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考前冲刺试卷九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7

皮亚杰认为形成儿童道德的他律道德在(  )。

  • A.0~5岁 
  • B.6~B岁
  • C.B~10岁
  • D.10~12岁
32

维果斯基在儿童心理发展观上提出了(  ).

  • A.阶段发展理论 
  • B.道德发展理论
  • C.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 D.人格发展理论
33

个体执行任务时追求成功的内在驱动力称为(  )。 

  • A.认识动机 
  • B.赞许动机
  • C.成就动机 
  • D.交往动机
34

肌肉松弛训练法是由(  )首创的。

  • A.皮亚杰 
  • B.雅各布松
  • C.艾里斯 
  • D.沃尔茨
36

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 (  )。 

  • A.正迁移 
  • B.横向迁移
  • C.负迁移 
  • D.纵向迁移
37

学生学习“功=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  )。

  • A.辨别学习
  • B.符号学习
  • C.概念学习
  • D.规则或原理学习
38

奥苏伯尔认为,对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学习是(   )。

  • A.公式学习   
  • B.命题学习
  • C.原理学习   
  • D.推理学习
39

在心理测验中,成就动机测验属于(  )。

  • A.认知测验 
  • B.能力测验
  • C.人格测验 
  • D.智商测验
40

一个人的对人、对已、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

  • A.与生俱来的
  •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41

下列因素中,哪种因素引起的行为的持久变化属于学习?(  )

  • A.有机体的成熟 
  • B.适应与创伤
  • C.疲劳
  • D.个体的经验
42

(  )是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 A.领会
  • B.应用
  • C.知识
  • D.分析
43

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称为 (  )。

  • A.学习目的 
  • B.教学目的
  • C.学习目标 
  • D.教学目标
44

关于陈述性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 
  • B.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
  • C.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 D.是一种实践性知识
45

“亲其师,信其道”,主要表明了(  )的作用。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情感
  • C.道德动机
  • D.道德意志
47

下面体现垂直迁移的具体事例是(   )。

  • A.汉语拼音的学习影响英语字母的发音I
  • B.“角” 的概念的掌握影响“直角”“平角”等概念的学习
  • C.“石”字的学习影响“磊”字的学习
  • D.在学校形成的爱护公物的习惯影响在校外的行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