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教育途径
- 2
-
班级管理
- 4
-
课外活动
- 5
-
义务教育
- A.奴隶社会
- B.封建社会
- C.清朝末年新学制改革之后
- D.中华民国
- A.实践教育学派
- B.实证教育学派
- C.传统教育学派
-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 A.讲演法
- B.探究的方法
- C.直观的方法
- D.实习的方法
- A.有意注意
- B.无意注意
- C.兴趣
- D.知觉
- A.集权型
- B.民主型
- C.放任型
- D.兼有BC两种型
- A.认知模式
- B.社会学习模式
- C.体谅模式
- D.说服教育模式
- A.杜威
- B.加德纳
- C.布卢姆
- D.布鲁纳
- A.1904年
- B.1922年
- C.1949年
- D.1986年
- A.维持动机作用
- B.促进和维持功能
- C.思想教育作用
- D.培养纪律功能
- A.杜威
- B.夸美纽斯
- C.赞可夫
- D.布鲁纳
- A.程序性课程
- B.练习性课程
- C.地方性课程
- D.实践性课程
- A.知识
- B.技能
- C.智力
- D.知识技能和智力
- A.蔡元培
- B.席勒
- C.王国维
- D.斯宾塞
- A.备课
- B.上课
-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 D.课外辅导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 A.前提
- B.基础
- C.方法
- D.中心
- A.自主性
- B.随意性
- C.规范性
- D.强制性
- A.诗、书、礼、乐、易、春秋
- B.诗、书、礼、仁、义、智
- C.德、智、礼、义、诗、春秋
- D.德、书、礼、乐、义、仁
- A.群体意识
- B.社交能力
- C.自我教育能力
- D.合作能力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