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心理学》预测试卷(5)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2

用自己的话来表述问题的结构,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途径是(  )。

  • A.形成问题的表征
  • B.知识技能的调用
  • C.解题成果的评价
  • D.旧题表述的重复
23

后学材料对先学知识记忆与保持的干扰叫(  )。

  • A.前摄抑制 
  • B.后摄抑制 
  • C.侧抑制 
  • D.系列位置 
25

在学生品德心理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情感
  • C.道德意志
  • D.道德行为
26

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

  • A.学校教育 
  • B.知识 
  • C.迁移 
  • D.应用 
27

下列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一项是(  )。

  • A.计划策略
  • B.学习策略
  • C.监控策略
  • D.调节策略
30

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联系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评价方式称为(  )。

  • A.常模参照评价 
  • B.正式评价 
  • C.标准参照评价 
  • D.非正式评价 
31

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

  • A.“好孩子”取向阶段
  • 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 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 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33

课堂气氛也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  )。

  • A.连锁性感染 
  • B.互相监督 
  • C.互相帮助 
  • D.遵守纪律 
36

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称为(  )。

  • A.学习目的
  • B.教学目的
  • C.学习目标
  • D.教学目标
37

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  )。

  • A.赞科夫
  • B.苏霍姆林斯基
  • C.皮亚杰
  • D.布鲁纳 
41

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

  • A.指向性与选择性
  • B.指向性与集中性
  • C.指向性与分散性
  • D.集中性与紧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