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
-
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
- A.最近发展区
- B.逐渐分化
- C.整合协调
- D.先行组织者
- A.审题
- B.构思
- C.联想
- D.课题类化
- A.实例
- B.名称
- C.内涵
- D.外延
- A.儿童多动综合征
- B.学习困难综合征
- C.儿童厌学症
- D.儿童强迫行为
- A.环境
- B.智力
- C.个性
- D.天赋
- A.桑代克
- B.伍德沃斯
- C.奥苏贝尔
- D.贾德
- A.4~6岁
- B.6~8岁
- C.8~10岁
- D.10~12岁
- A.内潜性
- B.简缩性
- C.展开性
- D.客观性
- A.选择性
- B.恒常性
- C.理解性
- D.整体性
- A.命题网络
- B.产生式系统
- C.图式
- D.认识结构
- A.上位学习
- B.下位学习
- C.组合学习
- D.推理学习
- A.感知运动阶段(0~2岁)
- B.前运算阶段(2~7岁)
- C.具体运算阶段(7~1l岁
- D.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 A.正常儿童
- B.智力超常儿童
- C.弱智儿童
- D.品德良好儿童
- A.卡普杰列夫《教育心理学》(1877年)
- B.彼得罗夫斯基《年龄与教育心理学))(1972年)
- C.布隆斯基《科学的心理学概论》(1921年)
- D.桑代克《教育心理学》(1903年)
- A.自卑
- B.心理冲突
- C.特殊的人格特征
- D.刚愎自用
- A.知识的迁移
- B.技能的迁移
- C.行为规范的迁移
- D.学习经验的迁移
- A.爬山法
- B.逆向工作法
- C.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 D.算法式
- A.道德规范的学习
- B.知识的学习
- C.技能的学习
- D.行为规范的学习
- A.认知
- B.依从
- C.认同
- D.内化
- A.认知策略
- B.调节策略
- C.元认知策略
- D.资源管理策略
- A.奥苏贝尔
- B.班杜拉
- C.马斯洛
- D.陆钦斯
- A.关注成绩
- B.关注生存
- C.关注情境
- D.关注学生
- A.指导模式
- B.治疗模式
- C.发展模式
- D.社会影响模式
- A.流畅性
- B.变通性
- C.探究性
- D.独创性
- A.动机原则
- B.结构原则
- C.程序原则
- D.强化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