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
高原现象
- 9
-
头—尾梯度
- 10
-
罗森塔尔效应
- 11
-
凯勒计划
- 12
-
认知结构
- A.课的划分
- B.教学顺序设计
- C.教学活动设计
- D.课的内容
- A.认知的需要
- B.交往的需要
- C.自我提高的需要
- D.学习过程派生的附属需要
- A.一般性组织者
- B.比较性组织者
- C.陈述性组织者
- D.概括性组织者
- A.间接性、独创性和流畅性
- B.变通性、灵活性和流畅性
- C.概括性、间接性和变通性
- D.变通性、独创性和流畅性
- A.多重识别学习
- B.言语联想学习
- C.信号学习
- D.概念学习
- A.原则充实
- B.水平充实
- C.垂直充实
- D.弹性充实
- A.强化
- B.刺激
- C.反应
- D.评价
- A.直接传递
- B.间接传递
- C.循环传递
- D.辐射传递
- A.罗森塔尔
- B.史奠克
- C.奥苏贝尔
- D.古德
- A. 信号学习
- B.连锁
- C.概念学习
- D.原则学习
- A.团队组织
- B.学习小组
- C.学生宿舍的寝室
- D.班级中的“团伙”
- A.艾里克森
- B.皮亚杰
- C.柯尔柏格
- D.马斯洛
- A.变通性
- B.流畅性
- C.独创性
- D.独立性
- A.低耗性标准
- B.可能性标准
- C.价值性标准
- D.细致性标准
- A.价值化
- B.人格化
- C.社会化
- D.差异化
- 34
-
学习的意义表现在【 】
- A.促进心理的成熟与发展
- B.获得好的成绩
- C.适应社会发展
- D.个体生活的需要
- A.《教育目标分类》
- B.《教育心理学》
- C.《学习的条件》
- D.《教育过程》
- A.教学
- B.教育
- C.课
- D.学校教育
- A.1803年
- B.1879年
- C.1903年
- D.1923年
- A.学生与教师
- B.学习
- C.教师与教学
- D.学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