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
学习期待
- 4
-
高原现象
- 5
-
诱因
- A.与他人基本相同
- B.与他人保持一致
- C.被他人认可
- D.与他人相接近
- A.前运算阶级
- B.感知运动阶段
- C.具体运算阶段
- D.形式运算阶段
- A.儿童早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 A.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 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
-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
- 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 A.先快后慢
- B.先慢后快
- C.先后一致
- D.不快不慢
- A.积极的社会功能
- B.应有的责任能力
- 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
- D.道德精神面貌
- A.直觉
- B.想象
- C.行为
- D.伦理
- A.讲解
- B.观察
- C.师范
- D.练习
- A.标准参照测验
- B.常模参照测验
- C.描述性测验
- D.团体测验
- A.积极的社会功能
- B.应有的责任能力
- 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
- D.道德精神面貌
- A.教师的指导
- B.学习材料的特性
- C.媒体
- D.认知结构
- A.指向性与选择性
- B.指向性与集中性
- C.指向性与分散性
- D.集中性与紧张性
- A.内部言语
- B.活动定向
- C.有声的外部言语
- D.无声的外部言语
- A.行为系统
- B.意识特点
- C.综合心理特征
- D.品德与修养
- A.理解
- B.机械
- C.内隐
- D.无意
- A.教学程序
- B.教学过程
- C.教学事项
- D.教学方法
- A.1903年
- B.1913年
- C.1924年
- D.1934年
- A.强度律
- B.差异律
- C.活动律
- D.组合律
- A.2~5岁
- B.6~7岁
- C.B~10岁
- D.11~12岁
- A.与生俱来的
- B.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