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下半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临考押密卷(4)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教师的期望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影响巨大,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  )。

  • A.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 B.罗森塔尔效应
  • C.榜样效应
  • D.高原现象
4

“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是指教学要符合学生的(  )。

  • A.期望
  • B.最近发展区
  • C.思维发展
  • D.心理需要
5

案例说明了,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

  • A.环境
  • B.学校教育
  • C.家庭教育
  • D.遗传
6

依据案例,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员都应为学生的道德教育树立好榜样
  • B.德育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结合
  • C.环境对人的道德品格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
  • D.既然是在校学生,学生德育主要就是学校的责任
7

若该儿童是通过暴力电视节目学会攻击性行为的,这符合(  )的观点。

  • A.联结试误学习理论
  • B.格式塔学习理论
  • C.社会观察学习理论
  •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9

根据练习的任务分配方式,可以把练习分为(  )。

  • A.集中练习
  • B.分散练习
  • C.整体练习
  • D.部分练习
  • E.复杂练习
30

从性质来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包括(  )。

  • A.发展性教育
  • B.培养心理素质
  • C.补救性教育
  • D.维护心理健康
  • E.培养健全人格
32

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有(  )。

  • A.客观性
  • B.主观性
  • C.计划性
  • D.随意性
  • E.可比性
33

期待包括(  )。

  • A.过程期待
  • B.结果期待
  • C.方法期待
  • D.效能期待
  • E.自我期待
34

对于学习习惯的建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基本学习习惯不良多始于小学
  • B.家长的“陪读”会造成孩子在学习上对家长的依赖
  • C.不良学习习惯的扭转和改变不是很难的事
  • D.行为强化技术是改变不良学习习惯的一项重要技术
  • E.学习习惯的改变和确立要趁热打铁,趁学生有改变的兴趣,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建立好的学习习惯
35

张春兴认为心理健康的条件有(  )。

  • A.情绪较稳定
  • B.乐于工作
  • C.能与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并乐于和他人交往
  • D.对自己有适当的了解,并悦纳自我
  • E.对环境有适切的认识并能切实有效地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
36

学生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主要是(  )。

  • A.同伴关系
  • B.师生关系
  • C.朋友关系
  • D.合作关系
  • E.亲子关系
37

知识应用的具体过程一般包括(  )。

  • A.审题
  • B.联想
  • C.提出假设
  • D.解题验证
  • E.课题类化
38

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  )。

  • A.符号学习
  • B.上位学习
  • C.概念学习
  • D.下位学习
  • E.命题学习
39

教学设计的原则是(  )。

  • A.以学生为主体
  • B.灵活性
  • C.可操作性
  • D.以教师为主导
  • E.创新性
40

优生与差生在知识水平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

  • A.知识量
  • B.知识的理解程度
  • C.知识结构
  • D.知识的层次
  • E.智力的差别
41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  )。

  • A.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
  • B.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达到成熟的时间不同
  • C.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的最佳时期不同
  • D.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条件相同
  • E.个体心理发展的同一方面在不同的时期发展速度不同
42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包括(  )。

  • A.依从
  • B.坚定
  • C.外化
  • D.认同
  • E.内化
43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包括(  )。

  • A.注意与预期
  • B.激活原有知识
  • C.选择性知觉
  • D.新旧知识相互作用
  • E.认知结构的重组
44

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  )。

  • A.记忆术
  • B.做笔记
  • C.提问
  • D.列提纲
  • E.画关系图
45

教师进行说服教育时,只提出正面材料的情况有(  )。

  • A.对理解能力有限的低年级学生
  • B.理解能力较高的高年级学生
  • C.学生没有相反的观点时
  • D.学生原本就有相反的观点时
  • E.说服的任务是解决当务之急时
46

分析教学对象主要是分析(  )。

  • A.学生的起始能力
  • B.学生的生活背景
  • C.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兴趣
  • D.学生的家庭背景
  • E.学生的年龄特征
47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  )。

  • A.流畅性
  • B.认知性
  • C.变通性
  • D.序列性
  • E.独创性
48

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由一些活动交织在一起的,它们是(  )。

  • A.学习过程
  • B.教学过程
  • C.管理过程
  • D.评价/反思过程
  • E.认识过程
49

一般说来,由(  )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 A.内部动机
  • B.外部动机
  • C.交往动机
  • D.无意识动机
54

技能的学习可以以(  )的掌握为前提。

  • A.感性知识
  • B.理性知识
  • C.陈述性知识
  • D.程序性知识
55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小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

  • A.发展勤奋感
  • B.培养主动性
  • C.形成亲密感
  • D.建立自我同一感
56

在小学阶段,学生规则学习的主要形式是(  )。

  • A.发现学习
  • B.接受学习
  • C.创造学习
  • D.认知学习
58

画线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  )。

  • A.精细加工策略
  • B.复述策略
  • C.组织策略
  • D.资源管理策略
59

在感觉记忆中,信息的存储形式是(  )。

  • A.语义
  • B.概念体系
  • C.视像和声像
  • D.图式
61

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 A.认识内驱力
  • B.附属内驱力
  • C.自我提高内驱力
  • D.交往内驱力
65

为促进迁移,教师在教材的呈现程序方面应(  )。

  • A.从细节到整体
  • B.从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
  • C.从个别到一般
  • D.没关系
69

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  )。

  • A.生理自我
  • B.社会自我
  • C.虚拟自我
  • D.心理自我
70

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方式是(  )。

  • A.推理式
  • B.启发式
  • C.算法式
  • D.演绎式
72

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可将迁移分为(  )。

  • A.正迁移与负迁移
  • 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 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 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77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学习的是(  )。

  • A.杯弓蛇影
  • B.蜜蜂采蜜
  • C.儿童对成人的模仿
  • D.近墨者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