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下半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临考押密卷(4)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教师的期望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影响巨大,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  )。

  • A.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 B.罗森塔尔效应
  • C.榜样效应
  • D.高原现象
3

“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是指教学要符合学生的(  )。

  • A.期望
  • B.最近发展区
  • C.思维发展
  • D.心理需要
5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培养?(  )

  • A.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 B.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 C.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 D.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6

下列有关智力和创造性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 A.智力水平高,创造性就强
  • B.创造性强,一定是高智商
  • C.高创造性者必须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 D.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8

下列符合创造性思维灵活性特点的是(  )。

  • A.举一反三
  • B.随机应变
  • C.自以为是
  • D.落叶知秋
29

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是(  )。

  • A.顿悟性
  • B.序列性
  • C.基础性
  • D.创新性
  • E.认知性
30

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  )特点。

  • A.对象的观念性
  • B.动作的外显性
  • C.执行的内潜性
  • D.运用的闭合性
  • E.结构的简缩性
31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人的需要可分为生长需要和缺失需要,下列属于缺失需要的是(  )。

  • A.饮食需要
  • B.力避下岗的需要
  • C.被人尊重的需要
  • D.审美的需要
  • E.寻找归属和爱的需要
32

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有(  )。

  • A.焦虑症
  • B.抑郁症
  • C.强迫症
  • D.恐怖症
  • E.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33

只有符合哪些条件才算是问题解决?(  )

  • A.能够回忆与想象
  • B.有认知成分参与
  • C.一系列的心理操作
  • D.目的性
  • E.有假设
34

行为目标的陈述具备哪些因素?(  )。

  • A.具体目标
  • B.先前经验
  • C.产生条件
  • D.价值体系
  • E.行为标准
35

构成动机的主要成分是(  )。

  • A.归因
  • B.成就动机
  • C.期待
  • D.需要
  • E.自我效能感
36

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  )。

  • A.教学事项
  • B.教学方法
  • C.教学情景
  • D.教学媒体
  • E.教学目的
37

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  )。

  • A.符号学习
  • B.上位学习
  • C.概念学习
  • D.下位学习
  • E.命题学习
38

针对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策略主要有(  )。

  • A.复述策略
  • B.模式再认策略
  • C.精细加工策略
  • D.动作系列学习策略
  • E.组织策略
39

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  )。

  • A.行为对抗
  • B.认知失调
  • C.拉帮结伙
  • D.情感冲突
  • E.孤立
40

群体的功能是(  )。

  • A.评价性功能
  • B.导向性功能
  • C.生产性功能
  • D.发动性功能
  • E.维持性功能
41

一般说来,高创造性者的人格特征有(  )。

  • A.智商高
  • B.不能容忍模糊与错误
  • C.喜欢幻想
  • D.独立性
  • E.有抱负
42

睡眠障碍包括(  )。

  • A.失眠
  • B.过度嗜睡
  • C.睡行症
  • D.夜惊
  • E.梦魇
43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可分为(  )。

  • A.接受
  • B.反应
  • C.形成价值观念
  • D.组织价值观念系统
  • E.价值体系个性化
44

20世纪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  )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

  • A.教学测量
  • B.儿童的个性
  • C.儿童的社会适应性
  • D.教学评估
  • E.生理卫生
45

常用的组织策略有(  )。

  • A.记笔记
  • B.列提纲
  • C.提问
  • D.画图形
  • E.生成性学习
46

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研究者倾向于将其分为两类,即(  )。

  • A.有结构的问题
  • B.无结构的问题
  • C.创造性的问题
  • D.认知性的问题
  • E.一般性的问题
47

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  )。

  • A.瞬时记忆
  • B.形象记忆
  • C.短时记忆
  • D.逻辑记忆
  • E.长时记忆
48

布卢姆等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  )。

  • A.道德目标
  • B.动作技能目标
  • C.发展目标
  • D.健康目标
49

完形一顿悟说的创立者是(  )。

  • A.加涅
  • B.布鲁纳
  • C.苛勒
  • D.奥苏伯尔
50

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  )。

  • A.成文的正式规范
  • B.口头约定的规范
  • C.约定俗成的规范
  • D.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 E.潜意识遵循的规范
53

少年期是指年龄在(  )阶段的儿童。.

  • A.6~11、12岁
  • B.11、12~14、15岁
  • C.14、15~17、1B岁
  • D.3~6、7岁
54

气急败坏表现了(  )情绪状态。

  • A.表情
  • B.激情
  • C.心境
  • D.应激
56

世界杯期间看足球比赛的记忆属于(  )。

  • A.情景记忆
  • B.语义记忆
  • C.程序性记忆
  • D.陈述性记忆
57

学生对自已认知能力的意识属于自我意识中的(  )。

  • A.心理自我
  • B.生理自我
  • C.社会自我
  • D.理想自我
58

抑郁症是由(  )造成的。

  • A.学校原因
  • B.家庭原因
  • C.心理原因
  • D.社会原因
60

(  )不属于智力群体差异表现。

  • A.性别差异
  • B.年龄差异
  • C.种族差异
  • D.水平差异
61

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可分为(  )。

  • A.正迁移与负迁移
  • B.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 C.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 D.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62

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估计是(  )。

  • A.学习需要
  • B.学习动机
  • C.学习迁移
  • D.学习期待
66

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体内化之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此时处于(  )。

  • A.教师促成的纪律
  • B.集体促成的纪律
  • C.自我促成的纪律
  • D.任务促成的纪律
67

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属于(  )。

  • A.模象直观
  • B.实物直观
  • C.言语直观
  • D.感知直观
70

衡量人的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情感
  • C.道德意志
  • D.道德行为
71

及时复习是指(  )。

  • A.学习之后一周再复习
  • B.当天复习
  • C.学习之后马上复习
  • D.大面积遗忘开始前复习
72

(  )是一种间接的强化方式。

  • A.外部强化
  • B.内部强化
  • C.自我强化
  • D.替代强化
76

未知概念题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学习属于(  )。

  • A.类属学习
  • B.总括学习
  • C.并列结合学习
  • D.命题学习
77

“三个和尚没水喝”表现的是社会心理效应的(  )。

  • A.社会助长
  • B.社会惰化
  • C.群体极化
  • D.从众
78

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多属于(  )的问题。

  • A.创造性
  • B.认知性
  • C.有结构
  • D.无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