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0
- B.4.82
- C.3.71
- D.5.42
- A.-2.92
- B.+2.92
- C.+3.41
- D.-3.41
- A.4.38
- B.0.68
- C.0.72
- D.4.15
- A.+1.6
- B.-2.1
- C.-2.4
- D.+2.4
- A.7.79
- B.7.55
- C.6.9
- D.7.69
- A.用于抵债的1万台空调,所得税应确认收入
- B.运杂费35万元应当计入接受捐赠的收入
- C.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支出可以在税前扣除
- D.出租的房屋应当按照72万元计入当年的所得
- E.新建的办公楼应当从6月份开始计算房产税
- A.950.55
- B.920.44
- C.980.33
- D.985.43
- A.3104.25
- B.3894
- C.4146.55
- D.4034
- A.6361.18
- B.6086.24
- C.6112.26
- D.6142.13
- A.7500
- B.8500
- C.10000
- D.12500
- A.2.68
- B.3.56
- C.2.18
- D.3.16
- A.0
- B.140
- C.240
- D.860
- A.2800
- B.3200
- C.4000
- D.4800
- A.900
- B.360
- C.1500
- D.600
- A.8235
- B.9245
- C.9250
- D.9277
- A.32175
- B.33500
- C.40875
- D.42575
- A.租赁合同印花税税率千分之一
- B.租期未定的合同不交印花税
- C.12月应补租赁业印花税22元
- D.租赁合同共应缴纳印花税27元
- A.530
- B.560
- C.510
- D.1555
- A.孤寡老人购买自用住房、
- B.解放军野战医院购置病房用地
- C.以获奖方式取得房屋产权的
- D.企业合并后企业承受各方土地房屋权属,且原投资主体存续的
- E.某企业破产后,非债权人企业承受原单位的房屋,和原单位全部职工签订3年劳动合同
- A.解除劳动合同后又再次任职、受雇的,对已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应与再次任职、受雇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计算补缴个人所得税
- B.个人独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是指企业当年留存的利润
- C.个人投资者兴办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企业的,由税务机关确定其费用标准,并决定在其中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中扣除相应费用
- D.实行查账征税方式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改为核定征税方式后,在查账征税方式下认定的年度经营亏损未弥补完的部分,不得再继续弥补
- E.投资者兴办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的,企业的年度经营亏损不能跨企业弥补
- A.以竞价方式出让的,其契税计税依据,一般确定为竞价的成交价格,土地出让金、市政建设配套费以及各种补偿费用应包括在内
- B.已购公有住房补缴土地出让金和其他出让费用成为完全产权住房的,免征土地权属转移的契税
- C.以自有房产作股投入本人独资经营的企业,由于产权发生了转移,仍然应该征收契税
- D.国有土地使用权出售、房屋买卖,不需要缴纳契税
- E.房屋买卖的契税计税价格为房屋买卖合同的总价款,买卖装修的房屋,装修费用应包括在内
- A.企业债权转股权新增加的资金
- B.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组织向我国企业提供的优惠贷款所书立的合同
- C.财政贴息贷款合同
- D.接收被处置证券公司财产签订的产权转移书据
- E.国家指定收购部门与村民委员会书立的农产品收购合同
- A.员工接受实施股票期权计划企业授予的股票期权时,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不作为应税所得征税
- B.员工因拥有股权而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取得的所得,应按“工资薪金所得”计算个人所得税
- C.员工将行权后的股票再转让取得的所得,应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适用的征免规定计算个人所得税
- D.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行权时,纳税确有困难的,经审核,在不超过3个月的期限内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
- E.高管人员在认购权行使前,将其股票转让而取得的所得,应并入其当月工资,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
- A.以房产投资成立有限公司,投资方按房产余值为计税依据计征房产税
- B.房产联营投资,不承担经营风险,只收取固定收入,投资方视固定收入为租金收入,以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计征房产税
- C.以房产联营投资,共担经营风险的,被投资方按房产余值为计税依据计征房产税
- D.以房产联营投资,共担经营风险的,投资方不再计征房产税
- E.以房产联营投资,不承担经营风险,只收取固定收入的,减按4%征收房产税
- A.律师以个人名义再聘请其他人员为其工作而支付的报酬,应由该律师按“劳务报酬所得”应税项目负责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 B.个人在营利性的医疗机构任职取得的所得,应按照劳务报酬所得项目计算个人所得税
- C.通过离婚析产的方式分割房屋产权是夫妻双方对共同共有财产的处置,个人因离婚办理房屋产权过户手续,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 D.投资者兴办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的,若企业全部是个人独资企业性质的,应分别向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年度纳税申报
- E.律师事务所向其投资者支付的工资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算个人所得税
- A.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其建造的商品房进行投资和联营的
- B.在企业兼并中,对被兼并企业将房地产转让到兼并企业中的
- C.双方合作建房,建成后转让的
- D.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将其办公房屋转让给其他单位
- E.个人转让其自有住房
- A.实行内部退养的个人在其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工资、薪金,属于离退休工资,不予征税
- B.个人在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一次性收入,按“工资、薪金所得”单独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 C.个人在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重新就业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应与其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同一月份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并依法自行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 D.个人在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一次性收入,应按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所属月份进行平均,并与领取当月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后减除当月费用标准,以余额为基数确定适用税率
- E.个人在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一次性收入,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
- A.对停止使用的毁损不堪居住的房屋和危险房屋
- B.对军队空余房产租赁收入
- C.对邮政部门坐落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的房产
- D.房地产开发企业建造的商品房在出售前出租的
- E.施工期间在基建工地为其服务的临时性房产
- A.个人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后,工商登记改变为个体工商户的,应征收企业所得税,再按“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 B.个人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后,工商登记改变为个体工商户的,不再征收企业所得税,仅按“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 C.个人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后,工商登记仍为企业的,承包、承租人对企业经营成果不拥有所有权,仅按合同规定取得固定所得的,承包、承租人取得的所得按“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 D.个人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后,工商登记仍为企业的,承包、承租人按合同规定只向发包方、出租方缴纳一定的费用,缴纳承包、承租费后的企业的经营成果归承包、承租人所有的,其取得的所得,按“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 E.个人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后,工商登记仍为企业的,既涉及企业所得税也涉及个人所得税
- A.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按市场价格向个人出租用于居住的住房,减按4%的税率征收房产税
- B.从价计征房产税的计税余值的扣除比例由各地省级地方税务机关确定
- C.地下建筑物若作工业用途,其房产计税原值为房屋原价的50%~60%,在此基础上扣除原值减除比例作为计税依据
- D.应税房产大修停用三个月以上的,在大修期间可免征房产税
- E.购置新建商品房,自房屋交付使用之次月起计征房产税
- A.前3年接受捐赠的收入中用于公益事业的支持比例低于80%的
- B.收到行政处罚的
- C.存在逃避纳税行为或为他人逃避缴纳税款提供便利的
- D.在申请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时有弄虚作假行为的
- E.存在违反该组织章程的活动的
- A.高新技术企业的固定资产
- B.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
- C.小型微利企业的固定资产
- D.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
- E.创投企业的固定资产
- A.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生产企业,当年未享受免税优惠的,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 B.境内新办软件生产企业经认定后,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五年兔征企业所得税,第六年至第十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 C.软件生产企业的职工培训费用,可按实际发生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 D.企事业单位购进软件,凡符合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其折旧或摊销年限可以适当缩短,最短可为2年
- E.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的生产性设备,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其折旧年限可以适当缩短,最短可为2年
- A.对证券投资基金从证券市场中取得的收入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 B.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自获利年度起享受三免三减半
- C.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 D.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可以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
- E.自治州、自治县决定减征或者免征企业所得税的,须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 A.个人用限售股接受要约收购应按规定征收个人所得税
- B.限售股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采取证券机构预扣预缴、纳税人自行申报清算和证券机构直接扣缴相结合的方式征收
- C.证券机构等应积极配合税务机关做好各项征收管理工作,并于每月20目前,将上月限售股减持的有关信息传递至主管税务机关
- D.如果纳税人未能提供完整、真实的限售股原值凭证的,不能准确计算限售股原值的,主管税务机关一律按限售股转让收入的15%核定限售股原值及合理税费
- E.限售股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以限售股持有者为纳税义务人,以个人股东开户的证券机构为扣缴义务人
- A.受雇于中国境内的公司而取得工资、薪金所得
- B.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
- C.购买外国债券、股票而取得的所得
- D.转让中国境内的房屋而取得的财产转让所得
- E.因任职、受雇、履约等而在中国境外提供各种劳务取得的劳务报酬所得
- A.与关联业务往来有关的价格、费用的制定标准、计算方法和说明等同期资料
- B.与关联业务调查有关的其他企业应当提供的与被调查企业可比的产品价格、定价方式以及利润水平等资料
- C.与非关联企业业务往来的有关的价格、费用的制定标准、计算方法和说明等同期资料
- D.关联业务往来所涉及的财产、财产使用权、劳务等的再销售(转让)价格或者最终销售(转让)价格的相关资料
- E.与非关联业务往来所涉及的财产、财产使用权、劳务等的再销售(转让)价格或者最终销售(转让)价格的相关资料
- A.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可以缩短折旧年限
- B.居民企业从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取得的股息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是免税收入
- C.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的投资,可以按照投资额的7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 D.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 E.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
- A.成片受让土地分期分批开发转让房地产
- B.建造部分自用房销售
- C.出售旧有房地产
- D.合作建房分别出售
- E.预售商品房
- A.抢险救灾物资货运凭证
- B.出售标准住宅签订的购销合同
- C.无息、贴息贷款合同
- D.接收被处置证券公司财产签订的产权转移合同
- E.投资者买卖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
- A.按期汇总缴纳印花税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 B.凡多贴印花税票者,可以申请退税
- C.对国家政策性银行记载资金的账簿,一次贴花数额较大、难以承担的,经当地税务机关核准,可在5年内分次贴足印花
- D.印花税一般实行就地纳税,但对于全国性商品物资订货会上所签订的合同应纳的印花税,应由纳税人回其所在地后及时办理贴花完税手续
- E.已贴用的印花税票揭下重用造成未缴或少缴印花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A.退休人员再任职取得的收入
- B.兼职收入
- C.职工因为单位低价向其售房取得的所得
- D.某股份公司为股东购买车辆并将车辆所有权办到股东个人名下
- E.非本单位报刊、杂志的专业人员在本单位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取得的所得
- A.参照同类或者类似企业的利润率水平核定
- B.按照企业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的方法核定
- C.按照关联企业集团整体利润的合理比例核定
- D.成本加成
- E.再销售价格法
- A.个人独资企业以投资者为纳税义务人,合伙企业以每一个合伙人为纳税义务人
- B.个人独资企业从联营企业分回的税后利润并入生产经营所得纳税
- C.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者以企业资金为本人、家庭成员支付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消费性支出,依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征税
- D.实行查账征税方式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改为核定征收以后,在原征税方式下认定的年度经营亏损未弥补完的部分,不得再继续弥补
- E.投资者兴办的企业中含有合伙性质的,其经常居住地与其兴办企业的经营管理所在地不一致的,应选定其参与兴办的某一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所在地为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所在地,并在5年内不得变更
- A.房地产管理部门核发的土地使用证书确认的土地面积
- B.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建筑面积
- C.尚未核发土地使用证书的纳税人据实申报的面积
- D.尚未核发土地使用证书的按照税务机关核定的土地面积
- E.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
- A.拖船
- B.捕捞、养殖渔船
- C.公共交通车船
- D.警用车船
- E.临时入境的外国车船
- A.个人通过拍卖市场拍卖个人财产,均按“财产转让所得”征税
- B.对个人财产拍卖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时,以该项财产最终拍卖成交价格为其转让收入额
- C.纳税人按照规定实际支付的拍卖费(佣金)、鉴定费、评估费、图录费、证书费可在税前扣除
- D.纳税人如不能提供合法、完整、准确的财产原值凭证,不能正确计算财产原值的,按转让收入额的2%征收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 E.个人财产拍卖所得应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款,由拍卖单位负责代扣代缴
- A.占用菜地开发花圃
- B.占用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种植花卉
- C.占用食品加工厂用地
- D.占用鱼塘建房
- E.占用养殖的滩涂修建飞机场跑道
- A.50
- B.60
- C.70
- D.80
- A.233000
- B.295700
- C.291500
- D.289700
- A.18.80
- B.0
- C.9.40
- D.6
- A.基建项目在建期间使用的土地
- B.港口的码头用地
- C.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单位的办公用地
- D.盐场的生产厂房用地
- A.316.53
- B.249.75
- C.300
- D.360
- A.个人持有的金融债券利息所得
- B.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后再任职取得的收入
- C.破产国有企业职工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
- D.外籍个人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
- A.15480
- B.20640
- C.92780
- D.92060
- A.个人办理代扣代缴手续,按规定取得的扣缴手续费收入
- B.个人购买福利彩票两次,每次中奖收入均为6000元,合计为12000元
- C.残疾人员取得的所得
- D.国家金融债券利息收入,
- A.以一次交割、付清价款方式转让房地产的
- B.以分期收款方式转让旧房的
- C.纳税人成片受让土地使用权后分期分批开发、转让房地产
- D.隐瞒、虚报房地产成交价格的
- A.3年(含3年)
- B.3年(不含3年)
- C.5年(含5年)
- D.5年(不含5年)
- A.半个月
- B.1个月
- C.1个季度
- D.半年
- A.318300
- B.318250
- C.312583.33
- D.317350
- A.100
- B.130
- C.140
- D.180
- A.对转让集体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和附着物的行为征税
- B.无论是单独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还是房屋年和土地一并转让的,只要取得收入,均属于土地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 C.将房屋产权赠与直系亲属的,应当征收土地增值税
- D.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人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包括货币收入不包括实物收入和其他收入
- A.8760
- B.8860
- C.8960
- D.9060
- A.纳税单位无偿使用免税单位的土地,应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
- B.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是所有占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
- C.土地使用权未确定或权属纠纷未解决的,由双方到税务机关协商确定
- D.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税务局确定
- A.2139.5
- B.83850
- C.9560.22
- D.2900
- A.5315
- B.5505
- C.9005
- D.9425
- A.400
- B.1485
- C.1490
- D.200
- A.112780
- B.220245
- C.214735
- D.212865
- A.国家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 B.受赠人接受他人赠与的房屋
- C.法定继承人继承土地、房屋权属
- D.以房产作投资
- A.加班费
- B.现金形式的福利费
- C.差旅费津贴
- D.劳动分红
- A.5.10
- B.5.63
- C.5.81
- D.6.38
- A.个人取得的偶然所得
- B.企业和单位对营销业绩突出的雇员以培训等名义,免费旅游所发生的费用
- C.作者将自己的文字作品手稿原件拍卖取得的所得
- D.出版社的专业作者撰写、编写或翻译的作品,由本社以图书形式出版而取得的稿费收入
- A.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但发生在境外与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以扣缴义务人所在地为纳税地点
- B.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的,应当汇总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
- C.企业在年度中间终止经营活动的,应当自实际经营终止之日起30日内,向税务机关办理当期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 D.纳税人自年度终了之日起4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
- A.1020
- B.1891.40
- C.1188.6
- D.1248.6
- A.1278.40
- B.1220.40
- C.912.40
- D.1314.40
- A.106
- B.175
- C.102
- D.113
- A.销售合同所载商品房面积与有关部分实际测量面积不一致,在清算前已发生补、退房款的,应在计算土地增值税时予以调整
- B.在计算土地增值税时,建筑安装施工企业就质量保证金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具的发票,按发票所载金额予以扣除,未开具发票的,扣留的质保金不得计算扣除
- C.房地产开发企业逾期开发缴纳的土地闲置费可以扣除
- D.纳税人按规定预缴土地增值税后,清算补缴的土地增值税,在主管税务机关规定的期限内补缴的,不加收滞纳金
- A.16620.83
- B.8108.16
- C.6374.59
- D.6108.16
- A.个人购买福利彩票中奖8000元
- B.职工领取的原提存的住房公积金30000元
- C.个人转让曾自用5年以上但现闲置的住房,收入32万元
- D.被拆迁人按照国家规定取得的拆迁补偿款14000元
- A.32016
- B.26025
- C.26230
- D.205
- A.565
- B.1925
- C.2775
- D.4245
- A.个人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后,工商登记改变为个体工商户的,应征收企业所得税,再按“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 B.个人转让自用三年以上离婚析产房屋所取得的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 C.个人因离婚办理房屋产权过户手续,按照财产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 D.个人转让离婚析产房屋所得允许扣除的财产原值为房屋初次购置全部原值和相关税费之和乘以转让者占房屋所有权的比例
- A.自行贴花
- B.代扣税款汇总缴纳
- C.以完税凭证代替贴花
- D.按期汇总缴纳印花税
- A.取得销售(预售)许可证满三年仍未销售完毕的
- B.整体转让未竣工决算房地产开发项目的
- C.已竣工验收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已转让的房地产建筑面积占整个项目可售建筑面积的比例在85%以上
- D.纳税人申请注销税务登记但未办理土地增值税清算手续的
- A.600
- B.1400
- C.2000
- D.2600
- A.0.58
- B.0.18
- C.0.75
- D.0.7
- A.1037
- B.940
- C.697
- D.437
- A.出租汽车经营单位将出租车所有权转移给驾驶员的,出租车驾驶员从事客货运营取得的收入
- B.员工因拥有股权而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取得的所得
- C.单位为职工支付的超过规定标准的基本养老保险
- D.非本单位报刊、杂志的专业人员在本单位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取得的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