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下半年江西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深度押题试卷(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案例中,教师的做法体现了教学过程的(  )。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 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 C.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2

案例中教师的做法,遵循了(  )。

  • A.导向性原则 
  • B.疏导原则
  • C.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 D.因材施教原则
4

回答下列各题:

有一位优秀的班主任,为了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在自修课上组织了一次无人监考的英语测验。测验结束后班长向他汇报,说测验情况一切正常。但是,班主任认为以这个班的学生行为规范水平还不能达到在无人监考下一切正常的程度。后来经过了解,得知这次测验看书的人不少,连班干部也看了。为了纠正学生的行为,班主任制订了启发学生自觉改正错误的教育方案。。第二天,他在黑板上写下了汤姆斯.麦考莱的一句名言:“在真相永远无人知道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能显示他的品格。”他要求学生把这句名言背下来,并给学生讲了一个在学生时代作过弊的人三十年后十分悔恨的故事,同时要求每个学生都写一篇体会,题目是《心灵答卷》。在答卷中,有的学生写道:“作弊发生后,老师没有批评我们,但在背名言时,我的心情比挨了打还要难受。我将永远记住这次错误,永远记住班主任老师对我们的教诲。”有的写道:“教师在与不在一个样儿,说说容易,做到却有点难。测验时我有一道10.分的题目做不出,分数的诱惑使我一念之差,犯了令我终身懊悔的错误——偷看了书本。我的英语考卷虽然得了好分数,但在道德答卷中却得了零分。”还有的学生写道:“本来我不打算看书的,但是在看到有的同学看书时,我也跟着看了,我感到内心有愧。”全班共有22个同学在答卷中承认了测验时翻书的错误。接着班主任又把这些答卷制成了录音带,取名《心声》,让同学们在听录音时再一次接受教育。

班级管理的最终目标是(  )。

  • A.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 B.维持班级秩序
  • C.形成良好的班风
  • D.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
5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作为一名老师应如何选择教学方法?(  )

  • A.根据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 B.根据学生的特点
  • C.根据课程的性质
  • D.结合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
8

结合第一小题,你认为在实施这种教学方法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

  • A.注重内容的系统性 
  • B.讲究语言艺术
  • C.注意启发
  • D.讨论的问题要具有吸引力 
29

综合课的组成一般包括(  )。

  • A.组织教学 
  • B.复习过渡
  • C.讲授新教材 
  • D.巩固新教材
  • E.课外辅导
30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最早把学习过程概括为(  )的统一过程。

  • A.“惑” 
  • B.“学”
  • C.“忆” 
  • D.“思”
  • E.“行”
31

教育目的有(  )的作用。 

  • A.导向 
  • B.激励
  • C.规范 
  • D.评价
  • E.鉴定
32

我国对中小学生身份的法律定位有三个层次,即(  )。

  • A.是国家公民 
  • B.是已成年公民
  • C.是未成年公民 
  • D.是有行为能力的公民
  • E.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33

教师的权利有(  )。

  • A.教育教学权
  • B.评定学生权
  • C.从事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的权利
  • D.按时获取报酬的权利 
  • E.对学校教学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
34

按使用的教学方法可以将课分为(  )。

  • A.单一课 
  • B.讲授课
  • C.演示课 
  • D.练习课
  • E.复习课
35

文艺复兴时期,很重视教育的人文主义思想家主要有(  )。

  • A.意大利的维多里诺
  • B.尼德兰的伊拉斯谟
  • C.捷克的夸美纽斯
  • D.法国的拉伯雷
  • E.法国的蒙田
36

讲授法可分为三种方式即(  )。

  • A.讲述 
  • B.讲解
  • C.讲演 
  • D.讲读 
  • E.讲说
37

根据教学的任务可以将课分为(  )。

  • A.新授课 
  • B.巩固课
  • C.技能课 
  • D.演示课
  • E.检查课
38

我国建国以后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着重开展的工作有(  )。

  • A.普及小学教育 
  • B.学制改革试验
  • C.教学改革试验 
  • D.课程改革试验
  • E.教育体制改革试验
40

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  )。

  • A.科学性与思想性
  • B.基础性
  • C.对大多数学校的适应性
  • D.编排形式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 E.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41

课外活动呈现出的特点有(  )。

  • A.自愿性 
  • B.广泛性
  • C.多样性 
  • D.自主性
  • E.交流性
42

属于课外活动的特点的有(  )。

  • A.沟通上的广泛性 
  • B.组织上的自愿性
  • C.内容上的广泛性 
  • D.形式上的多样性
  • E.活动上的自主性 
43

我国教育内容的规范形式有(  )。

  • A.教科书 
  • B.参考书
  • C.练习册 
  • D.课程计划
  • E.教学大纲
44

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 A.内容的丰富
  • 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 C.课程结构的更新
  • 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 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45

一节综合课的结构一般包括(  )。

  • A.组织教学 
  • B.复习过渡
  • C.讲授新知识 
  • D.巩固新知识
  • E.布置课外作业
46

锻炼的主要方式有(  )。

  • A.练习 
  • B.榜样示范
  • C.委托任务 
  • D.以诚待人
  • E.组织活动
47

陶冶的主要做法有(  )。

  • A.发扬民主 
  • B.人格感化
  • C.环境陶冶 
  • D.艺术陶冶 
  • E.文化熏陶
49

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  )。

  • A.1902年 
  • B.1903年
  • C.1912年 
  • D.1922年
51

“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反映了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 中的(  )。

  • A.受教育的权利 
  • B.受尊重的权利
  • C.安全的权利 
  • D.生存的权利
52

《普通教育学》是(  )的教育学代表作。

  • A.夸美纽斯 
  • B.赫尔巴特
  • C.卢梭 
  • D.杜威
53

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最根本动因的学者是(  )。

  • A.弗洛伊德 
  • B.威尔逊
  • C.格塞尔 
  • D.华生
54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天然的(  )。

  • A.可爱性 
  • B.可敬性
  • C.权威性 
  • D.厌恶性
56

小学教育所处的年龄段一般称为(  )期。

  • A.幼儿 
  • B.童年
  • C.少年 
  • D.青年
57

“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身心发展的(  )。

  • A.阶段性 
  • B.差异性
  • C.不均衡性 
  • D.顺序性
58

国家对小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为(  )。

  • A.小学教育目的 
  • B.小学教育目标
  • C.小学教育原则 
  • D.小学教育内容
60

主张恢复古希腊重视美育的传统的是(  )者。

  • A.行为主义 
  • B.经院主义
  • C.科学主义 
  • D.人文主义
61

班主任教师的经常性工作之一是设计并开展(  )。

  • A.小组活动 
  • B.少先队活动
  • C.班级教育活动 
  • D.课外活动
62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

  •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63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  )的培养。

  • A.创新能力 
  • B.读写能力
  • C.听说能力 
  • D.交往能力
64

允许成绩优秀的学生跳级,体现了(  )原则。

  • A.启发性 
  • B.直观性
  • C.因材施教 
  • D.巩固性
65

少年儿童是社会公民,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  )。

  • A.社会义务 
  • B.社会责任
  • C.社会权利 
  • D.社会使命
66

隋唐以后使得政治、思想、教育更加制度化的是(  )。

  • A.察举制 
  • B.举孝廉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67

我国小学课程的设计要适合小学儿童(  )的特点。

  • A.知识掌握 
  • B.能力培养
  • C.品德养成 
  • D.身心发展
68

组织多数或全体学生参加的一种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是(  )。

  • A.体育活动 
  • B.课余活动
  • C.文娱活动 
  • D.群众性课外活动
69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

  • A.复杂性、创造性 
  • B.连续性、广延性
  • C.长期性、间接性 
  • D.主体性、示范性
70

人身心发展的源泉与动力是(  )。

  • A.遗传 
  • B.环境
  • C.教育活动 
  • D.个体主观能动性
72

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 A.小学教育培养目标 
  • B.小学教育内容
  • C.小学教育方法 
  • D.小学教育目的
73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 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74

“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反映出人们选择教育方式受到(  )的影响。

  • A.遗传决定论 
  • B.环境决定论
  • C.复合决定论 
  • D.心理决定论
75

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 A.系统性 
  • B.客观性
  • C.能动性 
  • D.主观性
76

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  )的人。

  • A.自然属性 
  • B.社会属性
  • C.实践属性 
  • D.现实属性 
77

课外活动不包括(  )。

  • A.群众活动 
  • B.文娱活动
  • C.自习课 
  • D.科技活动
78

教育制度化的形成是以(  )为标志的。

  • A.高等教育 
  • B.中等教育
  • C.成人教育 
  • D.学校教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