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押题密卷(二)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8

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将态度的水平分为(   )。

  • A.接受   
  • B.反应
  • C.评价   
  • D.组织
  • E.性格化
20

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学校情境中常见的问题形式?(   )

  • A.教师课堂中的各种形式的提问   
  • B.各种类型的课堂
  • C.课后练习   
  • D.课后习题   .
  • E.课后作业
21

下列属于道德情感的有(   )。

  • A.义务感   
  • B.责任感
  • C.事业感   
  • D.自尊感
  • E.集体主义
22

下列因素属于学习环境的设置的有(   )。

  • A.流通的空气   
  • B.适宜的温度
  • C.空间范围   
  • D.室内布置
23

结构化指教材内容的各构成要素具有科学的、合理的逻辑联系,能体现事物各种内在关系,如(   )。

  • A.上下关系   
  • B.平行关系
  • C.并列关系   
  • D.网络关系
  • E.交叉关系
24

每个人的工作最佳时间不同,主要存在三种变化模式(   )。

  • A.先高后低   
  • B.先低后高
  • C.中间低两头高   
  • D.中间高两头低
  • E.白天高晚上低
25

数学学习中由数字运算到字母运算的转化,属于(   )。

  • A.自上而下的迁移   
  • B.自下而上的迁移
  • C.正迁移   
  • D.负迁移
  • E.水平迁移
26

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   )。

  • A.动作学习   
  • B.知识学习
  • C.技能学习   
  • D.经验学习
  • E.行为规范学习
27

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单、灵活,以(   )为中心,并有预见性。

  • A.学生   
  • B.教师
  • C.教材   
  • D.教师思想
28

教学媒体包括(   )。

  • A.投影   
  • B.录像
  • C.计算机   
  • D.黑板
  • E.图片
29

行为主义的基本主张是(   )。

  • A.主观主义   
  • B.客观主义
  • C.环境主义  
  • D.强化
  • E.发现学习
30

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错误的做法是(   )。

  • A.课堂练习的布置与教学目标一致  
  • B.练习题的设计富于变化,并有适当的难度
  • C.教师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   
  • D.只给学生一些知识记忆性的练习
31

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的活动是(   )。

  • A.教学计划   
  • B.教学过程
  • C.教学评价   
  • D.教学设计
32

教师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是(   )。

  • A.教师角色认知   
  • B.教师角色体验
  • C.教师角色期待   
  • D.没有正确答案
33

“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   )发散思维。

  • A.用途扩散   
  • B.结构扩散
  • C.方法扩散   
  • D.形态扩散
34

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   )。

  • A.班级文化   
  • B.组织制度
  • C.凝聚力   
  • D.班级管理
35

应遵循形象化、组织化与联想化三条原则的学习策略是一种(   )。

  • A.复习策略   
  • B.群集策略
  • C.形象联想策略   
  • D.元认知策略
36

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

  •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 B.一周之后复习
  • C.考试前复习   
  • D.当天复习
37

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   )。

  • A.教学程序   
  • B.教学过程<SPAN style="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lang=EN-US>C</SPAN><SPAN style="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38

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   )。

  • A.斯金纳&nbsp;&nbsp;&nbsp;
  • B.巴甫洛夫
  • C.艾里斯&nbsp;&nbsp;&nbsp;
  • D.雅各布松
39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是(   )。

  • A.6岁&nbsp;&nbsp;&nbsp;
  • B.7岁
  • C.8岁&nbsp;&nbsp;&nbsp;
  • D.9岁
40

学“角”这一概念,对“钝角”、“锐角”、“直角”概念的学习产生的影响属于(   )。

  • A.负迁移&nbsp;&nbsp;&nbsp;
  • B.纵向迁移
  • C.横向迁移&nbsp;&nbsp;&nbsp;
  • D.非特殊成分的迁移
41

根据反映活动深度的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与(   )。

  • A.记忆知识&nbsp;&nbsp;&nbsp;
  • B.直观知识
  • C.理性知识&nbsp;&nbsp;&nbsp;
  • D.应用知识
42

以下方法不属于教师能促进学生做笔记和复习笔记的是(   )。

  • A.讲演慢一点&nbsp;&nbsp;&nbsp;
  • B.重复复杂的主题材料
  • C.呈现做笔记的线索&nbsp;&nbsp;&nbsp;
  • D.在黑板上将所有信息罗列出来
43

儿童在家庭中养成了爱劳动的行为习惯,这种习惯也会在学校中表现出来,这是(   )。

  • A.知识的迁移&nbsp;&nbsp;&nbsp;
  • B.技能的迁移
  • C.行为规范的迁移&nbsp;&nbsp;&nbsp;
  • D.学习经验的迁移
44

对遗忘原因的一种最古老的解释理论是(   )。

  • A.消退说&nbsp;&nbsp;&nbsp;
  • B.干扰说
  • C.同化说&nbsp;&nbsp;&nbsp;
  • D.动机说
4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 A.近景性内部动机&nbsp;&nbsp;&nbsp;
  • B.近景性外部动机
  • C.远景性内部动机&nbsp;&nbsp;&nbsp;
  • D.远景性外部动机
46

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在(   )。

  • A.1岁左右&nbsp;&nbsp;&nbsp;
  • B.3岁左右
  • C.6岁左右&nbsp;&nbsp;&nbsp;
  • D.9岁左右
47

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是指智商至少达到多少的儿童?(   )

  • A.130&nbsp;&nbsp;&nbsp;
  • B.140
  • C.150&nbsp;&nbsp;&nbsp;
  • D.160
48

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

  • A.陶行知&nbsp;&nbsp;&nbsp;
  • B.廖世承
  • C.潘菽&nbsp;&nbsp;&nbsp;
  • D.蔡元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