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下半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临考押密卷(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案例中,学校赔偿学生3000元,属于(  )

  • A.民事赔偿
  • B.行政赔偿
  • C.刑事处罚
  • D.行政处罚
2

依据案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崔某在放学后义务为张某补习数学是违法的
  • B.崔某不应该掐张某的左脸
  • C.张某的父亲大闹学校是对的
  • D.记者大肆渲染该事件是对的
3

我国教师法对于学校解聘教师的情形规定有哪些?(  )

  • 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 B.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 C.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 D.自行为学生补课的
5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金明厌学是因为(  )未得到满足。

  • A.生理需要
  • B.安全需要
  • C.爱与归属的需要
  • D.审美的需要
6

厌学的表现有(  )。

  • A.学习动机缺失
  • B.学习兴趣下降
  • C.敏感
  • D.犹豫
7

对于厌学的儿童可以采取(  )。

  • A.教育治疗
  • B.家庭治疗
  • C.社会治疗
  • D.观察法
29

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内部条件是(  )。

  • A.同伴群体
  • B.认知失调
  • C.态度定势
  • D.道德认知
  • E.社会风气
30

个别化教学的主要方式有(  )。

  • A.程序教学
  • B.探究教学
  • C.掌握学习
  • D.个别辅导
  • E.合作教学
31

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  )方面都存在差异。

  • A.课时计划
  • B.知识基础
  • C.课堂教学过程
  • D.能力水平
  • E.课后评价
32

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

  • A.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
  • B.教材的呈现
  • C.课堂练习
  • D.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E.教学策略的运用
33

少年期的心理发展具有(  )特征。

  • A.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 B.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 C.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
  • D.成人感产生,独立性强烈
  • E.道德认识与行为脱节
34

发展性心理教育主要是(  )。

  • A.提高性的
  • B.矫正性的
  • C.面对正常发展的学生
  • D.面对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
  • E.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
35

下列属于健康概念的有(  )。

  • A.自我意识正确
  • B.获得他人肯定
  • C.身体健康
  • D.心理健康
  • E.社会适应良好
36

记忆性学习任务的特点是(  )。

  • A.清晰
  • B.风险高
  • C.动机高
  • D.动机低
  • E.风险低
37

联结说关于学习的主要定律有(  )。

  • A.练习律
  • B.效果律
  • C.准备律
  • D.情感律
  • E.惩罚律
38

道德情感的内容主要有(  )。

  • A.爱国主义情感
  • B.集体主义情感
  • C.义务感和责任感
  • D.事业感
  • E.自尊感和羞耻感
39

学生的个别差异包括(  )。

  • A.生理的个别差异
  • B.心理的个别差异
  • C.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
  • D.非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
  • E.行为习惯的差异
40

学习的本质属性是(  )。

  • A.变化是持久的
  • B.变化既是外显的行为也是内部的心理结构
  • C.变化是经验引起的而非生理成熟、药物或疲劳
  • D.学习是经验的获得过程
  • E.变化不包括态度
41

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

  • A.桑代克
  • B.苛勒
  • C.布鲁纳
  • D.华生
  • E.奥苏伯尔
42

儿童强迫行为的主要表现包括(  )。

  • A.强迫性洗手
  • B.强迫性计数
  • C.强迫性甩头发
  • D.强迫性焦虑
  • E.刻板的仪式性动作或其他强迫行为
43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  )。

  • A.认知内驱力
  • B.直接的内驱力
  • C.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 D.间接的内驱力
  • E.附属的内驱力
44

心理学家认为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即(  )。

  • A.给定的条件
  • B.不定的过程
  • C.要达到的目标
  • D.多变的方法
  • E.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45

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  )。

  • A.瞬时记忆
  • B.形象记忆
  • C.短时记忆
  • D.逻辑记忆
  • E.长时记忆
46

常用的组织策略有(  )。

  • A.记笔记
  • B.列提纲
  • C.提问
  • D.画图形
  • E.生成性学习
47

以下属于联结派的心理学家是(  )。

  • A.桑代克
  • B.华生
  • C.巴甫洛夫
  • D.斯金纳
  • E.苛勒
49

根据动作的连贯性与否将操作技能分为(  )。

  • A.细微性操作技能
  • B.粗放型操作技能
  • C.连续型操作技能
  • D.断续型操作技能
  • E.闭合性操作技能
51

学生知识的学习同教师表达的清晰度(  )。

  • A.无关系
  • B.有负相关
  • C.有利有弊
  • D.有显著的相关
52

教学目标侧重知识或结果,则宜选择(  )。

  • A.发现学习
  • B.接受学习
  • C.合作学习
  • D.掌握学习
53

态度的情感成分是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  )。

  • A.态度的核心成分
  • B.动力成分
  • C.非智力成分
  • D.内化了的成分
55

操作技能就其动作的进行而言,具有(  )。

  • A.外显性
  • B.客观性
  • C.展开性
  • D.观念性
56

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了(  )阶段。

  • A.生理自我
  • B.社会自我
  • C.心理自我
  • D.虚拟自我
57

根据强化的目的和性质,强化可分为(  )。

  • A.积极强化与消极强化
  • B.正强化和负强化
  • C.自然强化物和人为近似强化物
  • D.强化和惩罚
58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实验者是(  )。

  • A.布鲁纳
  • B.加涅
  • C.罗森塔尔
  • D.波斯纳
60

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  )。

  • A.有直接影响
  • B.有间接影响
  • C.没有影响
  • D.有一定影响
61

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是(  )。

  • A.符号学习
  • B.下位学习
  • C.上位学习
  • D.并列结合学习
62

创造活动的源动力是(  )。

  • A.需要
  • B.兴趣
  • C.好奇心
  • D.理想
64

学习原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影响属于(  )。

  • A.逆向迁移
  • B.负迁移
  • C.顺向迁移
  • D.正迁移
65

共同要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桑代克
  • B.贾德
  • C.苛勒
  • D.布鲁纳
66

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个体准备对某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的(  )。

  • A.行为方式
  • B.意向或意图
  • C.行为习惯
  • D.语言或行为
70

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是(  )。

  • A.高尚动机
  • B.内部动机
  • C.低级动机
  • D.外部动机
71

最早对心智技能进行系统研究的是苏联心理学家(  )。

  • A.维果斯基
  • B.加里培林
  • C.加里宁
  • D.赞可夫
73

教师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是(  )。

  • A.角色认知
  • B.角色体验
  • C.角色期待
  • D.角色评价
75

先行组织者技术一般用于(  )。

  • A.发现学习
  • B.接受学习
  • C.合作学习
  • D.掌握学习
76

“闻一知十”属于学习中的(  )现象。

  • A.定势
  • B.功能固着
  • C.迁移
  • D.创造性
77

从整体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大致在(  )。

  • A.二年级(8岁左右)
  • B.三年级(9岁左右)
  • C.四年级(10岁左右)
  • D.五年级(11岁左右)
78

下列哪种学习策略属于元认识策略?(  )

  • A.设置目标
  • B.列提纲
  • C.寻求同学帮助
  • D.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