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
第 26 题 发现学习
- A.目标明确
- B.内容正确
- C.方法得当
- D.气氛热烈
- E.表达清晰
- A.以教师为中心
- B.以儿童为中心
- C.在人格上,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
- D.在社会道德上,师生关系是相互促进的
- E.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 A.认识活动
- B.实践活动
- C.交往活动
- D.课堂活动
- E.课后活动
- A.教育观
- B.人才观
- C.应试升学观
- D.教育质量观
- E.精英教育观
- A.新授课
- B.实验课
- C.巩固课
- D.练习课
- E.演示课
- A.个体与环境
- B.个体与社会
- C.个体与教育
- 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 A.熟悉教材
- B.分析教材
- C.巩固知识
- D.理解教材
- A.教育起源于动物本能活动
- B.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 C.人类语言产生后的必然要求
- D.对外部自然界的恐惧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董仲舒
- A.说服教育法
- B.锻炼法
- C.陶冶法
- D.榜样法
- A.北欧的尼德兰
- B.捷克的夸美纽斯
- C.法国的斯图谟
- D.德国的福禄倍尔
- A.一种主体活动
- B.一种实践活动
- C.一种认识活动
- D.一种文化活动
- A.教育方针
- B.教育机智
- C.教育政策
- D.教育目的
- A.教师和学生
- B.教科书和教学媒体
- C.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 D.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 A.教学计划
- B.课程标准
- C.教育目的
- D.教学目标
- A.20世纪50年代以后
- B.20世纪60年代以后
- C.20世纪70年代以后
-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 A.中国进入近代社会
- B.学校制度的建立
- C.各级各类学校的出现
- D.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的出现
- A.六三制
- B.双轨制
- C.分支型
- D.五四制
- A.平等关系
- B.上下关系
- C.道德关系
- D.教育关系
- A.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 B.阶段性
- C.不平衡性
- D.个别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