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陕西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标准预测卷五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6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最适宜的解释是(  )

  • A. 刺激泛化
  • B. 刺激分化
  • C. 刺激恐惧
  • D. 刺激评价
29

安德森的心理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  )

  • A. 认知阶段
  • B. 联结阶段
  • C. 评价阶段
  • D. 自动化阶段
31

桑代克总结的三条主要的学习规律不包括(  )

  • A. 准备律
  • B. 练习律
  • C. 失用律
  • D. 效果律
34

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最可靠的标准是(  )

  • A. 教学方法
  • B. 教学目标
  • C. 教学环境
  • D. 教学策略
35

“心智灵活,思路通达”是指思维具有( )

  • A. 流畅性
  • B. 求异性
  • C. 独创性
  • D. 变通性
36

下列属于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里的情感目标的是(  )

  • A. 分析
  • B. 形成价值观念
  • C. 知觉
  • D. 综合
37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  )

  • A. 特别迟钝
  • B. 无反应
  • C. 特别敏感
  • D. 一般反应
38

两位同学一起上学、一起玩,关系较好,主要是由于(  )

  • A. 交往的频率高
  • B. 态度相似
  • C. 个性互补
  • D. 外貌吸引
42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

  • A. 廖世承
  • B. 房东岳
  • C. 潘菽
  • D. 陆志伟
43

自下而上的迁移被称为(  )

  • A. 正迁移
  • B. 垂直迁移
  • C. 负迁移
  • D. 水平迁移
44

后面学习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是( )

  • A. 前摄抑制
  • B. 倒摄抑制
  • C. 干扰
  • D. 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