进度法
- A.目测
- B.询问
- C.利用专家工作
- D.抽样调查
- E.借阅建筑物使用单位提供的档案资料
- A.评估基准日的造林投资
- B.林分质量调整系数
- C.投资收益率
- D.评估基准日到间伐时的营林成本
- E.主伐时的纯收入
- A.观察法
- B.物价指数调整法
- C.使用年限法
- D.修复费用法
- E.市场途径询价法
- A.市场法
- B.收益法
- C.成本逼近法
- D.形象进度法
- E.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
- A.在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方面表现为供给弹性小,且成本效应滞后
- B.由于经营周期长,生产过程不易人为控制,对未来投入产出的预测较为困难
- C.由于经营周期长,投入资金时间价值极为重要,投资收益率的微小变化将对评估 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 D.由于经营周期长,所以对历史收入要投入更多的关注
- E.由于经营周期长,所以更要对成本控制投入更大的精力
- A.高档公寓
- B.标准厂房
- C.学校教学楼
- D.写字楼
- E.商品住宅
- A.将旧房装饰装修改造成新房
- B.将生地开发成熟地
- C.将门市出售
- D.将在建工程续建房屋
- E.将待拆迁改造的房地产再开发
- A.发电使用的煤炭价格上调
- B.为达到环保要求,国家规定应使用脱硫装置
- C.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具有成本优势的水力、风力发电发展加快
- D.发电设备因使用时间过长,生产率下降
- E.由于能源紧张,上网电价上涨
- A.森林资源资产的可再生性
- B.森林资源资产价值的关联性
- C.森林资源资产效益的多样性
- D.森林资源资产的地域性明显
- A.进行期日修正就是把基准地价对应的地价水平修正到宗地地价评估基准日时的地价水平
- B.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实质上是市场法的一种具体应用
- C.只要可以取得基准地价及其修正体系就可以采用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评估土地的价值
- D.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一般在宗地地价评估中不作为主要的评估方法,而作为一种辅助方法
- A.投资收益率的确定
- B.被评估经济林各年的收益
- C.林分的收获期
- D.成新率的确定
- A.变现价值
- B.清算价值
- C.续用价值
- D.重置价值
- A.市场法
- B.成本法
- C.价格指数法
- D.收益法
- A.
- B.
- C.
- D.
- A.合并对价分摊是指符合企业合并准则的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成本在取得的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之间的分配
- B.在评估实践中,评估专业人员识别无形资产的关键在于判断该项资产是否可辨认
- C.满足合同权利或基于法律的法定权利,从法律角度并非合同或有合同约束力,不满足合同权利的确认条件
- D.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对购买方购买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
- A.森林景观建设初期
- B.森林景观建设中期
- C.森林景观建设成熟期
- D.森林景观建设末期
- A.资产购买日
- B.会计期中
- C.营业周期结束以后
- D.会计期末
- A.生态服务市场化
- B.碳交易评估
- C.国家政治管理
- D.建设项目全程生态价值评估
- A.112 149
- B.117 000
- C.134 000
- D.115 470
- A.12.41
- B.16.84
- C.15.73
- D.13.57
- A.已加工完成人库但不能对外销售的半成品
- B.库存的可直接对外销售的半成品
- C.制作过程中的在制品
- D.作为其半成品的制作过程已完成,但尚未入库的半成品
- A.本利和折现
- B.市场询价
- C.账面值
- D.收益法
- A.市场法
- B.成本法
- C.价格指数法
- D.收益法
- A.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通常以企业董事荟或类似机构正式做出书面决议的日期为准
- B.对企业持有以备经营出租的空置建筑物,明确表明将其用于经营出租且持有意图短期内不再发生变化的,转换日为投资性房地产出租日
- C.中期资产负债表日是指各会计中期期末,包括月末、季末和半年末
- D.对不再用于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且经整理后达到可经营出租状况的房地产,明确表示其自用房地产用于经营出租且持有意图短期内不再发生变化的,应视为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 A.100 000
- B.102 300
- C.100 700
- D.100 800
- A.看跌期权的持有者有权在某一确定时间以某一确定的价格购买标的资产
- B.对于存在活跃市场中的报价确定公允价值,应当采用期权定价模型估算其公允价值
- C.员工持股计划交易对价或其定价与企业自身未来价值密切相关
- D.美式期权只能在期权到期日执行
- A.交易日期的比较主要是为消除不同时间段内市场状况造成的价格差异
- B.如果特殊交易对成交价格的影响不能量化,该案例不应作为可比交易案例
- C.房地产状况的比较主要是为消除可比交易案例与评估对象交易状况不同造成的价格差异
- D.房地产状况包括:区位状况调整、实物状况调整和权益状况调整
- A.181 700
- B.189 600
- C.214 880
- D.218 040
- A.资产减值测试对象的判断
- B.资产组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与账面价值的比较
- C.单个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是否确定以及与账面价值的比较
- D.单个资产公允价值及其处置费用是否确定以及与账面价值的比较
- A.0.963
- B.1.080
- C.0.925
- D.1.038
- A.实存数量
- B.账面记录
- C.会计人员提供的信息
- D.历史评估信息
- A.248.6
- B.260.6
- C.260
- D.250.6
- A.在确定未来现金流时,可参考待估金融工具的合同条款
- B.评估专业人员在评估时应首先对那些基础金融变量的变化做出适当的、合理的估计
- C.未来现金流可以准确估计
- D.浮动利率金融货债的公允价值的评估原理与固定利率金融负债相同,在未来现金流的确认上也相同
- A.可比销售法适用于各勘查阶段的探矿权及采矿权价值评估
- B.单位面积探矿权价值评判法通常适用于勘查程度较低、地质信息较少的金属矿产探矿权价值评估
- C.该区域的地质矿产特征能够得到充分了解是资源品级探矿权价值估算法运用的前提
- D.市场法的评估参数,包括调整系数、单位面积探矿权价值、单位资源品级价值等,一般根据行业统计数据和被比较方的情况综合分析确定
- A.进口设备国内运杂费=进口设备到岸价×进口设备国内运杂费率
- B.国产设备安装费=设备原价×设备安装费率
- C.设备基础费是指为建造设备基础所发生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及全部取费
- D.进口设备安装费率一般高于国产设备安装费率
- A.勘查区应做过相关的研究工作,并以其成果为基础
- B.具有可比量化的指标、技术经济参数等资料
- C.具备可以分析影响该评估对象价值的资料
- D.勘查区地质矿产特征能够得到充分了解
- A.存量公共服务项目转型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过程中,应依法进行资产评估
- B.对PPP存量项目评估报告的利用,主要是社会资本对项目产出物的初始结算价格进行竞价
- C.PPP存量项目的评估对象主要有项目设施经营权资产组、项目设施所有权资产组以及项目公司的股权这三种类別
- D.对PPP存量项目的评估,一般需要考虑项目实施方案和PPP合同条款的影响
- A.本利和的现值
- B.市场询价
- C.账面值
- D.本金加持有期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