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
定势
- 7
-
行为塑造法
- A.具有依附性
- B.缺乏原则性
- C.发展的趋势是稳定的、和谐的
- D.自我为中心
- A.用途扩散
- B.结构扩散
- C.方法扩散
- D.形态扩散
- A.生理需要
- B.安全需要
- C.归属和爱的需要
- D.尊重需要
- E.自我实现需要
- A.刺激
- B.反应
- C.环境线索
- D.学习目标
- E.态度
- A.操作定向
- B.操作模仿
- C.操作整合
- D.操作熟练
- A.先高后低
- B.先低后高
- C.中间低两头高
- D.中间高两头低
- E.白天高晚上低
- A.主观主义
- B.客观主义
- C.环境主义
- D.强化
- E.发现学习
- A.智力水平较高
- B.富于幻想
- C.性格内向
- D.遇事犹豫、拘谨、比较固执
- E.自我克制过于严重
- A.多维思维
- B.思维的可逆性
- C.去自我中心
- D.命题思维
- E.具体逻辑推理
- A.活动过多
- B.注意力不集中
- C.冲动行为
- D.交往困难
- A.外部行为
- B.心理变化
- C.目标活动
- D.操作技能
- A.尝试一错误说
- B.认知一发现理论
- C.联结一认知理论
- D.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 A.学校
- B.心理咨询室
- C.医院。
- D.课堂
- A.信度
- B.效度
- C.区分度
- D.难度
- A.学生
- B.学业
- C.学习成绩
- D.学习方法
- A.程序教学
- B.组织教学
- C.个别化教学
- D.指导教学
- A.班级文化
- B.组织制度
- C.凝聚力
- D.班级管理
- 34
-
少年期指( )。
- A.3岁~6、7岁
- B.11、12岁~14、15岁
- C.6、7岁~11、12岁
- D.14、15岁~25岁
- 35
-
健康的概念是指( )。
- A.身体健康
- B.生理无残疾
- C.心理健康
- D.身心健康
- A.信度
- B.效度
- C.区分度
- D.难度
- A.总结性评价
- B.诊断性评价
- C.准备性评价
- D.标准参照评价
- A.二年级下学期前后
- B.三年级上学期前后
- C.三年级下学期前后
- D.四年级上学期前后
- A.教师自编测验
- B.非测验性测验
- C.案卷分析
- D.谈话
- A.步骤
- B.算子
- C.序列
- D.产生式
- A.创造性
- B.学习动机
- C.学习迁移
- D.学会学习
- A.交往动机
- B.外在动机
- C.内在动机
- D.无意识动机
- A.关注自我阶段
- B.关注生存阶段
- C.关注情境阶段
- D.关注学生阶段
- A.布鲁纳
- B.桑代克
- C.贾德
- D.维纳
- A.有意识记
- B.多种感官参与
- C.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 D.画线
- A.不可知性
- B.独特性
- C.即时性
- D.独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