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72累计折旧 128贷:固定资产 200
- B.借:固定资产清理 72累计折旧 128贷:固定资产 200
- C.借:其他应收款 70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贷:固定资产清理 72
- D.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8.48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18.48
- A.减少“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科目余额120万元
- B.增加“投资性房地产—成本”科目余额2 400万元
- C.增加“投资性房地产”科目余额2 500万元
- D.增加“盈余公积”科目余额48.6万元
- A.30
- B.-30
- C.-15
- D.-35
- A.500
- B.350
- C.475
- D.87.5
- A.-25.8
- B.-225.45
- C.-250.5
- D.-22.35
- A.减少“累计折旧”科目余额175.45万元
- B.增加“投资性房地产—成本”科目余额4 800万元
- C.增加“投资性房地产”科目余额5 000万元
- D.增加“盈余公积”科目余额98.06万元
- A.305.300
- B.181.250
- C.388.125
- D.284.750
- A.“递延所得税负债”162万元
- B.“递延所得税资产”75 9万元
- C.“递延所得税负债”211.5万元
- D.“递延所得税资产”20万元
- A.420
- B.480
- C.640
- D.720
- A.-344.75
- B.-439.25
- C.-431.25
- D.-575
- A.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1 050万元
- B.借记“管理费用”科目675万元
- C.借记“生产成本”科目375万元
- D.贷记“预计负债”科目675万元
- A.288
- B.1 050
- C.1 148
- D.1 138
- A.117
- B.28.8
- C.283.8
- D.172.8
- A.6.31%
- B.3.54%
- C.4.25%
- D.5.55%
- A.10
- B.11
- C.12
- D.13
- A.184 328
- B.127 850
- C.395 800
- D.505 750
- A.缩短信用期间可能增加当期现金流入量
- B.延长信用期间会扩大销售
- C.降低信用标准意味着将延长信用期间
- D.延长信用期间将增加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
- E.延长信用期间会增加坏账损失的可能性
- A.277 000
- B.705 037.72
- C.733 000
- D.2 142 812.80
- A.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 B.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 C.用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 D.外商投资企业提取职工奖励和福利基金
- E.发放股票股利
- A.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的利息收入
- B.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
- C.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当期获得现金股利
- D.交易性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
- E.企业在持有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
- A.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属于职工薪酬,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
- B.企业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不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
- C.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应付的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同时计入当期损益
- D.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给予补偿的建议,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应当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同时计入当期损益
- E.对职工没有选择权的辞退计划,在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时,应当根据计划条款规定拟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数量、每一职工的辞退补偿等计提应付职工薪酬
- A.存货
- B.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 C.长期股权投资
- D.固定资产
- E.以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 A.用于包装产品作为产品组成部分的包装物
- B.随同产品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
- C.低值易耗品
- D.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的劳动保护用品
- E.半成品
- A.2008年末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750万元
- B.2009年末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为0
- C.2009年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264万元
- D.2009年末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为550万元
- E.2010年末当期应交所得税为0
- A.公司灵活掌握资金的调配
- B.保持目标资本结构
- C.有利于吸引那些依靠股利度日的股东,增强股东对公司的信心
- D.有利于稳定股票价格
- E.体现了“多盈多分,少盈少分,不盈不分”的原则
- A.为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的耕地占用税
- B.为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的已资本化的利息费用
- C.因火灾造成固定资产损失而收到的保险赔款
- D.最后一次支付分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的价款
- E.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赁费
- A.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发生的应付款
- B.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入无形资产发生的应付款
- C.具有融资性质的延期付款购买资产
- D.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
- E.应付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
- A.投资的安全性好
- B.财务风险低
- C.投资收益高
- D.流动性强
- E.增强企业实力
- A.融资租入的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安装期间摊销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应计入在建工程
- B.在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后摊销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
- C.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未确认融资费用”应作为“长期应付款”的抵减项目列示
- D.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未实现融资收益”应作为“长期应收款”的抵减项目列示
- E.履约成本、或有租金都不构成“最低租赁付款额”的内容
- A.根据新准则规定,将短期投资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 B.因租约条件的改变而将经营性租赁改为融资租赁核算
- C.将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由上期的5%提高至10%
- D.将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由先进先出法改为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 E.将无形资产的剩余摊销期限由10年改为15年
- A.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期末计提减值,发生的相关减值计入资产减值损失
- B.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时,应当按照账面价值和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 C.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中的因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应当予以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 D.对于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在随后期间可以转回的,不得通过损益转回
- E.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通过损益转回
- A.大多数情况下,售后回购交易属于融资交易,企业不应确认销售商品收入
- B.售后回购无论何种情况下均不能确认收入
- C.如果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则在销售商品时应确认收入
- D.如果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没有转移,收到的款项应确认为其他应付款
- E.实质具有融资性质的情况下,回购价格大于原售价的,差额应在回购期间计提利息计入财务费用
- A.出租无形资产取得的租金收入
- B.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 C.接受其他单位捐赠的专利权
- D.新技术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人工费用
- E.无形资产的摊销
- A.差旅费
- B.工伤保险费
- C.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 D.职工子女赡养福利
- E.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 A.提取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B.无形资产摊销
- C.投资损失
- D.处置固定资产收益
- E.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 A.计提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 B.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公允价值发生变动
- C.确认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
- D.收到分期付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
- E.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持有至到期投资溢折价
- A.银行存款外币账户产生的汇兑损益为贷方2150元
- B.应收账款外币账户产生的汇兑损益为贷方1150元
- C.短期借款外币账户产生的汇兑损益为贷方250元
- D.应付账款外币账户产生的汇兑损益为贷方250元
- E.当月因外币业务应计入财务费用的汇兑损失为3050元
- A.债务重组利得
- B.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出固定资产产生的利得
- C.企业发生的排污费
- D.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
- E.处置投资性房地产取得的收入
- A.增发新股
- B.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
- C.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 D.应付账款获得债权人豁免
- E.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 A.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委托加工直接用于对外销售的商品负担的消费税
- B.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委托加工继续用于生产应纳消费税的商品负担的消费税
- C.进口原材料缴纳的进口关税
- D.一般纳税人进口原材料缴纳的增值税
- E.一般纳税人购进用于非应税项目的货物支付的增值税
- A.在建工程
- B.制造费用
- C.财务费用
- D.研发支出
- E.销售费用
- A.日后期间董事会提出法定盈余公积分配方案
- B.日后期间对某一企业进行巨额投资
- C.日后期间发生上年售出的商品退回
- D.日后期间自然灾害导致资产损失
- E.报告年度末不能自主展期的借款在日后期间银行同意展期
- A.及时获得所需设备的使用权
- B.减少设备投资的风险
- C.增加设备的投资风险
- D.租赁费用较低
- E.租赁费用较高
- A.资产负债率为40%
- B.产权比率为2/3
- C.产权比率为1/3
- D.已获利息倍数为7.5
- E.已获利息倍数为9
- A.生产过程中用于包装产品作为产品组成部分的包装物应计入生产成本
- B.随同产品出售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应计入销售费用
- C.随同产品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应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 D.出租的包装物应计入销售费用
- E.出借的包装物应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 A.或有事项的结果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应对其予以披露
- B.或有事项的结果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应对其予以披露
- C.或有事项的结果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但不符合确认条件的,不需要披露
- D.或有事项的结果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但无法可靠计量的,需要对其予以披露
- E.或有事项的结果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且符合确认条件的,应作为预计负债予以确认
- A.30 000
- B.1 055
- C.3 000
- D.28 945
- A.债务重组日为2011年6月1日
- B.甲公司计入股本的金额为500万元
- C.甲公司计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的金额为400万元
- D.甲公司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金额为300万元
- E.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为900万元
- A.3.18
- B.2.75
- C.3.43
- D.4.16
- A.该公司全年现金转换成本为1 500元
- B.该公司全年现金持有成本为1 500元
- C.该公司最佳现金持有量为60 000元
- D.该公司每年需要现金转换1次
- A.甲公司仍应当按照新的持股比例对投资继续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
- B.在新增投资日,若新增投资成本小于按新增持股比例计算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则需要将差额确认为营业外收入
- C. 在新增投资日,原股权账面价值与按原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应确认为资本公积
- D.在新增投资日,需要将以前的其他综合收益结转至当期损益
- A.租入包装物支付的押金
- B.应收出租包装物的租金
- C.备用金
- D.存出投资款
- A.60 600
- B.292.1
- C.60 315
- D.60 022.9
- A.应付租入包装物的租金
- B.应付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
- C.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
- D.企业采用售后回购方式融人的资金
- A.确认当期的合同收入112.5万元,合同成本120万元,预计合同损失20万元
- B.确认当期的合同收入120万元,合同成本112.5万元,预计合同损失12.5万元
- C.确认当期的合同收入112.5万元,合同成本120万元,预计合同损失12.5万元
- D.确认当期的合同收入112.5万元,合同成本120万元,并在报表附注中披露预计损失金额与原因
- A.-150
- B.150
- C.200
- D.-200
- A.42
- B.-68
- C.68
- D.-42
- A.当月缴纳以前各期未交增值税,登记在“已交税金”专栏
- B.当月缴纳当月的增值税,登记在“已交税金”专栏
- C.“转出未交增值税”专栏,反映月份终了转出的未交增值税
- D.“进项税额转出”专栏,反映不应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按照规定转出的进项税额
- A.房产税
- B.营业税
- C.车辆购置税
- D.增值税
- A.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
- B.增强股东的投资能力
- C.减轻企业的财务风险
- D.增加企业股票的发行量
- A.已交税金
- B.减免税款
- C.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 D.出口退税
- A.128.92
- B.127.5
- C.56.67
- D.65
- A.5 843
- B.5 860
- C.5 848
- D.5 855
- A.117 000
- B.2 340
- C.100 000
- D.1 170
- A.660
- B.1 060
- C.1 035
- D.627
- A.-210 000
- B.210 000
- C.-157 500
- D.157 500
- A.2 000
- B.2 350
- C.2 650
- D.2 850
- A.34 247
- B.13 100
- C.12 894
- D.15 000
- 72
-
某公司2010年初资产总额为3500万元、年末资产总额为4000万元、资产负债率为60%;该公司2010年度的净资产利润率为5%,销售净利润率为10%,则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净额是( )万元。
- A.75
- B.750
- C.650
- D.1 125
- A. O
- B.70
- C.280
- D.350
- A.10.53%
- B.12.36%
- C.16.53%
- D.18.36%
- A.8 100万元
- B.7 200万元
- C.8 150万元
- D.8 000万元
- A.2.161%
- B.2.618%
- C.4.033%
- D.10.490%
- A.-60
- B.-40.8
- C.40
- D.-61.2
- A.商品售后租回不确认商品销售收入
- B.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固定资产
- C.商品售后回购业务不确认销售收入
- D.材料按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
- A.126 400
- B.60 000
- C.13 600
- D.133 600
- A.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以及存货周转天数越少越好
- B.非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非流动资产
- C.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非流动资产周转率
- D.在应收账款周转率用于业绩评价时,最好使用多个时点的平均数,以减少季节性、偶然性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 A.本期退回的增值税
- B.支付的教育费附加
- C.预交的营业税
- D.支付的土地增值税
- A.用抵押借款购买厂房
- B.宣布并支付现金股利
- C.所得税率降低
- D.成本下降增加利润
- A.1.5
- B.3
- C.4.5
- D.7.5
- A.因固定资产改良将其折旧年限由8年延长至10年
- B.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由直线法改为年数总和法
- C.年末根据当期发生的暂时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调整本期所得税费用
- D.收入确认由完成合同法改为完工百分比法
- A.4
- B.12
- C.3
- D.6
- A.应交的教育费附加
- B.应交的矿产资源补偿费
- C.企业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
- D.耕地占用税
- A.市场利率在当期下降,导致该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变动
- B.该资产将被闲置
- C.该资产已经陈旧过时
- D.该资产的市价在当期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而预计的下跌
- A.200
- B.1 250
- C.40
- D.5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