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可比实例是估价对象的类似建(构)筑物
- B.可比实例与估价对象的付款方式必须一致
- C.可比实例成交价格为正常价格或可修正为正常价格
- D.可比实例成交日期与估价时点相近
- E.可比实例成交日期与估价时点必须相同
- A.评估程序及评估方法不受限制
- B.评估程序及评估方法选择可能受到限制
- C.可能存在控制权溢价因素
- D.关注资产权属资料完善情况
- E.应关注流动性影响
- A.以评估结果作为存量资产转让的依据,社会资本对项目产出物的初始结算价格进行竞价
- B.在项目.产生物的初始结算价格一定的前提下,社会资本对存量资产转让价格进行竞价
- C.在项目产生物的初始结算价格一定的前提下,社会资本对存量项目转让价格进行竞价
- D.以评估结果作为存量.资产转让的依据,社会资本对项目产出物的转让价格进行竞价
- E.以评估结果作为存量项目转让的依据,社会资本对项目产出物的初始结算价格进行竞价
- A.按改变用途原地使用
- B.按现行用途移地使用'
- C.按现行用途快速变现
- D.按现行用途原地使用
- E.按改变用途移地使用
- A.勘察设计费
- B.青苗补偿费
- C.基础设施建设费
- D.房屋建筑安装工程费
- E.前期工程费
- A.价值量大
- B.用途多样性
- C.数量有限性
- D.保值增值性
- E.权益受限性
- A.各种方法的评估范围及价值内涵是否一致
- B.不同方法与评估目的及测算结果的用途是否匹配
- C.不同的企业特点与资产使用状况对不同方法测算结果的影响
- D.不同方法得出的测算结果所依据信息资料的质量和可靠性是否满足要求
- E.不同方法得出的测算结果是否对客户有利
- A.设备制造厂家的策略方面的差异
- B.品牌方面的差异
- C.功能大小方面的差异
- D.新旧程度方面的差异
- E.交易日期的差异
- A.机场
- B.医院
- C.加油站
- D.停车场
- E.养殖场
- A.账证、账表、账实核对
- B.获取生产性生物资产评估申报表,并与明细账、总账、资产负债表进行核对
- C.了解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核算方法及账面构成内容
- D.抽样核实,即根据各类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不同特点,与企业共同商定适当的盘点方法, 必要时利用专家工作
- E.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质量鉴别专业性强,不必要时需聘请专业人员帮助
- A.市场价格的选择
- B.被估材料变现费用
- C.被估材料变现风险
- D.被估材料的成本
- E.被估材料的历史收益水平
- A.政府规定
- B.根据之前所评估房地产的开发建设期确定
- C.根据市场同类开发项目所需时间来确定
- D.取其他所有待开发房地产开发建设期的平均值
- E.开发商自己确定
- A.矿业权评估对象是探矿权和采矿权
- B.矿业权权利客体为已查明或潜在的矿产资源储量
- C.矿业权权利主体为矿业权人
- D.矿业权权利价值内涵为用益物权价值
- E.矿业权及其价值评估受矿产资源法律制度制约
- A.函证
- B.盘点
- C.访谈
- D.凭证抽查
- E.检测
- A.长期股权投资评估是对资本或权益的评估
- B.股权投资评估通常是建立在被投资企业持续经营的基础上
- C.长期股权投资评估只是对被投资企业的获利能力的评估
- D.长期股权投资评估是对企业重置成本的评估
- E.进行长期股权投资评估时,股东部分权益必然等于股东全部权益与股权比例的乘积
- A.某时点城镇土地单位面积价格
- B.某时期城镇土地单位面积价格
- C.某时期城镇区域性土地平均单价
- D.某时点城镇区域性土地平均单价
- A.森林资源资产是以森林资源为物质内涵的资产
- B.所有的森林资源都能转化为森林资源资产
- C.森林资源效益的多重性决定森林资源资产具有多种功能
- D.森林资源资产是指由特定主体拥有或控制并能带来经济利益的,用于生产、提供商品和生态服务功能的森林资源。
- A.基准地价通常由资产评估机构测算并发布
- B.基准地价是区域性价格
- C.基准地价是实际交易价格
- D.基准地价等同于宗地价格
- A.实体性损耗
- B.经济性损耗
- C.功能性损耗
- D.无形损耗
- A.幼龄林林木资产
- B.中龄林林木资产
- C.近熟林林木资产
- D.异龄林林木资产
- A.管理者
- B.投资者
- C.债权人
- D.使用者
- A.设备实体性贬值的程度可以利用设备的价值损失与重置成本之比来反映,称为实体性贬值率
- B.全新设备的实体性贬值率为零,完全报废设备的实体性贬值率为100%
- C.由于无形磨损而引起资产价值的损失称为机器设备的实体性贬值
- D.第I种实体性损耗与工作负荷、工作条件、维修保养状况有关
- A.80万元
- B.92万元
- C.100万元
- D.115万元
- A.股东出资不同步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股权比例,不能简单按照出资协议约定比例计算
- B.分红与股权比例不一致时,采用收益法评估需要按照股东实际可获红利比例计算;采用成本法评估需要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财产的规定按股权比例确定
- C.被投资企业资不抵债,即将进行清算的情况下,应考虑债权人公告、职工安置、税务清算等可能新增的或有负债对评估价值的影响,评估价值类型应选择清算价值而非市场价值
- D.被投资企业的母公司与其主营业务相同或类似、或存在较多关联交易、或子公司经营活动完全受制于母公司缺乏决策的独立性情况下,需要采用子公司个别报表来评估母公司的股东权益价值
- A.企业破产清算,进行资产变卖,要求流动资产快速变现
- B.企业股权转让,企业生产经营方式,产品结构不变的流动资产评估
- C.企业产权变动,生产经营方式调整,对被估流动资产的需求大大减少
- D.企业清产核资,企业持续经营,资产按在用用途使用的流动资产评估
- A.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
- B.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
- C.合并对价分摊是指符合企池合并准则的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成本在取得的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之间的分配
- D.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对购买方购买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应当确认为商誉
- A.重置核算法
- B.市场询价法
- C.价格指数法
- D.类比法
- A.销售收入
- B.回收流动资金
- C.回收固定资产残余值
- D.更新改造资金
- A.13 530
- B.15 000
- C.14 090
- D.12 526
- 34
-
某设备系2005年9月1日购进,购进价格为200000元,评估基准日为2008年9月1 日。该设备2005年和2008年的定基价格指数分别是120%和110%。该设备的重置成本最接近于( )元。
- A.183 333
- B.218 182
- C.220 000
- D.240 000
- 35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未开工的土地可以采用市场法和假设开发法评估
- B.尚未完工的各种土地和房屋可以分别采用假设开发法和成本法评估
- C.对外出售的产成品可以采用市场法评估
- D.对外出租的产成品采用市场法评估
- A.60000元
- B.58900元
- C.66000元
- D.58740元
- A.200 000
- B.200 800
- C.203 200
- D.204 000
- A.15.3
- B.16.52
- C.16.63
- D.22. 16
- A.第Ⅰ种有形磨损
- B.第Ⅱ种有形磨损
- C.第Ⅰ种无形磨损
- D.第Ⅱ种无形磨损
- A.因债权金额是事前形成、约定的,评估不是对债权金额的重新认定
- B.应收款项评估的是“风险损失”
- C.对应收账款评估就是对应收账款账面记录的重新估计
- D.应收款项评估的是“未来现金资产”
- A.198.26
- B.187.43
- C.185.38
- D.187.08
- A.60万元
- B.40万元
- C.100万元
- D.0万元
- A.615
- B.612
- C.585
- D.588
- A.当地政府已公布基准地价
- B.可以取得基准地价修正体系
- C.土地具有收益或者具有收益性
- D.在评估基准日所取得的基准地价及其修正体系是有效的
- A.市场法
- B.成本法
- C.剩余法
- D.收益法
- A.本利和折现
- B.市场询价
- C.账面值
- D.本金加持有期利息
- A.盘点现金时,对于盘点中发现的充抵库 存现金的借条、未作报销的收据和发票,要在 “库存现金盘点表”中加以说明
- B.复盘时,必须要求第三方注册会计师始终在场
- C.盘点完毕,现金退回给出纳人员时,应取得出纳人员签字的收条或由出纳人员在盘点表上注明已收回盘点的现金
- D.对于存放在不同地点的库存现金,应将全部现金打上封条,并同时盘点,以避免企业将 已盘点的现金转移为未盘点现金
- A.3333元/平方米
- B.4361元/平方米
- C.4526元/平方米
- D.5733元/平方米
- A.收集有关职工薪酬、福利的制度及政策规定
- B.核实相关计提基数及比例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财务制度规定
- C.获取工资明细表并与应付工资账户核对,核实其余额是否正确
- D.对于职工薪酬的评估,一般以核实后的账面价值作为评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