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
在会谈中,如果当事人处于思想困扰时,思考与言语表达往往不明确,辅导教师可将当事人的不连贯的、模糊的、隐含的想法与感受说出来,帮助对方从混乱的思想中理出眉目。这种会谈技术称为__________。
- A. 前摄抑制
- B. 倒摄抑制
- C. 干扰
- D. 抑制
- A. 实物直观
- B. 模象直观
- C. 言语直观
- D. 形象直观
- A. 记忆现象
- B. 定势现象
- C. 迁移现象
- D. 应用现象
- A. 八个阶段
- B. 七个阶段
- C. 六个阶段
- D. 五个阶段
- A. 想像的道德情感
- B. 情境的道德情感
- C. 直觉的道德情感
- D. 理性的道德情感
- A. 生理的需要
- B. 安全的需要
- C. 归属与爱的需要
- D. 自我实现的需要
- A. 能力
- B. 经验
- C. 认知结构
- D. 知识
- A. 儿童思维现有的发展水平
- B. 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 C. 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
- D. 最高发展水平
- A. 能力
- B. 运气
- C. 努力
- D. 任务难度
- A. 信度
- B. 区分度
- C. 效度
- D. 常模
- A. 观察法
- B. 自然实验法
- C. 个案法
- D. 调查法
- A. 教师促成的纪律
- B. 集体促成的纪律
- C. 任务促成的纪律
- D. 自我促成的纪律
- A. 3±2
- B. 5±2
- C. 7±2
- D. 9±2
- A. 3—5个
- B. 5—9个
- C. 9—11个
- D. 11—15个
- A. 派生类属学习
- B. 相关类属学习
- C. 并列结合学习
- D. 上位学习
- A. 分析
- B. 综合
- C. 知觉
- D. 形成价值观念
- A. 并列结合学习
- B. 上位学习
- C. 派生类属学习
- D. 相关类属学习
- A. 教学过程
- B. 教学手段
- C. 教学内容
- D. 教学媒体
- A. 强度律
- B. 差异律
- C. 活动律
- D. 组合律
- A. 辨别学习
- B. 概念学习
- C. 规则或原理学习
- D. 言语联结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