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1900年
- B. 1905年
- C. 1910年
- D. 1915年
- A. 指导教学
- B. 发现教学
- C. 情境教学
- D. 合作教学
- A. 皮亚杰
- B. 维果斯基
- C. 布鲁纳
- D. 桑代克
- A. 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
- B. 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
- C. 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
- D. 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
- A. 桑代克
- B. 斯金纳
- C. 苛勒
- D. 加涅
- A. 关注生存
- B. 关注情况
- C. 关注学生
- D. 关注教学材料
- A. 依从
- B. 接受
- C. 认同
- D. 内化
- A. 认知策略
- B. 精细加工策略
- C. 元认知策略
- D. 资源管理策略
- A. 自主感
- B. 亲密感
- C. 信任感
- D. 勤奋感
- A. 初一年级
- B. 初二年级
- C. 初三年级
- D. 高一年级
- A. 10分钟
- B. 1秒钟
- C. 1分钟
- D. 1刻钟
- A. 先行组织者
- B. 认知结构
- C. 比较性组织者
- D. 固定点
- A. 班杜拉
- B. 托尔曼
- C. 阿特金森
- D. 杜威
- A. 水平迁移
- B. 垂直迁移
- C. 同化迁移
- D. 顺应迁移
- A. 认识
- B. 依从
- C. 认同
- D. 内化
- A. 感知运动阶段
- B. 前运算阶段
- C. 具体运算阶段
- D. 形式运算阶段
- A. 学习需要
- B. 学习期待
- C. 成败归因
- D. 成就动机
- A. 效度
- B. 信度
- C. 难易度
- D. 区分度
- A. 霍尔
- B. 斯金纳
- C. 柯尔伯格
- D. 皮亚杰
- 36
-
品德是一种( )
- A. 社会现象
- B. 意识形态
- C. 道德准则
- D. 个体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