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下半年江西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深度押题试卷(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研究性学习特点有(  )。

  • A.学习目标的多元性
  • B.学习内容的开放性
  • C.学习过程的自主性
  • D.学习形式的灵活性
2

在教学过程要组织一次合作探究学习,需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若有40名学生,其 中男生24人,女生16人,请问你会如何分组?(  )

  • A.分成两组,男生24人,女生16人
  • B.分成两组,男生20人,女生16人+男生4人
  • C.分成八组,每组男生3人+女生2人
  • D.分成两组,每组男生12人+女生8人
3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包括(  )。

  • A.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
  • B.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
  • C.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 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
  • D.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
4

结合案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案例中第一个老师没有尊重学生
  • B.案例中第二个老师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现有发展水平
  • C.案例中两个老师的素质都有待提高
  • D.案例中两个老师“恨铁不成钢”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6

你如何理解“差生”?(  )

  • A.学习成绩不好
  • B.学习习惯不好
  • C.品德不良
  • D.只有差异,没有差生
7

案例中第二个教师违反了什么教学原则?(  )

  • A.直观性原则
  • B.启发性原则
  • C.可接受性原则
  • D.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28

近代社会教育的巨大变化表现在(  )。

  • A.公立教育迅速崛起
  • B.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 C.教育的全民化
  • D.教育的世俗化
  • E.重视教育立法
30

按课外活动内容的性质划分,课外活动的形式有(  )。

  • A.科技活动 
  • B.小组活动
  • C.学科活动 
  • D.个人活动
  • E.文艺活动
31

直观教具可分为两类即(  )。

  • A.实物直观 
  • B.语言直观
  • C.板书直观 
  • D.模象直观
  • E.光电直观 
32

我国小学德育的方法主要有(  )。

  • A.说服法 
  • B.榜样法
  • C.锻炼法 
  • D.陶冶法
  • E.实验法
33

下列关于启发性原则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
  • B.启发式就是提问式教学
  • C.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 D.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
  • E.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利用知识
34

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为了更好地布道,设立了众多的教区学校,讲授的内容主要 是(  )。

  • A.神学七艺 
  • B.宗教教育
  • C.读写知识 
  • D.军事征战
  • E.商业技能
35

儒家思孟学派在《礼记·中庸》中进一步提出(  )的学习过程理论。

  • A.“博学之” 
  • B.“审问之”
  • C.“慎思之” 
  • D.“明辨之”
  • E.“笃行之”
36

柏拉图把人分为三种集团或三个等级,即(  )。

  • A.哲学家 
  • B.艺术家 
  • C.军人 
  • D.科学家
  • E.劳动者 
37

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  )。

  • A.社会性 
  • B.生产性
  • C.实践性 
  • D.意识性
  • E.科学性
38

课程计划的组成因素有(  )。

  • A.学科设置 
  • B.学科顺序
  • C.课时分配 
  • D.学年编制
  • E.学周安排
39

我国目前小学教学原则包括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以及(  )。

  • A.直观性原则 
  • B.启发性原则
  • C.巩固性原则 
  •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E.实事求是原则
40

小学课程设计要以实现(  )为最终目的。

  • A.课程目标 
  • B.教育目的
  • C.培养目标 
  • D.教学目标
  • E.教育观念
41

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  )。

  • A.改变现实和追踪效果
  • 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 D.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 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42

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态有(  )。

  • A.学校教育 
  • B.社会教育
  • C.闲暇教育 
  • D.家庭教育
  • E.业余教育
43

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主要表现有(  )。

  • A.教育普及化的开始
  • B.提出教育机会均等的口号
  • C.教育法制化的形成
  • D.强化教育的国家控制
  • E.教育精英化的实现
44

课程计划的制定依据是(  )。

  • A.教育目的 
  • B.课程目标
  • C.培养目标 
  • D.教学目标
  • E.教育体制
46

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  )。

  • A.对学生的研究 
  • B.对教师的研究
  • C.对社会的研究 
  • D.对学科的研究
  • E.对教材的研究
47

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  )。

  • A.以业余为主 
  • B.以自学为主
  • C.以长期为主 
  • D.以短期为主
  • E.以国外学习为主
48

学校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活动,具有鲜明的(  )。

  • A.社会性 
  • B.历史性
  • C.计划性 
  • D.超越性
  • E.阶级性
49

教育教学中只是追求“齐步走”,违背了身心发展的(  )。

  • A.顺序性 
  • B.互补性
  • C.差异性 
  • D.阶段性_
50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定的(  )。

  • A.实践活动 
  • B.认识活动
  • C.课外活动 
  • D.兴趣活动
51

“明人伦”是我国(  )社会的学校教育目的。

  • A.原始 
  • B.现代
  • C.古代 
  • D.民国时期
53

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弗洛伊德 
  • B.威尔逊
  • C.格塞尔 
  • D.华生
54

上好一节课的先决条件是(  )。 ,

  • A.熟练掌握知识 
  • B.精心选择教法
  • C.设计教学环节 
  • D.用心备课
55

一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为(  )。

  • A.普及教育 
  • B.普及基础教育
  • C.普及国民教育 
  • D.普及义务教育
57

我国于l986年第一次将(  )正式列入课程总计划。

  • A.体育活动 
  • B.群众活动
  • C.文娱活动 
  • D.课外活动
58

《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  )。

  • A.因材施教原则 
  • B.循序渐进原则
  • C.巩固性原则 
  • D.启发性原则
59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  )。

  • A.环境决定论 
  • B.教育万能论
  • C.二因素论 
  • D.遗传决定论
60

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  )。

  • A.20世纪50年代以后
  • B.20世纪60年代以后
  • C.20世纪70年代以后
  •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62

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

  • A.17世纪末 
  • B.18世纪末
  • C.19世纪末 
  • D.20世纪初
63

课程计划的中心是(  )。

  • A.科目设置 
  • B.学科顺序
  • C.课时分配 
  • D.学周编制
64

把“基因复制”看做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的是(  )。

  • A.弗洛伊德 
  • B.威尔逊
  • C.格塞尔 
  • D.华生
65

以下关于教学媒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或工具
  • B.媒体成为教学媒体要具有两个基本要素:用于存储或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以 及用于“教与学”的活动
  • C.依据媒体对受众感官的刺激及交互性,可以将其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 听媒体、交互媒体以及多媒体
  • D.教师也是教学媒体
66

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的出现。

  • A.社会教育机构 
  • B.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
  • C.高等教育 
  • D.近代中等教育
67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

  • A.知行统一原则
  •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68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  )。

  • A.朱熹 
  • B.孔颖达
  • C.夸美纽斯 
  • D.斯宾塞
69

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

  • A.管理学生权 
  • B.教育教学权 
  • C.科研活动权 
  • D.参加进修权
70

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

  • A.教师 
  • B.学生
  • C.内容 
  • D.课程
72

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是(  )。

  • A.夸美纽斯 
  • B.赫尔巴特
  • C.康德 
  • D.杜威
73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 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74

我国将小学分为初等小学和高等小学是在(  )。

  • A.1878年 
  • B.1897年
  • C.1904年 
  • D.1912年
75

(  )使遗传提供的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

  • A.环境 
  • B.教育
  • C.社会 
  • D.实践
76

建国以来,我国小学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革(  )。

  • A.教学方法 
  • B.教学内容
  • C.教学组织形式 
  • D.考试制度
77

学校组织教学工作,确定工作步调的依据是(  )。

  • A.课程计划 
  • B.课程标准
  • C.课程目标 
  • D.课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