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押题密卷(十二)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8

群体的功能是(   )。

  • A.评价性功能   
  • B.导向性功能   
  • C.生产性功能
  • D.发动性功能   
  • E.维持性功能
19

先行组织者可以分为(   )。

  • A.陈述性组织者   
  • B.程序性组织者   
  • C.比较性组织者
  • D.分析性组织者   
  • E.综合性组织者
20

纽厄尔和西蒙的信息加工模式包括的成分有(   )。

  • A.接纳者   
  • B.处理者   
  • C.加工者
  • D.记忆   
  • E.作用者
21

品德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分别是(   )。

  • A.道德意识   
  • B.道德动机   
  • C.道德情感
  • D.道德认识   
  • E.道德行为方式
22

以下属于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的是(   )。

  • A.敏感性   
  • B.流畅性   
  • C.灵活性
  • D.独创性   
  • E.发散性
23

群体规范的功能是(   )。

  • A.监督的功能   
  • B.群体支柱的功能   
  • C.评价标准的功能
  • D.调节控制的功能   
  • E.行为导向的功能
24

我国心理学界依据教育系统中所传授的经验内容的不同,将学习分为(   )。

  • A.信号学习   
  • B.知识学习   
  • C.技能学习
  • D.行为规范学习   
  • E.情感学习
25

概念形成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

  • A.具体化阶段   
  • B.抽象化阶段   
  • C.类化阶段
  • D.同化阶段   
  • E.辨别阶段
26

个性的结构主要包括(   )。

  • A.人格   
  • B.个性倾向性   
  • C.个性心理特征
  • D.自我意识   
  • E.个性情感特征
27

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在课时计划的差异表现在(   )。

  • A.专家教师课时计划更简洁
  • B.专家教师课时计划更灵活
  • C.专家教师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来制订课时计划
  • D.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具有预见性
  • E.专家教师注重细节
28

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有(   )。

  • A.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 B.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 C.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 D.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 E.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29

教师期望效应的发生,取决于下列哪些因素?(   )

  • A.教师自身的因素   
  • B.学生的人格特征   
  • C.原有认知水平
  • D.归因风格   
  • E.自我意识
30

布鲁巴奇等在1994年提出的四种反思方法包括(   )。

  • A.反思日记   
  • B.详细描述   
  • C.交流讨论
  • D.关注问题   
  • E.行动研究
31

下列哪些教师的教学工作较为成功?(   )。

  • A.有激励作用   
  • B.生动活泼   
  • C.富于想象
  • D.热心于自己学科   
  • E.照本宣科
32

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历程中的强化阶段是(   )。

  • A. 0~6岁   
  • B.6~9岁   
  • C.9~16岁
  • D.16岁~成年   
  • E.成年
33

小学生常见的情绪适应问题是(   )。

  • A.恐惧    
  • B.抑郁   
  • C.紧张
  • D.情感冲动   
  • E.失眠
34

下列属于个性的是(   )。

  • A.需要   
  • B.性格   
  • C.动机
  • D.世界观   
  • E.气质
35

儿童道德性发展的可逆阶段是在(   )。

  • A.2~5岁   
  • B.6~7岁   
  • C.8~10岁
  • D.11~12岁   
  • E.0~6岁
36

概念的结构包括(   )。

  • A.概念名称   
  • B.概念定义   
  • C.概念特征
  • D.概念水平   
  • E.概念实例
37

群体内聚力表现为(   )。

  • A.领导方式   
  • B.成员情感   
  • C.认同感
  • D.归属感   
  • E.力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