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陕西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命题预测试卷(6)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7

弗洛伊德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  )

  • A.痕迹消退说
  • B.同化说
  • C.干扰说
  • D.动机说
30

自下而上的迁移被称为(  )

  • A.正迁移
  • B.垂直迁移
  • C.负迁移
  • D.水平迁移
33

以概念同化的学习方式获得概念主要发生在(  )

  • A.学龄期
  • B.学前期
  • C.成人
  • D.以上都是
34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 A.认知成分
  • B.情感成分
  • C.行为倾向成分
  • D.认知与情感成分
35

下列属于肯定性训练的是(  )

  • A.消除敏感反应
  • B.消除肌肉紧张
  • C.呈现厌恶刺激
  • D.公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38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遵循学科发展的一般规律,大致经历四个时期,其中发展时期是(  )

  • A.20世纪之前
  • B.20世纪20年代以前
  • C.20世纪20—50年代
  • D.20世纪60一70年代
43

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被称为(  )

  • A.定势说
  • B.经验类化说
  • C.关系转化说
  • D.共同要素说
44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给学习者提供(  )

  • A.图表
  • B.新知识
  • C.认知框架
  • D.以上都对
45

皮亚杰认为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具有下列之一特征(  )

  • A.单维思维
  • B.具体逻辑推理
  • C.自我中心
  • D.思维的不可逆性
46

小学生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表现的两个方面是(  )

  • A.社会性认知与社会性情感
  • B.社会性行为与社会性交往
  • C.社会性意志与社会性认知
  • D.社会性认知与社会性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