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297.76
- B.305.42
- C.406.94
- D.371.66
- A.848
- B.943
- C.946
- D.937
- A.752
- B.685.75
- C.886
- D.1236
- A.1442
- B.1456
- C.1565
- D.1825
- A.自建出租的写字楼不需要缴纳土地增值税
- B.写字楼的开发成本应当按照销售的比例进行分摊
- C.自律出租的写字楼需要就租赁收入缴纳企业所得税
- D.工会经费按照实际发生数额扣除
- E.职工福利费按照实际发生数额扣除
- A.派遣单位代扣个人所得税1045元,自行补交税款955元
- B.分次转让金融债券,所得额为每次卖出该类债券收入减去该次卖出该类债券允许扣除的买价和费用
- C.连载后再出版,稿酬分别征收个税
- D.从A、B国取得所得可以合并计算税额扣除
- A.3.95
- B.3.55
- C.53.95
- D.54.25
- A.1200
- B.800
- C.400
- D.9600
- A.20800
- B.1410
- C.20500
- D.14560
- A.0
- B.32000
- C.20000
- D.40000
- A.520
- B.570
- C.530、
- D.540
- A.1465.2
- B.1965.57
- C.2019.67
- D.2078.51
- A.1860
- B.2605
- C.1410.3
- D.1372.45
- A.6200
- B.3100
- C.6660
- D.6690
- A.2510
- B.25340
- C.320
- D.4587
- A.1580
- B.16640
- C.12000
- D.11500
- A.O
- B.60000
- C.90000
- D.150000
- A.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 B.年终一次性取得承租经营所得的
- C.从事采掘业的人员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
- D.财产租赁所得
- E.跨年度分期取得稿酬
- A.企业自产的产品转移至境外的分支机构,属于视同销售,应当确认收入
- B.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特许权使用人应付特许权使用费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 C.企业自产的产品转为自用,应当视同销售货物,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认销售收入
- D.安装劳务按照安装完工进度确认收入
- E.接受捐赠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日期交付的资产确认收入的实现
- A.参加运输保险支付的保险费
- B.按规定上交劳动保障部门的职工养老保险费
- C.企业为投资者支付的商业保险费
- D.按国家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法定人身安全保险费
- E.按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雇员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
- A.对职工个人以股份形式取得的仅作为分红依据,不拥有所有权的企业量化资产,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 B.外籍个人取得的语言培训费,全部免征个人所得税
- C.个人办理代扣代缴手续,按规定取得的扣缴手续费免税
- D.纳税人有减税项目规定情形之一的,必须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方可减征个人所得税
- E.残疾人从事个体工商业取得的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
- A.纳税义务人是占用耕地建房或从事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
- B.“耕地”是指种植农业作物的土地,包括菜地、园地,但不包括鱼塘
- C.耕地占用税以纳税人占用耕地的面积为计税依据
- D.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经济发达、人均耕地特别少的地区,适用税额可以适当提高,但最多不得超过上述规定税额的30%
- E.获准占用耕地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收到土地管理部门的通知之日起30日内缴纳耕地占用税
- A.企业将自产产品用于市场推广
- B.企业将外购卷烟用于交际应酬
- C.企业将总机构自产空调用于分支机构办公室
- D.企业将自产服装用于捐赠受灾地区
- E.企业将自建商品房分配股东
- A.居民企业~般以企业登记注册地为纳税地点
- B.合伙企业合伙人是自然人的,缴纳个人所得税;合伙人是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缴纳企业所得税
- C.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以机构、场所所在地为纳税地点
- D.按月或按季预缴的,应当自月份或者季度终了之日起7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预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预缴税款
- E.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以扣缴义务人所在地为纳税地点
- A.房屋赠与
- B.国有土地使用权赠与
- C.关联方之间的交易
- D.以竞价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
- E.成交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且无正当理由的房屋交换
- A.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的车船可以免征或者减半征收车船税
- B.在机场内部场所行驶或者作业汽车依法不需在车船登记管理部门登记的车船不缴纳车船税
- C.中美合资公司在华使用的车船,是车船税的纳税人
- D.对受地震、洪涝等严重自然灾害影响纳税困难以及其他特殊原因确需减免税的车船,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减征或者免征车船税
- E.保险机构代收代缴车船税的,应在车船税的登记地缴纳车船税
- A.工资薪金所得
- B.股息所得
- C.个人独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
- D.承包承租经营所得
- E.偶然所得
- A.商品销售合同已经签订,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相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 B.企业对已售出的商品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实施有效控制
- C.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 D.己发生或将发生的销售方的成本能够可靠地核算
- E.企业对已售出的商品,可以实施有效地控制
- A.应就来源于中国境内和境外的所得申报纳税
- B.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应当就来源于境内、境外所得申报纳税
- C.在境内居住不满1年,但超过90日(或183日)的,仅就其该年度来源于境内的所得申报纳税
- D.在境内居住不满90日(或183日)的,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由境外雇主支付的部分并且不由该雇主在中国境内的机构、场所负担的部分,也应申报纳税
- E.在境内居住不满,90日(或183目)的,应当从再次居住满1年的年度起计算5年期限
- A.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在纳税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 B.代扣代缴义务人,为扣缴税款的次月15日内缴入国库
- C.分次取得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的纳税人,为每次取得收入后7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 D.由在华企业或办事机构发放工资、薪金的外籍个人,由在华企业或办事机构集中向当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 E.纳税人可以委托有税务代理资质的中介机构或者他人代为办理纳税申报
- A.契税由财产承受人缴纳
- B.契税实行幅度比例税率
- C.保护合法产权,避免产权纠纷,属于契税的立法原则之一
- D.经有关部门批准,以房抵债和实物交换房屋,均视同房屋买卖,应由产权承受人按房屋现值缴纳契税
- E.对纳税人因改变土地用途而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变更协议或者重新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免征契税
- A.对同一宗土地有多个开发项目,应予以分摊土地使有权支付和土地征用金额
- B.因城市市政规划,被当地政府征用的房地产免税
- C.企事业单位转让旧房作为廉租住房房源且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的,免征土地增值税
- D.某工业企业将自有房地产投资与当地知名商业企业,免征土地增值税
- E.某工业企业与其他单位交换国有土地使用权,免征土地增值税
- A.转让房地产坐落地与其机构所在地或经营所在地不一致的,则应在房地产坐落地所管辖的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 B.对于纳税人既建普通标准住宅又建其他房地产的,应分别核算增值额,不分别核算增值额或不能准确核算增值额的,其建造的普通标准住宅不能适用免税规定
- C.纳税人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出售,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应对其超过部分的增值额按规定征收土地增值税
- D.房地产开发企业转让开发产品时缴纳的印花税是列入管理费用中的,不允许单独再扣除
- E.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转让旧房作为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房源且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免征土地增值税
- A.以分期收款方式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为外币的,应按实际收款日或收款当月1日国家公布的市场汇率折合成人民币
- B.个人购入房地产再转让的,其在购入环节缴纳的契税,作为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予以扣除
- C.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未开发即进行转让的,在计算应纳土地增值税时,可以加计扣除费用
- D.转让旧房、旧建筑物的,不能提供已支付的地价款凭据的,按照该房产所坐落土地取得时的基准低价或标定低价来确定土地的扣除项目金额
- E.纳税人因隐瞒、虚报房地产成交价格等情形而按房地产评估价格计算征收土地增值税时所发生的评估费用,不得在计算土地增值税时扣除
- A.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为单位进行清算
- B.以企业会计账上分别核算的项目为单位进行清算
- C.对于商住楼和非商住楼应分别计算增值额
- D.开发项目中同时包含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的,应分别计算增值额
- E.对于分期开发的项目,以分期项目为单位清算
- A.工矿区内的砖瓦石灰窑
- B.房地产公司出租的写字楼
- C.人民团体自用的房产
- D.行政机关对外经营的招待所使用的房产
- E.个人所有的经营性房产
- A.建成后产权属于全体业主所有]
- B.建成后无偿移交给政府、公用事业单位用于非营利性社会公共事业
- C.建成后有偿转让
- D.建成后房地产开发企业自用
- E.建成后房地产开发企业用于出租
- A.该作者的所得应当按照稿酬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 B.翻译人员的所得应当按照劳务报酬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 C.翻译人员的所得应当按照稿酬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 D.作家应纳的个人所得税是1.12万元
- E.翻译人员应纳的个人所得税是0.32元
- A.以房地产使用权抵押而尚未发生房地产权属转让的
- B.以房地产对外出租的
- C.被兼并企业的房地产在企业兼并中转让到兼并方的
- D.以出地、出资双方合作建房,建成后又转让给其中一方的
- E.个人之间互换自有居住用
- A.市政街道、广场、绿化地带等公共用地
- B.宗教寺庙内的宗教人员生活用地
- C.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单位的办公用地
- D.名胜古迹自用的土地
- E.林业系统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用地
- A.探亲费收入
- B.实报实销的住房补贴收入
- C.从外商投资企业获得的红利收入
- D.探亲期间境外工资收入
- E.语言训练费
- A.年终加薪
- B.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
- C.实行年薪制而兑现的年薪
- D.实行绩效工资办法兑现的绩效工资
- E.机关单位的年终双薪
- A.无息贷款合同
- B.房屋产权证
- C.商标注册证
- D.购销合同
- E.营业执照
- A.转让资产时该项资产的净值
- B.税收滞纳金
- C.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的租赁费支出
- D.非银行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利息
- E.企业所得税税款
- A.个人所有的住房出租后用于商业用途,免征房产税
- B.房管部门向居民出租的公有住房免征房产税
- C.纳税单位与免税单位共同使用的房屋,按各自使用的部分划分,分别征收或免征房产
- D.房产不在同一地方的纳税人,应按房产的坐落地点分别向房产所在地的税务机关缴纳
- E.有关部门鉴定,对毁损不堪居住的房屋和危险房屋,在停止使用后,可免征房产税
- A.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捐赠
- B.对贫困地区的捐赠
- C.对自然灾害地区的捐赠
- D.对红十字事业的捐赠
- E.对公益性青少年活动场所的捐赠
- A.境外营业机构的盈利不可以弥补境内营业机构的亏损
- B.企业通过买一赠一方式销售商品,属于捐赠行为
- C.企业按规定为员工统-N作服饰产生的费用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
- D.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可在设立地缴纳企业所得税
- A.拍卖受赠获得的物品,原值为该拍卖品的市场价值
- B.拍卖通过拍卖行拍得的物品,原值为拍得该拍卖品实际支付的价款及缴纳的相关税费
- C.拍卖祖传的藏品,原值为该拍卖品的评估价值
- D.拍卖从画廊购买的油画,原值为该物品拍卖时的公允价值
- A.纳税人自建房屋用于生产经营的,自房屋建成之日起缴纳房产税
- B.纳税人委托施工企业建设的房屋,自办理验收手续之日起缴纳房产税
- C.纳税人将原有房产用于生产经营,从生产经营之月起缴纳房产税
- D.纳税人将房屋出租的,白房屋使用或交付的当月起缴纳房产税
- E.购置存量房,自办理房屋权属转移、变更登记手续,房地产权属登记机关签发房屋权属证书之次月起计征房产税
- A.所得税
- B.财产税
- C.商品劳务税
- D.行为税
- A.2.25
- B.7.8
- C.10.2
- D.18
- A.90
- B.72
- C.37.25
- D.112.5
- A.2979.12
- B.2528.13
- C.2645.13
- D.2493.13
- A.790
- B.1090
- C.41090
- D.43210
- A.由纳税人负担的出租财产实际开支的修缮费用,不得从收入中扣除
- B.对租金收入计征营业税、城建税等,允许从税前收入中先扣除
- C.在确认财产租赁所得的纳税义务人时,应以产权凭证为依据,对无产权凭证的,以领取租金的个人为纳税义务人
- D.在确定财产租赁所得的纳税义务人时,产权所有人死亡,在未办理产权继承手续期间,该财产出租而有租金收入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A.全年一次性奖金与提前办理退休的个人取得一次性所得的所得税处理是相同的,都是与当月工资合并纳税
- B.个人取得年终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缴纳个人所得税
- C.员工向企业借款,用于购买汽车,借款年度终了后未归还的部分,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 D.个体工商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流动资产盘亏,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可以在税前扣除
- A.外商投资企业采取发包、出租经营且经营人为个人的,对经营人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 B.如果个人兼有不同的劳务报酬所得,应分别按不同项目所得定额或定率减除费用后计算纳税
- C.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计税时,允许扣除的必要费用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费用
- D.个人因从事彩票代销业务而取得的所得,应按照“劳务报酬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 A.非房地产企业以土地作价入股进行投资,征收土地增值税
- B.对于一方出地,一方出资金,双方合作建房,建成后转让给一方,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
- C.房地产的重新评估的增值,应该纳入土地增值税的征收范围
- D.房地产的代建房行为,虽然取得了收入,但没有发生房地产权属的转移,不征收土地增值税
- A.国债利息收入
- B.指定专项用途的直接减免的增值税税款
- C.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收益
- D.金融债券利息收入
- A.对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的融资租赁业务签订的融资租赁合同,应按合同所载租金总额,暂按租赁合同计税
- B.应纳税额不足1角的,按1角贴花
- C.财产租赁合同,应纳税额超过1角不足1元的,按照1元贴花
- D.对已履行并贴花的合同,所载金额与合同履行后实际结算金额不一致的,均要办理完税手续
- A.265
- B.590
- C.580
- D.626
- A.3月
- B.5月
- C.6月
- D.12月
- A.利润分割法
- B.再销售价格法
- C.交易净利润法
- D.可比非受控价格法
- A.400
- B.650
- C.700
- D.450
- A.企业为建造开发产品借入资金而发生的符合税收规定的借款费用,直接在税前扣除
- B.企业集团或其成员企业统一向金融机构借款分摊集团内部其他成员企业使用的,借入方凡能出具从金融机构取得借款的证明文件,一律由集团企业或借款企业在税前扣除
- C.企业为建造开发产品借入资金而发生的符合税收规定的借款费用,可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归集和分配,其中属于财务费用性质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在税前扣除
- D.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的企业,开发产品己取得了初始产权证明,不能视为已经完工
- A.6720
- B.6240
- C.2960
- D.4880
- A.企业委托境外机构销售开发产品的,其支付境外机构的销售费用(不含佣金或手续费)不超过委托销售收入10%的部分,准予据实扣除
- B.企业开发产品转为自用的,使用10个月后又销售,使用期问的折旧费用允许税前扣除
- C.企业将已计入销售收入的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按规定移交给有关部门、单位的,应于移交时扣除
- D.企业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取得的收入,不用计入当期纳税所得额
- A.企业发生债权转股权业务,对债务清偿和股权投资两项业务暂不确认有关债务清偿所得或损失
- B.资产收购,受让企业收购的资产不低于转让企业全部资产的75%,且受让企业在该资产收购发生时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转让企业取得受让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可以以被转让资产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
- C.合并企业接受被合并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以被合并企业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
- D.企业债务重组确认的应纳税所得额占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30%以上,可以在5个纳税年度的期间内,均匀计入各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 A.6400
- B.6900
- C.5600
- D.5080
- A.96
- B.120
- C.83.25
- D.180
- A.以房产投资成立有限公司,投资方按房产余值为计税依据计征房产税
- B.房产联营投资,不承担经营风险,只收取固定收入,投资方视固定收入为租金收入,以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计征房产税
- C.以房产联营投资,共担经营风险的,投资方按房产余值为计税依据计征房产税
- D.以房产联营投资,共担经营风险的,投资方按照取得的收入乘以12%的税率计算房产税
- A.10%
- B.20%
- C.30%
- D.40%
- A.1400
- B.1800
- C.3600
- D.6400
- A.3763.2
- B.3863.2
- C.5376
- D.5378
- A.林产品的采集
- B.中药材的种植
- C.海水养殖
- D.牲畜、家禽的饲养
- A.一次性在税前扣除
- B.直线法计算的折旧
- C.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 D.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 A.对非公有制企业经批准整体改建成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承受原企业土地、房屋权属
- B.企业依照相关规定分设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投资主体相同的企业,对派生方、新设方承受原企业土地、房屋权属
- C.对国有控股公司以部分资产投资组建新公司,且该国有控股公司占新公司股份85%以上的,对新公司承受该国有控股公司的土地、房屋权属
- D.破产企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破产后,非债权人承受关闭、破产企业土地、房屋权属,没有与原企业职工签订劳动用工合同
- A.1530
- B.1185
- C.1745
- D.1225
- A.1726
- B.1186
- C.2736
- D.1792
- A.3000元和6000元
- B.4000元和8000元
- C.6000元和12000元
- D.16000元和32000元
- A.军事设施占用耕地
- B.医院占用耕地
- C.农村居民占用耕地新建住宅
- D.学校占用耕地
- A.折现价值
- B.历史成本
- C.公允价值
- D.拍卖价值
- A.企业与主管部门签订的租赁承包合同
- B.以电子形式签订的各类应税凭证的单位
- C.国际金融组织向我国国家金融机构提供优惠贷款所书立的合同
- D.税务登记证
- A.4994.44
- B.7075
- C.9525
- D.8323.53
- A.纳税人在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可从两处或两处收入来源地选择并固定在一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 B.个人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取得执照从事办学、医疗等活动,应按“劳务报酬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 C.个人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一律按“承包、承租经营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 D.外商投资企业采取发包、出租经营且经营人为个人的,对经营人应按“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 A.外国政府向中国政府提供贷款取得的利息所得
- B.国际金融组织向中国政府提供优惠贷款取得的利息所得
- C.未设立机构、场所的外国企业将设备租给中国境内居民企业取得的租金收入
- D.国际金融组织向居民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取得的利息所得
- A.商用货车
- B.商用客车
- C.三轮汽车
- D.辅助动力帆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