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下半年江西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专家命题预测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有哪些?(  )

  • A.学会调适
  • B.寻求发展
  • C.心理问题自我治疗
  • D.形成稳定的人格结构
2

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有哪些?(  )

  • A.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 B.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 C.个别辅导
  • D.团体辅导
4

下列哪些方法可以缓解杨蒙的考试焦虑?(  )。

  • A.代币奖励法
  • B.系统脱敏法
  • C.肌肉放松法 、
  • D.惩罚法
5

教师的期望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影响巨大,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  )。

  • A.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 B.罗森塔尔效应
  • C.榜样效应
  • D.高原现象
7

“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是指教学要符合学生的( )。

  • A.期望
  • B.最近发展区
  • C.思维发展
  • D.心理需要
28

教育心理学对实践具有(  )作用。

  • A.描述
  • B.验证
  • C.解释
  • D.预测
  • E.控制
29

抑郁症的表现是(  )。

  • A.情绪消极
  • B.消极的认识倾向
  • C.动机缺失、被动
  • D.躯体上疲劳、失眠
  • E.毕活的压力
30

斯金纳将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两类,即(  )。

  • A.应答性行为
  • B.习得性行为
  • C.操作性行为
  • D.强化行为
  • E.消退行为
31

下列学习中属于符号学习的有(  )。

  • A.汉字学习
  • B.英语单词学习
  • C.图像、图表、图形学习
  • D.历史事件学习
  • E.一般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学习
32

下列哪些原则和策略是奥苏伯尔提出的?(  )

  • A.逐渐分化原则
  • B.整合协调原则
  • C.先行组织者原则
  • D.小步子原则
  • E.及时反馈原则
33

品德与态度共同的成分是(  )。

  • A.认知
  • B.情感
  • C.意志
  • D.行为倾向
  • E.需要
34

原型内化这一过程被分为三个小阶段,即(  )。

  • A.动作定向阶段
  • B.物质与物质化阶段
  • C.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 D.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 E.内部言语阶段
35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分为(  )。

  • A.归属学习
  • B.符号学习
  • C.并列结合学习
  • D.概念学习
  • E.命题学习
36

动机的功能有(  )。

  • A.激活功能
  • B.选择功能
  • C.指向功能
  • D.控制功能
  • E.强化功能
38

针对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策略主要有(  )。

  • A.复述策略
  • B.模式再认策略
  • C.精细加工策略
  • D.动作系列学习策略
  • E.组织策略
39

奥苏伯尔认为组织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策略包括(  )。

  • A.意义学习必须以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
  • B.“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
  • C.意义学习不以一定知识为基础
  • D.知识学习中的迁移是必然存在的
  • E.传授新知识之前,给学生呈现一个短暂的具有概括性和引导性的说明
40

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  )特点。

  • A.对象的观念性
  • B.动作的外显性
  • C.执行的内潜性
  • D.运用的闭合性
  • E.结构的简缩性
41

抑郁症主要表现为(  )。

  • A.情绪消极
  • B.低自尊
  • C.食欲不振 
  • D.动机缺失
  • E.过分谨慎
42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  )。

  • A.学习兴趣
  • B.学习需要
  • C.学习态度
  • D.学习期待
  • E.学习自觉性
43

在动作技能形成的局部动作阶段,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是(  )。

  • A.示范
  • B.讲解
  • C.反馈
  • D.练习
  • E.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44

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  )。

  • A.行为对抗
  • B.认知失调
  • C.拉帮结伙
  • D.情感冲突
  • E.孤立
45

依据加涅的学习分类,学习主要是为了获得(  )。

  • A.言语信息
  • B.心智技能
  • C.认知策略
  • D.态度
  • E.运动技能
46

元认知知识包括(  )。

  • A.关于个体内差异的认识
  • B.对任务的认识
  • C.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
  • D.关于个体间差异的认识
  • E.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
48

教师对所有的学生都抱有较高的期望并肯定提高教育效果的是(  )。

  • A.晕轮效应
  • B.首因效应
  • C.罗森塔尔效应
  • D.名人效应
49

道德观念、道德信念的形成有赖于(  )。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情感
  • C.道德意志
  • D.道德行为
50

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心理影响机制是 (  )。

  • A.功能因素   
  • B.定势
  • C.原型启发   
  • D.负迁移
52

教师的批评或不赞成,与学生的成绩之间存在着(  )。

  • A.负相关
  • B.正相关
  • C.没有关系
  • D.若有若无
54

在一份书面学习材料中,记忆效果最好的位置往往是(  )。

  • A.开始部分   
  • B.中间部分
  • C.不一定    
  • D.都一样
55

(  )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 A.教师领导风格
  • B.班级
  • C.学校
  • D.年级
57

教师评分的相对标准对应的评价方式是(  )。   

  • A.形成性评价   
  • B.总结性评价
  • C.标准参照评价   
  • D.常模参照评价
58

最近发展区是指(  )。

  • A.最新获得的能力
  • B.超出茸前水平的能力
  • C.儿童在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 D.需要在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62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 A.形象思维
  • B.聚合思维
  • C.直觉思维
  • D.发散思维
64

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力努力的注意是(  )。

  • A.随意注意
  • B.不随意注意
  • C.随意后注意
  • D.无意注意
65

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可分为(  )。

  • A.正迁移与负迁移
  • B.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 C.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 D.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66

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

  • A.关系转换理论
  • B.经验类化理论
  • C.共同要素说
  • D.形式训练说
67

学习“工作总量一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是(  )。

  • A.规则学习
  • B.概念学习
  • C.辨别学习
  • D.问题解决学习
68

下列属于元认知监视策略的是 (  )。

  • A.设置学习目标   
  • B.浏览阅读材料
  • C.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   
  • D.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69

(  )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

  • A.感觉记忆
  • B.短时记忆
  • C.长时记忆
  • D.语义记忆
73

教学目标侧重于过程或探索知识经验,则宜选择(  )。

  • A.发现学习
  • B.接受学习
  • C.合作学习
  • D.掌握学习
74

对有关史地知识的领会,不能缺少(  )。

  • A.模象直观
  • B.实物直观
  • C.言语直观
  • D.。形象直观
77

(  )对活动起定向作用。

  • A.知识
  • B.能力
  • C.技能
  • D.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