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
运用综合估价法评估某企业自制设备,其中该设备的主材为不锈钢,不锈钢材净消耗共15吨,评估基准日该种不锈钢的市场价格为2.8万元/吨,在制造过程中该不锈钢钢材的利用率约为95%,计算该设备的主材费用。
- A.评估基准日前的造林投资
- B.主伐时的纯收入
- C.间伐的纯收入
- D.林分质童调整系数
- E.评估基准日到主伐时的营林成本
- A.矿石贫化率
- B.废石混入率
- C.选矿回收率
- D.产率
- E.选矿比
- A.电器设备
- B.通用设备
- C.木工锻造设备
- D.锻压设备
- E.起重设备
- A.涉讼标的财产(资产)的价值认定
- B.资产损害赔偿价值认定
- C.刑事案件中影响量刑依据的涉案财物(资产)及损失判定
- D.债务纠纷涉及的资产拍卖(变卖)价值鉴定评估
- E.资产损害赔偿鉴定评估、刑事案件量刑中相关损失的估算、民事案件涉诉标的价值的估算
- A.委托方、产权持有者等相关当事方
- B.政府部门
- C.各类专业机构和其他相关部门
- D.评估机构负责人
- E.市场等渠道
- A.进行逐项调查
- B.借鉴设备使用单位提供的设备档案资料
- C.利用专业机构出具的检测或鉴定意见
- D.进行抽样调查
- E.对设备进行现场观察
- A.K -质量调整系数
- B.KP-市场价格调整系数
- C.P-单位市场价格
- D.M-数量(重量、材积)
- E.K-市场价格调整系数
- A.土地取得费用和土地开发费用
- B.土地取得费用和土地增值收益
- C.土地开发费用和土地增值收益
- D.开发后的土地地价
- E.土地增值收益、土地取得费用和土地开发费用
- A.专用设备
- B.生产机器设备
- C.未使用机器设备
- D.租出机器设备
- E.融资租入机器设备
- A.材料费
- B.燃料动力费
- C.税金
- D.安装费
- E.设计费
- A.账实误差对评估结论影响较大,提供的存货账表清单资料基本不能利用,应按评估业务约定书的约定重新进行全面的清查
- B.存货计价方式的差异不影响评估结果
- C.分批购进、价格变化大的库存材料,评估时关键是核查库存材料在评估基准日的入账数量,并按最接近市场价格估算其价值
- D.对于产权变动的企业的资产评估,可采用清算价格法
- E.存货可以采用市场法和成本法进行评估
- A.投资者的竞争能力
- B.发行者的竞争能力
- C.投资者的财务状况
- D.发行者的竞争状况
- E.投资者的数量
- A.对于大部分生产性生物资产而言,在现实中很难找到公平、活跃的交易市场
- B.过程难以用数学公式进行量化
- C.市场法需要在交易情况、交易日期、资产特征等方面对比较对象进行修正
- D.调整系数难以确定
- E.需要将未来预期收益折现
- A.所有的经济林资产
- B.幼龄林林木资产
- C.新造未投产竹林
- D.森林景观
- E.林地
- A.不含税的单价
- B.生产成本
- C.风险调整系数
- D.在产品实有数量
- E.预计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费用
- A.720
- B.665
- C.755
- D.745
- A.设备的技术水平
- B.设备的功能
- C.设备的使用程度
- D.设备购置的时间
- A.成本法
- B.市场法
- C.收益法
- D.剩余法
- A.建筑物的经济性贬值
- B.建筑物的功能性贬值
- C.土地的经济性贬值
- D.土地的功能性贬值
- A.评估形态
- B.财务形态
- C.会计形态
- D.价值形态
- A.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方法选择
- B.森林资源种类选择
- C.森林资源生态保护
- D.森林资源资产核查
- A.制度设计
- B.项目审批管理
- C.政策选择
- D.生态保护
- A.生物资产只具有市场风险
- B.在运用收益法评体生物资产价值时,应根据生物资产的不同类型,对未来收益的风险影响因素,及收益获得的其他外部因素进行分析,科学地测算风险利率,以进一步测算出适合的折现率
- C.对于生物资产来说,不同类型生物资产的经济寿命是不同的,有的只有几年,有的可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 D.旱灾、水灾、冰雹等自然灾害以及遭受病虫害、动物疫病等侵袭,这将导致生物资产的数量或质量会比预期低,甚至会造成生物资产死亡,且无转让价值
- A.284万元
- B.375万元
- C.379万元
- D.750万元
- A.市场法
- B.收益法
- C.假设开发法
- D.资产基础法
- A.市场价值
- B.账面价值
- C.可变现价值
- D.清算价值
- A.1 500
- B.1 545
- C.2 500
- D.2 945
- A.会计人员
- B.审计人员
- C.单位负责人
- D.法律顾问
- A.勘查成本效用法
- B.收入权益法
- C.资源品级探矿权价值估算法
- D.单位面积探矿权价值评判法
- A.公开市场、评估对象与市场参照物是相似的或可比的、设备预期交易可确定
- B.公开市场、设备投资风险可确定、市场有效
- C.公开市场、设备投资风险可确定、评估对象与市场参照物是相似的或可比的
- D.公开市场、评估对象与市场参照物是相似的或可比的、市场有效
- A.订货合同
- B.地域优势
- C.重组义务
- D.未决诉讼
- A.所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不应折现
- B.对于被购买方在企业合并之前已经确认的商誉和递延所得税项目,购买方在分配企业合并成本,汇总可辨认资产和负债时不应予以考虑
- C.在按照规定确定了合并中应予确认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后,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不同形成暂时性差异的,应当按照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规定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 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 D.所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应折现
- A.2 950
- B.3 150
- C.3 600
- D.2 700
- A.1. 11
- B.1. 15
- C.2.56
- D.12.78
- A.165000元
- B.150000元
- C.157500元
- D.180000元
- A.大于
- B.小于
- C.等于
- D.不确定
- A.整体企业
- B.机器设备组合
- C.设备的零(部)件
- D.单台机器设备
- A.有活跃市场的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按照购买日活跃市场中的市场价值确定
- B.不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工具,如权益性投资等,应当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采用适当的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
- C.房屋建筑物,存在活跃市场的,应以购买日的市场价格确定其公允价值
- D.应收款项,对其中的短期应收款项,应以适当的现行利率折现后的现值确定其公允价值
- A.收集交易实例是一项日积月累,时刻关 注房地产市场变化,随时搜集有关房地产交易实例的经常性工作
- B.交易实例的内容应包括不动产基本情 况、成交日期、成交价格等
- C.交易实例应是实际成交的真实案例
- D.为减少工作量,网络等媒体上发布的 “案例”可以直接作为交易实例
- A.评估基准日
- B.评估现场工作日
- C.当年平均
- D.当月平均
- A.从市价中扣除各种税金和利润
- B.以现行市场价格作为其评估值,无需考虑扣除为实现销售而发生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
- C.以可收回净收益
- D.根据出厂销售价格减去销售费用、全部税金和税后净利润
- A.收益权利人经营不善
- B.当前房地产并未处于最佳利用状态
- C.土地处于待开发状态
- D.当前收益权利人在法律上、行政上享有某种特权又不能随同转让
- A.65909 元
- B.66700 元
- C.72500 元
- D.90045 元
- A.2.00
- B.0.40
- C.0.50
- D.2.50
- A.650
- B.790
- C.1000
- D.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