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四川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A级)考点测试题(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8

根据前后学习的难度差异,可以把迁移分为(  )

  • A.正迁移
  • B.顺向迁移
  • C.垂直迁移
  • D.逆向迁移
  • E.水平迁移
9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

  • A.遗传与环境因素
  • B.成熟与学习因素
  • C.社会环境因素
  • D.学校教育因素
  • E.主观能动因素
10

学习评定在常见的教师心理因素所导致的误差有(  )

  • A.宽大效应
  • B.光环效应
  • C.集中趋势
  • D.逻辑误差
  • E.对比效应
11

一般而言,学生的成就动机来源于三种需要,它们是(  )

  • A.认知的需要
  • B.交往的需要
  • C.自我提高的需要
  • D.学习过程派生的附属需要
  • E.外在奖励
12

干扰主要是(  )

  • A.前摄抑制
  • B.后摄抑制
  • C.倒退现象
  • D.材料过多
  • E.忽视策略
13

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主要是活动水平和(  )

  • A.原发性
  • B.习得性
  • C.后继性
  • D.指向性
15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叫(  )

  • A.顺向迁移
  • B.逆向迁移
  • C.正迁移
  • D.负迁移
16

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 A.所有的学与教
  • B.实践过程中的学与教
  • C.社会情境中的学与教
  • D.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
17

下列测验方法中,不可能由教师或学校自行编制的是(  )

  • A.心理测验
  • B.客观测验
  • C.标准测验
  • D.论文式测验
20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的核心原理乃是他所称的(  )

  • A.新生论原理
  • B.认知论原理
  • C.道德论原理
  • D.学习论原理
21

学校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论是(  )

  • A.智力理论
  • B.动机理论
  • C.学习理论
  • D.认知理论
22

通过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的方法是(  )

  • A.观察法
  • B.调查法
  • C.自然实验法
  • D.实验室实验法
24

对禀赋优异儿童采取提早入学或跳级方式进行的教育策略属于(  )

  • A.加速制教学策略
  • B.充实制教学策略
  • C.固定特殊班级教学策略
  • D.弹性特殊班级教学策略
25

知识传递的唯一途径是(  )

  • A.直接传递
  • B.间接传递
  • C.循环传递
  • D.辐射传递
26

皮亚杰认为,11至15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  )

  • A.思维准备阶段
  • B.思维阶段
  • C.感觉运动阶段
  • D.抽象思维阶段
29

布鲁姆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

  • A.掌握学习
  • B.认知学习
  • C.情感学习
  • D.行为学习
31

"学生学会点头敬礼,学会课堂常规”属于加涅学习分类中的(  )

  • A.连锁学习
  • B.刺激一反应联结学习
  • C.信号学习
  • D.言语联想学习
33

大脑神经兴奋消耗能量超出恢复过程而产生的疲劳是(  )

  • A.肌肉疲劳
  • B.神经系统疲劳
  • C.心理疲劳
  • D.感知疲劳
36

一般而论,教师最重要的能力是(  )

  • A.课堂教学能力
  • B.组织班集体能力
  • C.了解或研究学生的能力
  • D.和家长沟通的能力
37

下列属于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是(  )

  • A.强调形成学习结构
  • B.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
  • C.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 D.有意义接受学习
39

以下不属于教学策略设计内容的是(  )

  • A.课的划分
  • B.教学顺序设计
  • C.教学活动设计
  • D.课的内容
42

教学设计的开始环节为(  )

  • A.教学内容
  • B.教学对象分析
  • C.学习目标编写
  • D.学习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