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西省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考前押题密卷(6)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根据材料回答1~2题:

有研究者对8个班的语文课和数学课上师生交流时间进行观察统计,把所有观察的8个班的课分为四类:

(1)演讲型的课,这类课一半以上的时间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师生联系的方法是教师与全班交流,单向传授,即很少有师生间的问题,也缺乏学生之间的讨论,课堂活动仅限于学生被动的听讲、理解与接受。这类课占调查的25%。

(2)演讲—对话型的课,这类课上教师不仅对全班讲授,而且还注意提问个别学生。这两种活动各占上课时间的40%以上,共占上课时间的80%以上,这两种活动方式,对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的大多数时间来说,都是被动的听教师讲、教师问和个别学生答。这类课占了调查的40%。

(3)对话型的课,这类课上师生交流方式主要是教师问,一位学生答,教师再问,再一位学生答或补充,这种问答活动占一节课一半以上时间。对全班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上课就是听,自己表达的时间很少。这类课占调查的14.3%。

(4)混合型的课,这类课上师生交流方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一学生答,一学生领读、全班跟读等方式。这类混合型的课,绝大多数学生的大多数时间仍是被动的听、接受和理解别人的表述。这类课占调查的10.7%。

你认为上述四类型课存在什么问题?(  )[不定项选择题]

  • A.全班统一学习的机会多,个人独立学习的机会少
  • B.接受学习的机会多,表述学习的机会少
  • C.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参与机会多,水平低的参与机会少
  • D.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
2

你认为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不定项选择题]

  • A.增加学生课堂学习的机会
  • B.减少全班统一学习在一节课的比重,增加个别学习、成对学习、小组学习在一节课的比重
  • C.采用先个人,后小组,再全班学习等形式的教学策略
  • D.有效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4

彭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有何积极意义?(  )[不定项选择题]

  • A.及时调整教学安排,抓住学生的兴趣
  • B.因势利导,适当地改变教学内容和进程
  • C.及时化解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
  • D.将突发事件巧妙转化为积极有用的课程资源
20

小学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的发展水平。

  • A.我国的国情
  • B.社会政治
  • C.经济
  • D.文化
21

学校文化最终要表达以下哪些内容?(  )

  • A.对人性的理解
  • B.对集体的看法
  • C.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 D.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 E.教育的理想与追求
22

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

  • A.核心课程
  • B.融合课程
  • C.潜在课程
  • D.活动课程
  • E.广域课程
23

教育的特质至少有以下哪几方面?(  )

  • A.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有意识活动
  • B.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生存活动
  • C.是人类特有的认识活动
  • D.是人类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 E.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4

教育目的的功能有(  )。

  • A.导向功能
  • B.强制功能
  • C.调控功能
  • D.示范功能
  • E.评价功能
25

我国法律规定保护少年儿童的权利主要有(  )。

  • A.生存的权利
  • B.受教育的权利
  • C.安全的权利
  • D.受尊重的权利
  • E.平等娱乐的权利
26

义务教育的学制,通常有(  )。

  • A.“六三”学制
  • B.“五四”学制
  • C.“九年一贯制”
  • D.“四二”学制
  • E.“六年制”
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有以下哪些权利?(  )

  • A.参加专业学术团体
  • B.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 C.按时获取工资报酬
  • D.对学校教育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
  • E.参加进修和其他方式的培训
28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有别于其他社会制度,概括起来有以下哪几方面?(  )

  • A.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学生都可以获得全面发展
  • B.以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 C.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 D.优越的社会制度保证教育的极高的社会效益
  • E.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29

正确的学生观应包括(  )。

  • A.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 B.学生的不成熟性具有成长价值
  • C.学生具有主体性,特别是创造性
  • D.学生是责权主体,有正当的权利和利益
  • E.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
30

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

  • A.六艺
  • B.八股文
  • C.自然科学
  • D.四书、五经
31

考试的中心环节是(  )。

  • A.阅卷
  • B.监考
  • C.测验
  • D.命题
33

给中世纪脱离儿童实际生活的经院式教学以沉重打击的进步是提出了(  )。

  • A.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 B.启发性教学原则
  • C.直观性教学原则
  • D.巩固性教学原则
34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35

《义务教育法实施条例》属于(  )。

  • A.教育行政法规
  • B.教育法律
  • C.地方性教育法规
  • D.教育规章
36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  )。

  • A.夸美纽斯
  • B.麦克费尔
  • C.华生
  • D.斯宾塞
37

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

  • A.杜威
  • B.华虚朋
  • C.伯克赫斯特
  • D.克伯屈
40

小学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是(  )。

  • A.将优秀的文化成果传授给学生
  • B.实现爱国教育
  • C.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
  • D.使儿童学会学习,学会适应社会
41

教育学中所研究的教育,主要是(  )的教育。

  • A.内涵式
  • B.广泛
  • C.狭义
  • D.广义
43

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是(  )。

  • A.培养无条件效忠于国家的武士
  • B.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能履行公民职责的人
  • C.培养演说家和雄辩家
  • D.培养虔信上帝的宗教人士
44

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

  • A.教师的主导作用
  • B.学校的管理作用
  • C.教材的媒体作用
  • D.学生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