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命题预测试卷(5)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0

课的类型是由( )决定的。

  • A.教师备课   
  • B.课的种类
  • C.学生的学习过程   
  • D.教学的阶段性
22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24

奖励和惩罚属于德育方法中的(   )。

  • A.比较法   
  • B.榜样法
  • C.自我教育法     
  • D.品德评价法   
25

一份教案的核心是( )。

  • A.提出教学目的   
  • B.选择教学方法
  • C.涉及教学进程   
  • D.规划板书内容
26

热爱学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 )。      

  • A.思想政治素质   
  • B.教育理论素质
  • C.职业道德素质   
  • D.职业技能素质
27

“知子莫如父,知子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   )。

  • A.先导性   
  • B.感染性   
  • C.权威性   
  • D.针对性
28

(   )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 A.教育规律   
  • B.教育现象
  • C.教育事实   
  • D.教育问题
29

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的决定颁布于(   )。

  • A.1985年   
  • B.1989年
  • C.1993年
  • D.1995年
31

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   

  • A.发展智力   
  • B.培养思想品德   
  • C.传授知识   
  • D.发展个性   
33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  )。

  • A.教育的社会性
  • B.教育的平等性
  • C.教育的阶级性
  • D.教育的生产性
35

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   )的反映。

  • A.不平衡性   
  • B.阶段性
  • C.个别差异性   
  • D.顺序性
36

(   )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 A.和谐的校园环境  
  • B.有效的教学方法
  • C.科学的课程资源   
  • D.良好的师生关系
37

“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柏拉图
  • B.孟子
  • C.旬子
  • D.洛克
38

《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

  • A.循序渐进原则   
  • B.因材施教原则
  • C.巩固性原则   
  •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0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

  • A.知行统一原则  
  •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