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下半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深度预测卷(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结合案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案例中第一个老师没有尊重学生
  • B.案例中第二个老师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现有发展水平
  • C.案例中两个老师的素质都有待提高
  • D.案例中两个老师“恨铁不成钢”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2

案例中第二个教师违反了什么教学原则?( )

  • A.直观性原则
  • B.启发性原则
  • C.可接受性原则
  • D.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3

你如何理解“差生”?( )

  • A.学习成绩不好
  • B.学习习惯不好
  • C.品德不良
  • D.只有差异,没有差生
5

研究性学习特点有( )。

  • A.学习目标的多元性
  • B.学习内容的开放性
  • C.学习过程的自主性
  • D.学习形式的灵活性
6

在教学过程要组织一次合作探究学习,需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若有40名学生,其中男生24人,女生l6人,请问你会如何分组?( )

  • A.分成两组,男生24人,女生l6人
  • B.分成两组,男生20人,女生l6人+男生4人
  • C.分成八组,每组男生3人+女生2人
  • D.分成两组,每组男生l2人+女生8人
8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包括( )。

  • A.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
  • B.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
  • C.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
  • D.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
29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

  • A.普及性 
  • B.民主性
  • C.基础性 
  • D.全民性
  • E.强制性
30

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 )。

  • A.强制性 
  • B.具体性
  • C.普及性 
  • D.基础性
  • E.发展性
31

新课程标准从( )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课程的具体目标。

  • A.知识与技能 
  • B.目标与过程
  • C.过程与方法 
  •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E.达标与测试
32

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 A.内容的丰富
  • 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 C.课程结构的更新
  • 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 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33

衡量一节好课的标准是( )。

  • A.目的明确 
  • B.内容正确
  • C.方法恰当
  • D.语言准确生动
  • E.组织紧凑合理
34

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

  • A.核心课程 
  • B.融合课程
  • C.潜在课程
  • D.活动课程
  • E.广域课程
36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有两方面,即( )。

  • A.集体效能感 
  • B.个人效能感
  • C.一般效能感 
  • D.特殊效能感
  • E.积极效能感
37

自找教育能力的构成因素包括( )。

  • A.自我认识 
  • B.自我评价
  • C.自我激励 
  • D.自我调控
  • E.自我管理
38

儒家思孟学派在《礼记·中庸》中进一步提出( )的学习过程理论。

  • A.“博学之” 
  • B.“审问之”
  • C.“慎思之”
  • D.“明辨之”
  • E.“笃行之”
39

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 )。

  • A.写好单元计划 
  • B.钻研教材
  • C.了解学生 
  • D.写出教案
  • E.设计教法
40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应具备的条件有( )。

  • A.政治思想素养 
  • B.职业道德素养
  • C.学科知识素养 
  • D.广泛的文化素养
  • E.教育专业素养
41

教学活动的多种形态有( )。

  • A.课内 
  • B.课外
  • C.班级 
  • D.小组
  • E.个别化
42

学校产生的条件有( )。

  • A.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 
  • B.有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
  • C.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 
  • D.出现了文字
  • E.政治民主化
43

下列属于小学德育特点的有( )。

  • A.基础性 
  • B.生活性
  • C.开放性 
  • D.活动性
  • E.相对独立性
44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

  • A.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 B.注意启发
  • C.严格要求
  • D.讲究语言艺术
  • E.做好讨论小结
45

德育过程中的矛盾有( )。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 D.教育者与德育规律的矛盾
  • E.受教育者与德育规律的矛盾
46

制约学校课程的因素主要有( )。

  • A.生产力 
  • B.社会
  • C.知识 
  • D.儿童
  • E.政治
47

一节综合课的结构一般包括( )。

  • A.组织教学 
  • B.复习过渡
  • C.讲授新知识 
  • D.巩固新知识
  • E.布置课外作业
48

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 )。

  • A.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 
  • B.学习权
  • C.隐私权 
  • D.公正评价权
  • E.荣誉权
49

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最根本动因的学者是( )。

  • A.弗洛伊德 
  • B.威尔逊
  • C.格塞尔 
  • D.华生
50

“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身心发展的( )。

  • A.阶段性 
  • B.差异性
  • C.不均衡性 
  • D.顺序性
51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

  • A.因材施教原则 
  • B.巩固性原则
  • C.启发性原则
  • 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52

反映测验结果的可靠程度的指标是( )。

  • A.效度 
  • B.难度
  • C.信度 
  • D.区分度
53

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 A.阶段性 
  • B.差异性
  • C.不均衡性 
  • D.顺序性
54

年轻时的夸美纽斯就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强调教育的( )。

  • A.基础性 
  • B.自然性
  • C.自觉性 
  • D.客观性
55

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的出现。

  • A.社会教育机构 
  • B.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
  • C.高等教育 
  • D.近代中等教育
58

清政府下决心推行现代小学始于( )。

  • A.1878年 
  • B.1897年
  • C.1898年
  • D.1904年
59

衡量各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

  • A.教学大纲 
  • B.教学计划
  • C.课程目标 
  • D.教学目标
60

当代教师的素养集中体现在教师的( )方面。

  • A.政治素养 
  • B.教育素养
  • C.专业素养 
  • D.道德素养
61

衡量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的指标是( )。

  • A.效度 
  • B.难度
  • C.信度 
  • D.区分度
62

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

  • A.学科知识素养 
  • B.文化知识素养
  • C.教育专业素养 
  • D.职业道德素养
63

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 )。

  • A.自愿性 
  • B.自主性
  • C.强迫性 
  • D.创造性
64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

  • A.1862年 
  • B.1898年
  • C.1902年
  • D.1922年
66

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

  • A.顺序性和阶段性 
  • B.不均衡性
  • C.稳定性和可变性 
  • D.个别差异性
67

由于学生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要( )。

  • A.坚持以教师为中心 
  • B.因材施教
  • C.坚持以教材为中心
  • D.实施标准化考试
69

盲人的听觉、触觉非常灵敏,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 A.顺序性 
  • B.互补性
  • C.差异性 
  • D.阶段性
70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

  • A.知行统一原则
  •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71

“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反映了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中的( )。

  • A.受教育的权利 
  • B.受尊重的权利
  • C.安全的权利 
  • D.生存的权利
72

班主任教师的经常性工作之一是设计并开展( )。

  • A.小组活动 
  • B.少先队活动
  • C.班级教育活动 
  • D.课外活动
73

教师不得随意宣扬学生缺点,私拆学生信件等,这是因为学生享有( )。

  • A.身心健康权 
  • B.人身自由权
  • C.人格尊严权
  • D.隐私权
74

学校教育的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被称为( )。

  • A.学校教育环境 
  • B.学校教育条件
  • C.学校教育机构
  • D.学校教育结构
75

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

  • A.赫尔巴特 
  • B.瓦·根舍因
  • C.怀特海 
  • D.克伯屈
78

以下关于教学媒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或工具
  • B.媒体成为教学媒体要具有两个基本要素:用于存储或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以及用于“教与学”的活动
  • C.依据媒体对受众感官的刺激及交互性,可以将其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交互媒体以及多媒体
  • D.教师也是教学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