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42 421
- B.0
- C.1 539
- D.325
- A.497 096
- B.447 789
- C.455 000
- D.456 214
- A.17 820
- B.18 145
- C.18 820
- D.96 000
- A.一5.50%
- B.5.00%
- C.5.29%
- D.5.50%
- A.306 150
- B.357 000
- C.320 000
- D.297 725
- A.318.43
- B.325
- C.321.44
- D.316.44
- A.3 993
- B. 3 965.87
- C. 4 025
- D. 3 947.96
- A.770
- B.719.81
- C.739.81
- D.750
- A.714.81
- B.695
- C.745
- D.664.81
- A.30
- B.80
- C.50
- D.100
- A.540
- B.541.1
- C.603
- D.563.1
- A.270
- B.264.5
- C.253.5
- D.518
- A.1.4%
- B.5.6%
- C.5.28%
- D.1.32%
- A.500
- B.620
- C.460
- D.490
- A.88
- B.30
- C.10
- D.40
- A.3 700
- B.3 800
- C.4 500
- D.5 200
- A.业务(1)2010年应确认财务费用10万元
- B.业务(2)2010年应确认主营业务收入100万元
- C.业务(3)2010年末应确认主营业务收入300万元、主营业务成本200万元以及销售费用30万元
- D.业务(4)销售当日应确认未实现融资收益600万元
- A.长期股权投资
- B.其他应收款
- C.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 D.投资性房地产
- E.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 A.企业决定将自产的产品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时应该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 B.职工薪酬均应该按照受益对象来划分
- C.难以区分受益对象的非货币性福利应计入管理费用
- D.对于一年以上到期的应付职工薪酬也应该按照应付金额入账
- E.鼓励员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的补偿应计入应付职工薪酬
- A.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
- B.企业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的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 C.企业在持有该金融资产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应当确认为投资收益
- D.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将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 E.处置该金融资产时,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应确认为投资收益,不再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A.甲公司应将所持乙公司债券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 B.甲公司应将所持乙公司债券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 C.甲公司所持丙公司债券不需要重分类
- D.甲公司应将所持丙公司债券重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 E.甲公司应将所持丙公司债券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 A.补记上年度少计的企业所得税
- B.上年度误将研究费计入无形资产价值
- C.上年度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
- D.上年度误将购入设备款计入管理费用
- E.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销售退回,冲减以前年度销售产品的销售收入
- A.资产组的认定,应当以资产组产生的主要现金流入是否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的现金流入为依据
- B.资产组的认定,应当考虑企业管理层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方式
- C.资产组的认定,应当考虑企业对资产的持续使用或者处置的决策方式
- D.资产组一经确定,各个会计期间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 E.企业几项资产的组合生产的产品存在活跃市场的,只有这些产品用于对外出售时,才表明这几项资产的组合能够独立创造现金流入,如果这些产品仅供企业内部使用,则不能将这些资产的组合认定为资产组
- A.为对外投资而发生的借款利息支出
- B.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长期借款利息支出
- C.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发生的带息债务所承担的利息
- D.为开发房地产发生的长期借款利息支出
- E.为生产周期达一年以上的存货而借入款项发生的利息支出
- A.有利于公司保持理想资本结构
- B.使综合资金成本达到最低
- C.有利于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
- D.有利于投资者安排收入与支出
- E.有利于公司稳定股票的市场价格
- A.自用房地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形成的资本公积
- B.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资本公积
- C.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形成的资本公积
- D.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形成的资本公积
- E.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中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时形成的资本公积
- A.生产车间所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
- B.未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
- C.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固定资产的装修费用
- D.计提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
- E.固定资产盘亏产生的净损失
- A.被投资单位以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 B.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
- C.投资方期末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 D.被投资单位宣告分配现金股利
- E.被投资方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发生变动
- A.出租无形资产取得的收益
- B.以现金对灾区的无偿捐赠
- C.处置固定资产产生的净收益
- D.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低于其公允价值的差额
- E.以现金清偿债务形成的债务重组收益
- A.支付消费税,且委托加工的物资收回后直接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
- B.支付消费税,且委托加工的物资收回后直接用于对外销售
- C.支付增值税,且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 D.支付增值税,且取得普通销货发票
- E.按委托加工合同支付印花税
- A.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债务工具不能再重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但可以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 B.只有非衍生工具才能被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 C.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应计提减值准备
- D.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将原记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金额转入“投资收益”
- E.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应该计入投资收益
- A.固定资产出售、转让、报废或毁损的,应将其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所有者权益
- B.固定资产满足“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时,应予以终止确认
- C.企业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应对其预计净残值进行调整
- D.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从划归为持有待售之日起停止计提折旧和减值测试
- E.处置固定资产的净损益应该计入营业外收支
- A.经营活动现金流入6 700万元
- B.投资活动现金流入200万元
- C.经营活动现金流入5 200万元
- D.投资活动现金流出100万元
- E.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 940万元
- A.自用房产转化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如果产生了增值则列入当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 B.由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化为自用房产时,不论增、贬值均列入当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 C.以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在其价值恢复时转回
- D.同一企业一般可以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
- E.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处理
- A.投资风险小
- B.投资安全性好
- C.没有经营管理权
- D.投资收益稳定
- E.投资风险大
- A.被投资企业提取盈余公积
- B.被投资企业宣告分配现金股利
- C.被投资企业实际发放股票股利
- D.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
- E.被投资企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动
- A.购入商品运输过程中的保险费用
- B.进口商品支付的关税
- C.采购人员差旅费
- D.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
- E.商品运输途中发生的合理损耗
- A.投资的安全性好
- B.财务风险低
- C.投资收益高
- D.流动性强
- E.增强企业实力
- A.属于生产经营期间不计入资产价值的利息费用,记入“财务费用”
- B.属于筹建期间不计入资产价值的利息费用,记入“长期待摊费用”
- C.属于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利息费用,也可以记入“财务费用”
- D.用于固定资产购建的外币专门借款的汇兑差额,在资本化期间内应计入固定资产的价值
- E.用于固定资产购建的外币专门借款,其发生的汇兑差额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 A.灵活掌握资金的调配
- B.维持股价稳定
- C.吸引那些依靠股利度日的股东
- D.保持理想的资金结构
- E.降低综合资金成本
- A.银行存款外币账户产生的汇兑损益为贷方2150元
- B.应收账款外币账户产生的汇兑损益为贷方1150元
- C.短期借款外币账户产生的汇兑损益为贷方250元
- D.应付账款外币账户产生的汇兑损益为贷方250元
- E.当月因外币业务应计入财务费用的汇兑损失为3050元
- A.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应当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转销,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 B.企业出售无形资产的,应将所取得的价款与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以及出售该项资产发生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 C.企业将所拥有的专利技术的使用权转让,仍应按期对其成本进行摊销,摊销金额计入管理费用
- D.企业将所拥有的专利技术的使用权转让,发生的与转让相关的费用支出应该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 E.企业出售无形资产发生的净损益通过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来核算
- A.债务人应当依次以支付的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债权人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冲减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再按照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 B.债权人应当依次以收到的现金、接受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冲减重组债务的账面余额,再按照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规定进行处理
- C.债务人应当依次以支付的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债权人享有股份的账面价值冲减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再按照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 D.债权人应当依次以收到的现金、接受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享有股份的账面价值冲减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再按照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 E.债务人应当依次以支付的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债权人享有股份的账面价值冲减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再按照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 A.对外担保涉及诉讼时,依据法院判决承担的诉讼费
- B.销售原材料应交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 C.企业管理部门经营性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金
- D.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支付的印花税
- E.因拥有投资性房地产而交纳的房产税
- A.单价提高到13元,其他条件不变
- B.单位变动成本降低至4元,其他条件不变
- C.固定成本降低至2 000元,其他条件不变
- D.销量增加至1 750件,其他条件不变
- E.所得税税率下调10%
- A.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于当期确认了160万元的预计负债
- B.企业为关联方提供债务担保确认了预计负债2 600万元
- C.固定资产购入当期会计折旧小于税法折旧
- D.税法规定的收入确认时点与会计准则一致,会计确认预收账款1 500万元
- E.因债务单位经营状况不佳,企业于年末按照10%的比例计提坏账准备10万元
- A.应交的土地使用税
- B.应交的教育费附加
- C.应交的矿产资源补偿费
- D.应交的土地增值税
- E.耕地占用税
- A.管理费用
- B.财务费用
- C.营业外收入
- D.营业外支出
- A.210万元和45万元
- B.205万元和50万元
- C.210万元和40万元
- D.215万元和40万元
- A.15.93
- B.15.86
- C.30.6
- D.20.8
- A.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和净残值
- B.存货期末计价
- C.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 D.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方法
- A.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固定资产所收到的现金
- B.出售固定资产所收到的现金
- C.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所支付的租金
- D.分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以后分期支付的价款
- A.3 680
- B.3 615
- C.3 400
- D.3 745
- A.确认资产减值损失110万元
- B.不调整账面价值
- C.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490万元转入清理
- D.确认固定资产处置损益110万元
- A.200,200
- B.234,200
- C.200,234
- D.234, 234
- A.企业为职工购买的商业保险
- B.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 C.企业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 D.企业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 A.债务资金的利息支出小于普通股的股利支出
- B.债务资金比重大于所有者权益资金比重
- C.资产息税前利润率大于债务资本成本率
- D.资产净利润率大于债务资本成本率
- A.376.5
- B.378.75
- C.400
- D.325.75
- A.直接冲减预计负债和营业外支出金额
- B.在基本确定能够收到时才能作为资产单独确认
- C.于很可能收到时作为资产单独确认
- D.直接增加预计负债金额
- A.12.O6
- B.58.O6
- C.58.42
- D.12.60
- A.历史成本
- B.重置成本
- C.公允价值
- D.现值
- A.1 040
- B.1 000
- C.800
- D.1 170
- A.债务人应当将债权人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面值的总额确认为股本或实收资本,股份公允价值的总额与股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
- B.债务人应当将债权人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份面值的总额确认为股本或实收资本,股份公允价值和股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
- C.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 D.债务转为资本,与发行股票直接相关的手续费应冲减资本公积
- A.营业现金流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 B.营业现金流量=税后净利润十折旧
- C.营业现金流量=税后收入-税后付现成本+折旧抵税
- D.营业现金流量=收入×(1-所得税税率)-付现成本×(1-所得税税率)+折旧
- A.按照规定,可以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所产生的所得税资产应通过“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核算
- B.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并计入所得税费用
- C.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应该计入所有者权益
- 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发生变动,会导致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之间产生暂时性差异,应按准则规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并计入资本公积
- A.支付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
- B.旅行社代客户购买门票收取的票款
- C.收到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 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超过账面价值的差额
- A.30 000
- B.54 000
- C.60 000
- D.90 000
- A.1.40
- B.1.75
- C.2.OO
- D.1.65
- A.400
- B.320
- C.288
- D.200
- A.152
- B.164
- C.172
- D.180
- A.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将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所有者权益
- B.应当按取得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 C.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其公允价值与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应确认为投资收益,不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D.应当按取得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人账金额,相关交易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 A.14 400元
- B. 15 000元
- C.16 000元
- D.18 000元
- A.114
- B.120
- C.128.7
- D.140.4
- A.52.61
- B.68.47
- C.69.73
- D.84.33
- A.金融资产初始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后不能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 B.金融资产初始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后不能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 C.金融资产初始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后不能重分类为贷款和应收款项
- D.金融资产初始分类为贷款和应收款项后不能重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 A.292 800
- B.292 444
- C.327 200
- D.286 582
- A.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 B.将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为公允价值模式核算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大于存货的账面价值
- C.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确认成本费用
- 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
- A.本期将购买办公用品的支出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 B.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
- C.将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的资产
- D.对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确认预计负债
- A.300
- B.294
- C.279
- D.279.75
- A.1 113
- B.1 413
- C.1 428
- D.1 485
- A.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较多
- B.存货周转天数较多
- C.已获利息倍数较小
- D.基本获利率较低
- A.400
- B.850
- C.450
- D.500
- A.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
- B.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 C.盈余公积、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
- D.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
- A.15.93
- B.16.72
- C.30.6
- D.20.8
- A.13.4
- B.31
- C.26
- D.26.4
- A.6 000
- B.4 700
- C.5 000
- D.1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