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教科书
- 2
-
教育内容
- 3
-
师生关系
- 4
-
教育民主化
- 11
-
简述教学的任务。
- A.教师备课
- B.课的种类
- C.学生的学习过程
- D.教学的阶段性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 A.班主任
- B.兴趣小组
- C.少先队
- D.班集体
- A.比较法
- B.榜样法
- C.自我教育法
- D.品德评价法
- 25
-
一份教案的核心是( )。
- A.提出教学目的
- B.选择教学方法
- C.涉及教学进程
- D.规划板书内容
- A.思想政治素质
- B.教育理论素质
- C.职业道德素质
- D.职业技能素质
- A.先导性
- B.感染性
- C.权威性
- D.针对性
- A.教育规律
- B.教育现象
- C.教育事实
- D.教育问题
- A.1985年
- B.1989年
- C.1993年
- D.1995年
- A.感知能力
- B.注意能力
- C.记忆能力
- D.思维能力
- A.发展智力
- B.培养思想品德
- C.传授知识
- D.发展个性
- A.条件
- B.途径
- C.动力
- D.内容
- A.教育的社会性
- B.教育的平等性
- C.教育的阶级性
- D.教育的生产性
- 34
-
一位语文教师在上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了以前的内容——“浊”这个字,而“浊”字右边的“虫”,正好是今天学的字“茧”的下面的部分。于是当学生再学“茧”这个字时就容易多了。这位语文教师运用的教学原则是( )。
- A.直观性原则
- B.巩固性原则
- C.启发性原则
- D.因材施教原则
- A.不平衡性
- B.阶段性
- C.个别差异性
- D.顺序性
- A.和谐的校园环境
- B.有效的教学方法
- C.科学的课程资源
- D.良好的师生关系
- A.柏拉图
- B.孟子
- C.旬子
- D.洛克
- A.循序渐进原则
- B.因材施教原则
- C.巩固性原则
-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A.唯一选择
- B.内容
- C.途径
- D.基础
- A.知行统一原则
-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