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押题密卷(三)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6

下列说法中反映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是( )。

  • A.方法科学
  • 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
  • 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
  • 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 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17

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 A.内容的丰富
  • 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 C.课程结构的更新
  • D.为课程改革提供的物质基础
  • 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18

小学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是( )。

  • A.教育者
  • B.受教育者
  • C.德育内容
  • D.德育方法
19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影响这一主导作用发挥的主要条件是( )。

  • A.教育的自身状况
  • B.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
  • C.家庭环境
  • D.社会发展的状况
  • E.气候条件
20

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 )。

  • A.四书
  • B.文法
  • C.修辞
  • D.辩证法
  • E.论语
21

实施义务教育需要一系列的办法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 )。

  • A.办学经费和设备
  • B.办学经费和师资
  • C.基础设施和师资
  • D.经费和设施
22

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教材开始于( )。

  • A.20世纪50年代以后
  • B.20世纪60年代以后
  • C.20世纪70年代以后
  •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23

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 A.电化教学
  • B.复式教学
  • C.课堂教学
  • D.现场教学
24

我国于1862年在北京的( )首先采用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

  • A.奏定学堂
  • B.南洋公学
  • C.乡学
  • D.京师同文馆
25

世界上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是哪个国家?( )

  • A.英国
  • B.法国
  • C.德国
  • D.日本
26

对被评价对象作出鉴定,区分等级,了解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这属于( )。

  • A.诊断性评价
  • B.形成性评价
  • C.总结性评价
  • D.相对性评价
27

德国至今从小学到大学仍把宗教课列为必修课,这是教育内容受( )制约的标志。

  • 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 B.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 C.文化传统
  • D.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水平
30

“拔苗助长”违背了人发展的( )。

  • A.平衡性
  • B.顺序性
  • C.互补性
  • D.个别差异性
31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32

教师的个人效能感随教师教龄的增长呈现出( )。

  • A.上升趋势
  • B.下降趋势
  • C.先升后降趋势
  • D.先降后升趋势
33

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上。

  • A.德育内容
  • B.德育规律
  • C.德育原则
  • D.德育方法
35

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

  • A.中国
  • B.日本
  • C.新加坡
  • D.德国