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各种生产服务过程
- B.生产技术准备过程
- C.毛坯制造过程
- D.零件的加工过程
- E.制作方案过程
- A.役龄接近或超过预定使用年限的设备
- B.技术落后的设备
- C.维修费用大的设备
- D.浪费能源的设备
- E.经过多次大修已无修复价值的设备
- A.水冷壁
- B.过热器
- C.省煤器
- D.空气预热器
- E.锅筒
- A.故障发生的时间一般在元器件有效寿命的后期
- B.故障发生的概率越大,损坏程度越小
- C.故障发生的概率越大,损坏程度越大
- D.设备使用的时间越长,故障发生的概率越大
- E.有规律性,可预防
- A.“看”是指看内燃机是否变形、是否有伤痕
- B.“听”是指直接用耳朵或金属棒在内燃机外表面“听诊”运动部件的声音及变化情况
- C.“摸”是指凭手的直接感觉来检查配气机构等零件的工作和振动情况,感受机器各部分的温度状态
- D.由于人工判断法的正确性与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密切相关,且无法定量分析,因此,该方法很少采用
- A.机器是一种人为的实物组合
- B.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 C.所有机器都是一种机械的有机整体
- D.能够实现其他形式能量与机械能的转换并完成有用功,从而减轻或代替人们的劳动
- E.能够将其他形式能转化成机械能从而完成有用功并取代人们的劳动
- A.齿轮磨损量
- B.齿轮的硬度
- C.齿面点蚀情况
- D.齿轮的变形
- E.疲劳裂纹
- A.平板凸轮
- B.凹板凸轮
- C.移动凸轮
- D.圆柱凸轮
- E.菱形凸轮
- A.螺旋传动,通常是将回转运动变换成直线运动
- B.链传动和带传动相比,链传动有准确的平均传动比
- C.带传动是通过传动带对从动轮的拉动来传递运动的
- D.在蜗轮蜗杆传动中,蜗杆是从动件,蜗轮是主动件
- E.齿轮传动是用齿轮的轮齿相互啮合传递轴间的动力和运动的机械传动
- A.1000℃
- B.1100℃
- C.1400℃
- D.1500℃
- A.都有大板结构形式的硬件
- B.都有总线结构形式的硬件
- C.都有模块化结构的硬件
- D.都有全软件型的NC
- E.都采用集中控制、分时处理的方式
- A.0.1m/s
- B.0.5m/s
- C.0.8m/s
- D.1.0m/s
- A.齿轮泵
- B.叶片泵
- C.柱塞泵
- D.螺杆泵
- 19
-
感应电炉的缺点是( )。
- A.钢中元素烧损率较高
- B.熔炼速度慢
- C.能源损耗多
- D.炉渣的温度较低
- A.公共存储器
- B.公共CRT接口
- C.公共管理方式
- D.总线裁决方式
- A.规范化
- B.通用化
- C.标准化
- D.系列化
- A.急剧磨损阶段
- B.正常磨损阶段
- C.初期磨损阶段
- D.全部磨损过程
- A.开环系统
- B.电液控制系统
- C.闭环系统
- D.半闭环系统
- A.运动 减少
- B.运动 耗损
- C.相对运动 减少
- D.相对运动 耗损
- A.主轴
- B.从轴
- C.光杠
- D.丝杠
- A.0
- B.1/10
- C.1/100
- D.1/1000
- A.尺寸精度要求高,相应的形状、位置精度要求不一定高
- B.对于特殊功用零件的某些表面,如检验用的平板,其几何形状精度要求要高,其位置精度、尺寸精度要求更高
- C.零件加工表面的精度要求是根据设计要求及工艺经济指标等因素综合分析而确定的
- D.尺寸精度要求高,相应的形状、位置精度要求也要高,只是针对高精密仪器而言
- A.焊接
- B.熔焊
- C.压焊
- D.钎焊
- A.压电式加速度计是非接触式测量仪器
- B.磁电式速度传感器工作时不需要电源
- C.在滚动轴承磨损和损伤的诊断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噪声检测法
- D.入耳的听觉仅与声压有关,与频率无关
- A.铁水出炉温度
- B.铁水纯度
- C.熔化率
- D.燃料消耗率
- A.屈服极限
- B.比例极限
- C.强度极限
- D.疲劳极限
- A.150
- B.245
- C.350
- D.140
- A.叠加
- B.滤波
- C.微分
- D.积分
- A.铸造
- B.焊接
- C.压力加工
- D.切割
- A.卧式铣床
- B.立式铣床
- C.龙门铣床
- D.工具铣床
- A.直线运动
- B.旋转运动
- C.间歇运动
- D.曲线运动
- A.小型锻件
- B.大型锻件
- C.复杂锻件
- D.各种锻件
- A.脱碳
- B.脱硅
- C.脱磷
- D.脱硫
- A.位置控制器
- B.主板
- C.辅助功能板
- D.主板与辅助功能板
- A.进气冲程→燃烧膨胀冲程→压缩冲程→排气冲程
- B.进气冲程→增压冲程→燃烧膨胀冲程→排气冲程
- C.进气冲程→压缩冲程→燃烧膨胀冲程→排气冲程
- D.进气冲程→压缩冲程→增温冲程→排气冲程
- A.5t/(m<SUP>2</SUP>.h)
- B.6~9t/(m<SUP>2</SUP>.h)
- C.10t/(m<SUP>2</SUP>.h)
- D.15t/(m<SUP>2</SUP>.h)
- A.选刀及工作台分度功能
- B.固定循环功能
- C.补偿功能
- D.辅助功能
- A.T≤0.5
- B.1<T~≤2
- C.2<T≤2.5
- D.T≤1
- A.磁粉法
- B.超声波探测法
- C.油液光谱分析法
- D.渗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